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西门豹治邺教学目标:1.会认“芜、巫”等12个生字,会写“豹、魏”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等词语。
2.能正确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知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3.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4.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2.西门豹简介。
二、初读课文,感知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难写字,指导:豹、魏、派、饶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要求简练。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巫婆官绅给河神娶媳妇(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3.交流五、当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
xí fu wèi wáng huāng wú gān hàn tú dì qiú ráo()()()()()()2.用“√”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官绅.(shēn shēng)开凿.(zháo záo)灌溉.(kài gài)漂浮.(fú hú)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田地()()人烟()()()心()胆()如土()()头求()装()弄()六、小结七、板书设计26西门豹巫婆官绅为民除害严惩首恶给河神取媳妇破除迷信年年闹旱灾为民造福兴修水利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读课文,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严惩了河神娶妇的组织者,废除这一迷信活动,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理清线索,分好段落二、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9自然段)摸清底细。
(调查)第二段:(第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惩治)第三段:(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
(开渠)三、新授,突出重点,攻破难点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2)是谁给河神娶媳妇的?(3)新娘从哪里来?(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2.指导朗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话和答话。
四、再读课文,深入讨论1.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1)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神娶媳妇。
(2)巫婆和官绅勾结,是首恶分子。
(3)巫婆和官绅骗钱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纷纷外逃。
(4)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旱灾。
2.联系句子理解“荒芜”、“人烟稀少”等词,想象当时邺地是怎样的一幅情景?3.学生动手划词,讲解“巫婆、官绅、眼睁睁”等词。
4.小结:西门豹成功地调查出四个问题的成果,成为他治邺的可靠依据。
五、将计就计,惩治巫绅1.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1)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
(2)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3)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发问,破解官绅的骗局。
2.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
(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
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神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
为以后兴修水利,打下坚实基础。
)3.体会西门豹不说一个“杀”字,不提一个“打”字,从从容容、惩治巫绅,破除迷信的从政本领。
4.朗读第十自然段,深究重点词语。
(1)“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中的“站满”和课文前面的哪些描写不一致?(2)“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土来了。
”中的“真的”说明了什么?(3)小结找出关键词语的方法。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把“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三个“不”字读得诚恳些;把“另外……送去”读得正经些;“把……说一声”读得强狠些;把“抱、投、催”几个动词读得坚定有力些。
)6.指导按提纲复述课文第二段内容。
六、讲读第三段1.齐读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闹旱灾,西门豹是怎样解决的?3.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兴修水利呢?七、西门豹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八、小结。
布置作业。
1.说说这篇文章讲了哪几部分的内容?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九、板书设计26.西门豹摸清底细,问明原因破除迷信兴修水利26、《西门豹治邺》教学反思课文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重点叙述了西门豹破除迷信,将计就计惩罚坏人的事。
文章主要运用人物的语言刻画出人物形象,表现了西门豹惩凶除害的决心和大智大勇,让学生受到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彻底扬弃了情节分析。
情节分析已为现代教法所不取,但是如何从语言文字角度去教课文,却颇有难度。
我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纲,自主感悟人物语言为目,正确了解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感知顺序,用一个发散式的探索提问,涵盖全文,组织起科学的教学程序,简单地突破了感悟“语中有话”的难点,然后顺势拓展。
这样便从课文中跳出来,站在语文的广度、高度上来把握教学策略,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2.综合训练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教学中读、写能力得到了主动的发展,例如分段这项目,我把它巧妙地镶嵌在编剧本时场次确定的问题上;把“读——说——读”紧密地反复结合在一起训练。
感悟西门豹的话中之话,必得读,而读出其语气,演得逼真又得透过说来暴露思维过程。
最后的情趣作文又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
这样语文素质得到了整体的发展。
3.充分强化了主体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不管是初读感知,还是深读探究,以及课外延伸时的编(剧本)、当(演员)、演(排练演出)、写(作文)。
我都从学生学习的自主、民主性上去思考调动的手段、策略,为学生的各种活动给予施展才智的空间,又为个性差异设计了灵活的可选取性的表现机会。
让不同层次学生有较为宽松自由发展的舞台。
因此学生主体是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每一个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真正学语文,在学语文的愉悦中体验心理之满足与自信之快感。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能启发学生从西门豹对巫婆、官绅头子、众官绅说的话中体会将计就计办法之巧妙。
还让学生根据板书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仅仅让学生明白了西门豹是以客气的话为理由惩治恶人,而且还懂得了“将计就计”的真正含义,此环节的设计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不应占用过多的时间,就应在读书之后让学生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用简明的语言说出西门豹了解到的一些状况,这样就能够把精力放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上。
板书设计得有些繁多,就应再简略些,便于学生记忆。
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对课题作解释,让学生明白西门是百家姓中的复姓之一,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明白哪些复姓。
在导入课文时,教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状况,发现学生对故事资料很有兴趣。
接着让学生透过阅读、思考以及与同学讨论来读懂课文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
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透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最后按书上所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西门豹治邺》教学反思《西门豹》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代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一、教学效果依据本篇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储备,以及编者的意图我预设的教学环节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复姓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西门”姓的来历?西门豹的生平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由于学生准备比较充分,所以一开课就创设交流的氛围。
学生畅所欲言,既了解了复姓,还列举出其他的复姓;既了解了时代背景,还拉近了学生同作者和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
2、初读课文,感知文章脉络。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接着,同桌当小老师检查,主要是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全班内共同重点朗读比较长的句子,为感知文本内容扫清障碍。
接着,出示阅读要求:根据提示,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学生标画相关的词句段自由练习复述。
推选四名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并评选出小小复述员,发奖品以资鼓励。
3、研读文本,感受人物品质。
首先聚焦第一个问题:找出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
学生带着问题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并将感受作好批注。
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来体会西门豹的品质,如:“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这样说会有怎样的结果?你想到用这样的理由和人选了吗?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西门豹的委婉措辞和机智。
当时人们有没有怀疑河伯娶媳妇这件事情呢?为什么西门豹不把所有的官绅都投进河里去呢?创设商讨的学习氛围,在学生的争辩中进行思维的训练,最后明白: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
4、迁移运用,升华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