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集成项目论文

系统集成项目论文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项目范围管理)班级:电信3101姓名:尹仕动学号:130531000066指导老师:石宏宇时间:2012年12月24日【目录】1质量管理基础 (3)2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的因素 (5)3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 (7)4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控制点 (8)5总结 (14)【摘要】项目的信誉是靠质量树立的,效益是质量带来的,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是质量策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结合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和我们的实际工作体会,就项目中标之后,作为系统集成商如何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的质量管理展开论述。

【关键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前言】信息系统的集成,不只是为用户提供信息共享的功能,而是要通过网络的建立,将复杂的硬件、软件、业务、信息、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用户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资源,提供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平台,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决策、发展规划提供帮助并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信息系统集成的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编制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质量计划、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系统的质量建设目标,让客户满意。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目标不仅仅是系统运行正常,而是在系统运行正常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需要,出发点是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

【正文】1.质量的概念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从术语的基本特性来说,质量是满足要求的程度。

要求包括明示的、隐含的和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1.2质量管理的溉念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括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它体现了该组织(项目)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追求,是组织内部的行为准则,也体现了顾客的期望和对顾客作出的承诺。

质量方针是总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1.3质量保证的概念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保证的定义是:“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也就是,质量保证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质量保证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取得企业领导的信任。

外部质量保证是在合同环境中,供方取信于需方信任的一种手段。

1.4质量控制的概念我国国家标准GB/T 19000-2000对质量控制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

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安装过程等。

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也就是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

2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的因素项目实施之前,首先要对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的因素,按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制定质量预防、控制措施。

2.1 干系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干系人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系统集成商、施工分包单位、软件设计分包单位、软硬件及其其他配件供货商、软件设计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等。

(1)系统集成商要对项目经理资质、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进行评审,确定能胜任的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除了必须了解项目团队成员包括网络设计和调试人员、软件开发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的特点、经验、技能外,还应了解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管理。

(2) 系统集成商包括项目经理及其项目团队要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多沟通,了解其执行的标准、规范和质量要求、流程,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计划。

(3) 对于施工分包单位、软件设计分包单位、软硬件及其其他配件供货商应纳入合格供应商评价体系,对其资质、质量体系、产品质量、施工质量、供货期、售后服务进行评审。

2.2 现场环境勘察和系统需求分析因数自然环境、作业环境、管理环境、系统接入服务环境、供配电输入环境和防雷接地环境都会对系统质量形成相当影响。

现场环境勘察和客户需求的调查分析的结果,将直接影响项目的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和数据库定义是否合理、适宜、完善,以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2.3 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和软件开发设计因数系统规划设计将直接影响项目硬件和应用软件、数据库的可靠性、正确性、充分性、合理性和系统运行效率。

软件开发设计将影响程序的可维护性(可读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代码逻辑与效率、函数(模块)接口正确性、可测试性。

2.4 设备材料和系统开发、运行平台设备材料的质量、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规定的标准直接关系到项目硬件系统的质量。

中间件、系统开发、运行平台、数据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软件产品质量标准将直接关系到项目开发应用软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可测试性。

2.5 质量计划应强调的质量因素质量计划对影响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明确和落实。

(1)质量目的是为确保项目完成的工期、实现系统的功能和达到的性能指标以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规定质量保证措施、资源及活动应具有的顺序,确保产品的实现过程受控有效,完成的项目满足用户的要求。

(2)落实项目实施的管理组织、职责分工、工作程序、项目实施顺序、质量控制点以及技术工艺、方法、工具等。

(3)风险控制及预防。

3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3.1 质量计划编制系统的目标决定了系统的组织,而组织是目标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数,所以质量计划首先是确定项目质量目标,并根据工作分解结构(WBS)将目标分解到每个工作包,并按职责分工将工作包的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个小组成员。

每个工作包的输入和输出都必须予以明确。

工作包根据项目情况不同,一级WBS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规划设计、软件开发测试、设备材料及软件采购、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售后服务等。

对于项目分包,必须建立对分包方的管理制度;同时,分包方必须要有相应的质量计划和实施方案,经过总包方审核后实施。

建立与项目目标相一致的项目管理组织,明确各工作包的质量责任人。

3.2 质量保证建立质量保证组织。

质量组织和项目管理组织不同,项目管理组织主要是执行质量计划(质量管理方面),质量保证组织是组织实施质量活动、检查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

制定质量活动计划。

根据项目进度计划制定质量活动计划,如:系统需求报告完成后进行需求评审、设计完成后进行设计评审、现场施工的质量检查、各个阶段质量记录的检查、质量整改闭环检查等。

3.3 质量控制对于在质量计划实施、质量活动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必须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行改进。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包括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从不同侧面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进行质量管理。

4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控制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涉及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的质量管理、深化设计的质量管理、系统实施的质量管理、集成运行测试的质量管理、变更控制的质量管理、收尾及验收的质量管理、保修期的质量管理、保修期后的质量管理。

4.1 需求分析的质量管理需求分析是系统实施方案的输入,是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最困难、对项目成败影响很大的过程。

有几种原因使需求分析变得困难:(1)用户需求不明晰,理解有误;(2)需求自身经常变动;(3)设计人员理解有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有必要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渠道明确客户完善的、真正需要实现且能够实现的、符合可行性方案确定目标范围内的需求。

(1)必须按照项目计划的要求,建立统一的沟通组织和沟通机制;(2)获取客户需求的方法应该多样化,如调查表、直接与客户交谈、实际参与客户的业务工作、聘请专家、构建摸型等;(3)需求分析必须收集足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资料,必须要有熟悉客户业务流程、规则的专家和系统分析人员参加分析评审以保证方案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尽可能地分析清楚哪些是稳定的需求,哪些是易变的需求。

确定了项目目标,即确立了项目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为质量管理计划提供了依据,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4)需求分析必须最终形成系统需求文档(5)需求分析完成后,系统需求必须进行评审和确认。

系统需求评审应有用户规划人员、使用者、系统设计人员和业务专家等参加,并形成用户需求说明书。

在客户确认用户需求说明书以前,不能进行系统规划设计;用户需求说明书应符合以下条件:(1)清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2)需求说明不可有二义性,更不能前后相矛盾。

如果有二义性或前后相矛盾,则要重新分析此需求。

(3)每项需求均是可实现的和符合可行性方案确定的目标。

(4)说明哪些是稳定的需求,哪些是易变的需求。

以便于系统设计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5)最好为每个需求注释“为什么”,这样可让设计人员了解需求的本质,以便选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此需求。

4.2 系统深化设计的质量管理系统深化设计是把需求转化为系统实施的最重要的环节。

系统设计的优劣在根本上决定了系统的质量。

它要求系统设计人员在充分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以用户需求说明书为依据,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结构及可维护性良好的高质量的系统实施方案。

深化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需求分析阶段形成的系统需求的要求,结合企业技术、设备、组织、人员等具体条件,将明确的需求转换成可实施的方案。

深化设计通常从功能分解入手,将系统划分成功能简单的若干个子系统,这样不仅可以简化设计,而且还有利于任务分工和今后的修改和扩充。

将项目实体按照WBS方法进行初步分解,进行网络系统拓扑定义、网络接口定义、网络技术要求说明,完成信息处理流程设计(绘制出系统的处理流程图)、功能模块的定义、模块功能说明书、数据结构定义、数据关联定义。

深化设计是在确定功能结构图WBS的同时,进一步确定每一模块(WBS工作包)的具体实现方法、设计系统的物理模型等,对初步设计的每个WBS工作包进行分解,形成更加详细、内容更加具体、功能明确、要求明确的工作包。

详细设计进行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选型、软件程序结构定义、程序接口定义、编写模块程序设计说明书、数据字典定义。

(1)深化设计必须以确认的用户需求说明书为输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