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胰腺的解剖变异

胰腺的解剖变异


异位胰腺

定义:位于胰外的胰腺组织,又称迷走胰腺或副胰腺。 形成机制:胚胎期胰腺胚芽随原肠上段旋转过程中,1个或几 个胚芽仍留在原肠壁内(被原肠带走)并随原肠生长。 发生率:1%~14%(尸检)。 部位: 12指肠(27.7%)、胃壁(25.5%)、空回肠(15%)



大小:通常≤2厘米。
第七周


胰管的各种表现类型
胰管变异:A. 双副胰管;B. 主、副胰管之间吻合; C. 胰管之间双交叉; D. 胰管之间交叉 ; E. 主胰管和副胰管间无交通; F. 双主胰管;G. 胰管弯曲;H. 无副胰管。
胰管正常解剖
Santorini管发育不良 Santorini管明显
胰管融合发育
胰 管 变 异




胰 腺 分 裂
A
B
C
女性,54,胰腺炎史。 A:CT平扫。 B:经主乳头造影——胰头区小分支(腹侧胰管)显影。 C:经副乳头造影——背侧胰管+显影的钩突支。
胰 腺 分 裂
经主乳头ERCP造影显示小的腹胰管(弯箭)与经副乳头粗得多的副胰管间无交通。
胰 腺 分 裂
经主乳头的 ERCP显示较小的腹胰管 MRCP 显示伴囊肿的背胰管(箭),腹 (箭)。 胰管未显示。
c 显著的Santorini管(箭)
Wirsung管与Santorini管融合: 60%
Santorini显著的二显著Santorini管、 Santorini管的二分叉形态(箭)。
胰管连接部狭窄 腹侧、背侧胰管结合部狭窄。尸检发现率3%。 典型表现:长度(短,通常仅数毫米)。特定部位(副胰管起始部)。 与病理性狭窄鉴别要点:典型部位,狭窄段短,狭窄近端胰管无扩张、侧枝
背胰管/腹胰管连接部狭窄 胰腺分裂/胰腺融合不全 胰管囊肿
Santorini 管发育不良
盲端Santorini管:30%
MRCP示引流入12指肠乳头的正常主胰管(箭),几乎看不到Santorini管(箭尖)。
Wirsung管发育不良
MRCP(胰腺分裂典型表现):背胰管清晰显示(箭), Wirsung管发育不良。
胰 腺 分 裂
ERCP:从主乳头、副乳头分别造影,显示互不相通的腹胰管、背胰管系统。 MRCP清晰显示互不相通的背胰管(箭)和较小的腹胰管(箭尖) 。
胰腺不全分裂
胰 管 囊 肿
腹胰管、背胰管局限性扩张。与胆总管囊肿、输尿管囊肿表
现类似。 多见于老年患者。
病因学: 可能为流出道狭窄(副胰管开口小)和远端管壁薄弱(先天 性或获得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常与胰腺分裂有关(不是诊断必须条件)。 可能是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可能原因。 实施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可改善。 MRCP
胰腺的解剖变异
胰腺正常发育
胰管正常解剖
胰腺形态变异
胰管融合发育
胰腺发育不全
胰 管 变 异
胰腺移行异常
胰腺正常发育
背侧胰腺胚芽(DPB): 发育成胰颈、胰体、胰尾和胰头上部,通过背侧胰管(Santorini管)引流入小乳 头 腹侧胰腺胚芽(VPB): 发育成胰头下部和钩突,通过腹侧胰管(Wirsung管)远端进入大乳头

正 常 解 剖
副胰管(Santorini管)
分支胰管
Wirsung管
钩突支(uncinate process)
主胰管宽约2~3mm,70%~85.5%与胆管有”共同通道(壶腹+开口:小于5cm)”。 副胰管较短,70%~80%与主胰管相通。
正 常 解 剖
MRCP:S形胰管(箭尖)。
胰管的融合与变异

前方(29%)、后方(56%)、向右侧水平延伸(15%)

形成机制: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腹侧、背侧胰芽融合 程度不一致有关。


临床意义:误诊为胰腺肿瘤。
MRI:各序列像上,突出结构与胰腺组织等信号是诊断要 点。 MRCP显示突出的胰腺组织内有胰管。
分 叶 状 胰 头
a
T1WI示胰头侧方分叶状轮廓(箭)。

并发症: 内分泌不足(糖尿病)。外分泌不足(脂肪泻)
背胰发育不全
增强CT:有轻度扩张胰管的圆形胰头(弯箭),脾静脉(箭)腹侧没有胰体、胰尾。 66岁女性,轻度糖尿病,因腹痛就诊。
背胰完全不发育:”胰颈 + 胰体 + 胰尾 + Santorini导管”缺如,胰头正常。 ERCP 显示扭曲的短胰管(黑箭)。
背 胰 发 育 不 全
部分发育不全:胰体+胰尾发育不全,有Santorini导管/副乳头,常有多脾综合征。
背 胰 发 育 不 全
胰腺正常发育
胰管正常解剖
胰腺形态变异
胰管融合发育
胰腺发育不全
环 状 胰 腺
胰 管 变 异
胰腺移行异常
异 位 胰 腺
环状胰腺:
原始腹侧胰腺在围绕十二指肠轴旋转过程中就开始与 背侧胰腺融合,结果形成胰腺组织环绕十二指肠。

在胚胎第8周,腹侧胰管(Wirsung)与背侧胰管 (Santorini)融合形成主胰管连接。

融合后,背侧胰管(Santorini)近侧段多数在胎儿期自 发闭锁、消失,失去在副乳头处与十二指肠的直接连接。
约44%的个体,近侧段 Santorini管持续开放, 形成了副胰管,但管径 较小(通常比Wirsung管 管径小1毫米)。 约3%~7%的胰腺胚 芽未融合(胰腺分裂)。
极其罕见 腹胰发育不全,胰腺完全不发育(新生儿早期死亡)。 罕
背胰发育不全:与腹胰比较,背胰发育不全更多见。
背胰完全未发育:“胰颈 + 胰体 + 胰尾 + Santorini管+副乳头” 缺如,胰头正常。
背胰部分发育不全:胰体+胰尾发育不全,可见细小的Santorini管 /副乳头,常有多脾综合征。
D:十二指肠 ST:胃 LC:肝索
GB:胆囊
DP:背侧胰腺 VP:腹侧胰腺
CBD:胆总管
第六周
胰腺正常发育
背侧胰腺胚芽(DPB): 发育成胰颈、胰体、胰尾和胰上头部,通过背侧胰管(Santorini管)引流入小乳 头 腹侧胰腺胚芽(VPB): 发育成胰头下部和钩突,通过腹侧胰管(Wirsung管)远端进入大乳头


正常分支胰管:数量为15–30。向胰腺实质深入,逐渐变细。
在胰腺体尾部,各分支间隔均匀,粗细基本均匀。 胰头部分支向后形成钩突支,其数量、长度、直径变化大。 MRI 主胰管:横断面、MRCP可显示,后者是完整显示主胰管 的理想技术。 分支胰管:MRCP通常不能显示胰腺体尾部正常粗细的分支 胰管,但偶尔能显示位于胰头的增宽分支胰管。
A:胰腺分裂,副胰管末端局限性扩张。
B:Wirsung管末端局限性扩张。
胰 管 囊 肿
MRCP、ERCP:胰腺分裂,副胰管末端局部扩张(箭)。

变异的认识相当不足。

在腹部脏器中,由于以往检查方法的限制,对胰腺解剖、
而了解胰腺的解剖与形态变异,对于在影像检查后正确分 析和诊断胰腺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胰管解剖变异的观察, 相比于ERCP,MRCP有非侵 入无创性的优势,使我们在生理状态下认识胰管更加便捷、准 确。
D:十二指肠 ST:胃 LC:肝索
GB:胆囊
DP:背侧胰腺 VP:腹侧胰腺
CBD:胆总管
第七周
胰腺正常发育
分叶状胰头
胰管正常解剖
胰腺形态变异
胰颈异常突起 胰 尾 增 宽
胰管融合发育
胰腺发育不全
胰 管 变 异
胰腺移行异常
分叶状胰头

定义:凸出胰头轮廓的局部胰腺组织最大径超过(胰十二 指肠前上动脉)1cm,即形成胰腺分叶。 发病率:高达35%。 分类(依分叶胰腺突出的方向):
异常或其他胰管改变。
MRCP:副胰管(箭尖)起始部典型 的结合部狭窄(箭) 。
胰 腺 分 裂
Wirsung管与Santorini管未融合: 3%~7%
胰腺分裂

病理:腹侧-背侧胰芽未融合(第八周)。 人群发生率3%~7%,特发性、反复发作性胰腺炎者占12%~ 26%。 胰管解剖:从大乳头到末端的腹侧胰管(Wirsung管)长度较 短,口径较小。背侧胰管从小乳头贯穿整个背胰。 类型:胰腺完全分裂(最常见) 胰腺部分分裂(不常见,腹、背胰管间存在小的交通支) 临床意义: 对于引流整个胰体、胰尾分泌的胰液量而言,副 乳头的开口太小,导致急性/慢性胰腺炎发病率增加。 MRI :MRI能准确评价胰腺分裂。但在鉴别完全性/不完全 性胰腺分裂的准确性方面,MRCP不及ERCP。
Santorini显著的二分叉结构
MRI:见于Santorini管显著者。 类型:等分二叉型:常见, Santorini管、Wirsung管粗细相仿。 Santorini管优势型:±3%,Santorini管直径明显超过Wirsung
管。
与胰腺分裂鉴别要点:腹侧、背侧胰管系统相互连接。Wirsung管清 晰显示,且未呈树枝状。
b MRCP示副胰管突向胆总管右侧(箭尖,部分胰头向侧方突出的间接征象)。
分 叶 状 胰 头
胰头向前方、侧方突起。
胰头形态异常
球形
三叶草形
不规则增大形
胰颈异常突起
胰尾增宽
正常胰腺头、体、尾的前后径线分别为3cm、2.5cm、2cm
胰尾增宽
胰腺发育不全

病因:不明,可能与发育中局部缺血有关。 发病率与类型: 见 背胰完全未发育,背胰发育不全(短胰,短胰管)。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环状胰腺

病理:胰腺组织环绕十二指肠,为腹侧胰腺异位所致。
人群发生率:0.05%。
伴随其他先天异常:(75%) 十二指肠闭锁/狭窄/隔膜形成、唐氏综合症、内脏转位、 胰腺分裂(环状胰管引流入腹侧胰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