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养殖技术实训指导实训一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实训目的:掌握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操作过程。
实训内容:一、南美白对虾的生态习性1、水温自然海区栖息的水温为25~32℃,对水温的突然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
人工养殖适应水温的范围在15~40℃,而最适水温为20~30℃对高温的热限可达43.5℃(渐变幅度),水温低于18℃时,停止摄食,长时间处于水温15℃的环境中会出现昏迷危险状态,低于9℃时死亡。
个体越小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弱。
水温到41℃时,个体小于4cm 的虾体12小时内全部死亡,个体大于4cm的虾体,12小时内仅有部分死亡。
水温温度变化越慢,对虾的适文能力幅度越广,反之越窄。
2、盐度广盐性的虾类,对盐度适宜范围较广。
养殖的最适生长盐度为10~20,盐度适应范围在0.2~34,在淡水也可以养殖。
在生长过程中盐度越低生长越快,而且病毒病也少见,尤其是未发现有白斑病毒症。
3、底质在自然海区中,南美白对虾喜欢栖息在泥质底。
但在人工养殖的池塘中,最好以沙泥质为佳。
4、食性南美白对虾是杂食性动物,南美白对虾虽然食性杂、易养,但在养殖早期必须有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如果营养不足或不全,不仅会影响生长,还会发生营养性疾病。
养殖实践表明,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消化率较高,在正常的生长情况下,投饵量只占体重的5%。
5、酸碱度南美白对虾一般适于在弱碱性水中生活,pH值以8±0.3较为适合,其忍受程度在7~9之间。
低于7时就会出现个体生长不齐,而且活动也受到限制,主要是影响蜕皮生长。
PH在5以下,养殖就相当困难。
6、透明度透明度反映了水提中浮游生物、泥沙和其它悬浮物质的数量,也是在养成期间需要控制的水质因素之一。
一般在30~50cm左右。
7、溶解氧当溶解氧下降到0.09毫克/升时,对虾就会出现浮头现象,继续下降会造成大量死亡。
对氧的消耗量一般要求6—8毫克/升。
在粗养池塘密度低时,可在4毫克/升左右,勿低于2毫克/升。
二、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技术1、池塘结构常见池塘多为长方形,面积为3—10亩左右,池深2.5—3.0m,水深保持在2.0m,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
池坡不能太陡,池底平坦,能放干池水便于清池和捕捞。
池底淤泥应小于10cm。
进水管上应套有60目的筛绢网袋。
2、水质要求河水、湖水、江水、地下水均可用做养虾用水,水质的指标应达到:氨氮≤1.0mg/L,亚硝酸盐≤0.1mg/L,pH在7.5—8.5之间,溶氧5mg/L以上,并不受农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3、虾苗质量选择虾苗标准:(1)淡化虾苗。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的虾苗,必须是经过5~7天的逐渐淡化,盐度为3~5‰,而且摄食正常,对外来刺激反应灵敏,游泳时有明显的方向性,体表光洁,躯体透明度大,肌肉不浑浊,健壮的淡化虾苗。
(2)虾苗的体长。
应选择体长在1.0~1.5cm以上体壮、体表透明无污物、无病灶的虾苗。
(3)出苗水温和盐度。
育苗池与虾苗暂养池的水温温差应≤5℃;盐度差应≤5 ‰。
4、虾苗的运输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运虾苗,袋的规格为长70cm、宽40cm,盛水8公斤,挤出袋内的空气灌入2/3的氧气,扎紧袋口,放入纸箱,包扎好后即可装车运输。
装苗密度视运输时间的长短、天气、虾苗的规格而定,一般气温在22—32℃,虾苗规格在1.2—1.5cm,运输时间在9小时以内,每袋可装4000—6000尾。
炎热的夏季或者寒冷的冬季运输时,一定要注意气温的变化,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虾苗暂养在我国,暂养池一般建造在养成池的一端,面积约占整个养成池的1/10—1/15,水深一般在0.6—1.2m,盐度在2—5,配有小型增氧机。
常见的暂养形式有:(1)大棚土池暂养(2)塑料薄膜拦养虾苗放养前2天应用0.1mg/L的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毒性较低的消毒剂消毒海水,以杀灭水中滋生的细菌。
暂养期间虾苗的密度一般为500—4000尾/m3。
暂养期间首先应确保水体中有足够的浮游生物,当生物量下降时,可采用泼洒豆浆的方法来增殖,同时每天投喂4—6次40目的鸡蛋微粒或0#对虾颗粒饲料,投喂量为5—10g/万尾。
暂养期间水质调节方法:(1)换水(2)使用生物制剂6、南美白对虾的养成技术(1)池塘清整及消毒:包括池底曝晒、池堤的修整、杀灭病菌、池塘敌害生物的清除和池塘底质的改良等。
杀菌的药物有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钠等。
漂白粉用量为5—6kg/亩。
虾池消毒结束以后,把闸门口用筛绢网袋(一般用60目筛绢制作)封好,就可以进水,一般养殖池在放苗前12—20天进水,调节池水的比重。
采用卤水或工业用盐与池塘淡水兑配,使池水比重达到1.002左右,水深40cm,用30ppm的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消毒。
(2)进水、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分有机肥培养和化肥培养两种。
有机肥需要发酵后使用,肥效慢但是持久;化肥肥效快,但肥效时间短,适于追肥。
施肥一般是在放苗前7—15天进行,池塘水深50—60cm,培育后水色呈嫩绿色,透明度在30—40cm最佳。
通常有机肥用量为150—200kg/亩,若用化肥,用量则为:尿素2.7—3.0kg/亩,过磷酸钙0.67—2.0kg/亩,并根据水质的肥瘦做适当的调整。
(3)虾苗的放养:7—10天以后,就可以把暂养池挖开几个豁口,放开暂养的虾苗。
放养密度:5—10万尾/亩。
取决于养殖模式、养殖条件等。
(4)饲养管理:南美白对虾生长快,管理得当的话,10天后虾苗规格可达2—5cm,虾苗经过60—75天饲养,即可长到10—12cm、体重15—35g/尾,成为商品虾。
淡水养殖成活率可达70—80%。
(5)养殖池水质调节方法:机械增氧:维持较高溶氧水平,用增氧机,一般没2000-3000m2必须配备一台3kw的增氧机,使溶氧不低于5mg/L;透明度:养殖池水位应保持在1.5-2.0m,水色嫩绿,透明度不低于30cm;换水:养殖过程中应换水。
虾苗放养后的前1个月以注水为主,之后则以换水为主,一次换水量控制在总水体的1/5—1/6左右,不可大排大灌,以防止虾苗产生应急反应。
换水后应及时用0.1mg/L的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以杀灭水源带进的病菌。
实践证明:经常性的注入或换5—10cm池水不但有利于高产,而且提高虾的商品规格。
水处理:养殖期间定期适量施用生石灰,能调节水的pH,降低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和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同时促进虾的蜕壳。
一般没半月使用一次,用量为5—10kg/亩。
(6)饲料投喂:饵料应沿池塘坡的浅水区均匀投喂,每天投喂3—4次,并设置食台进行检查,傍晚多喂,投喂量以1—2小时能吃完略有剩余为准,天气晴好时多喂,天气闷热容易缺氧时少喂。
投喂量一般控制在虾体重的3—8%,饵料以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小杂鱼等动物性饲料,促进对虾快速生长。
实践证明,少量多餐的投喂方式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增加对虾产量。
(7)病害防治:常见病毒病有:托拉症病毒和白斑病病毒。
常见细菌性疾病有:附肢变红、断须、烂鳃、烂眼、甲壳溃疡和虾体弯曲等症状。
(8)日常管理:巡视监测;及时分析处理不正常情况;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浮头现象的判别防治,为消除鱼害在养殖中期带虾清池(可用茶皂素或杀鱼剂),清除池中有害丝状藻类(使用鱼虾塘专用除草剂),养殖池水环境保护和定期对在养虾的生物学测定等。
(9)对虾的收获:收虾方法,可采取闸门挂网的方法一次性收获,也可采用地笼分期收获。
实训二青虾的养殖技术实训目的:掌握青虾的养殖技术实训内容:一、生活习性一般生活在水深1.5~15米以内,尤以黄海和渤海产量较多。
每年4~10月都可捕获,近年已开始进行人工养殖。
脊尾白虾为近岸广盐广温广布种,一般生活在近岸的浅海中,盐度不超过29‰的海域或近岸河口及半咸淡水域中,经过驯化也能生活在淡水中,在咸淡水中生长最快。
但对低氧的忍耐能力差。
低于1mg/L时,会因缺氧而死亡。
脊尾白虾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水温在2~35°C范围内均能成活,在冬天低温时,有钻洞冬眠的习性,盐度3‰~30‰范围均能适应。
脊尾白虾的食性杂而广,蛋白质含量要求不高,不论死、活、鲜、腐的动植物饲料,或有机碎屑均能摄取,因此小鱼、小虾、豆饼、菜子饼、米糠等及低档颗粒饲料都可以投喂,饲料采源广。
脊尾白虾长到5厘米以上一般只需2~3个月,生产周期短,一年可以多次起捕养殖。
二、脊尾白虾养殖技术1、脊尾白虾虾苗的采捕和运输一般白虾明显的苗发季节有3个,即春季的4月,夏季的7月和秋季的9月,水温为22.8-28.0°C之间,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春汛,前后可持续80天左右。
采捕方法:(1)海区捕苗:捕苗方法,有涨网、串网、小推网等,最常见的方法是小推网捕苗。
此法操作简单易行,效果好,成本低。
网袋有疏密两种,疏网孔经0.5厘米,适合推深水大苗(规格为2000~4000尾/公斤),密网为30目适于浅水推小苗(规格为6~12万尾/公斤),捕苗应选风和日暖大潮汛期间,此时苗量最多。
(2)养殖塘收苗:在养殖塘收捕季节,在收捕鱼虾网袋的下方的排水沟中,栏以较密的网和装上捞网。
收集的白虾苗、应及时放养在暂养箱中,捕捞虾苗经净苗、暂养和运输到养殖塘。
(3)虾苗运输:虾苗捕获后距离较近的,立即放养到养殖塘内,如不能马上运走要进行暂养。
运苗时间以傍晚夜间或清晨为好。
长途运输一般采用塑料薄膜袋密封充氧。
短途运输可用湿运法,水运法等运苗方法。
2、养殖技术(1)虾塘条件:养殖塘应选择周边环境无污染,池塘淤泥少,面积以15~25亩为宜,池塘进排水系统要分开,最好是小潮汛时也可进排水。
塘内设有环沟,池塘滩面水深在0.5~0.8米,环沟水深在1.5米左右为宜。
(2)消毒、进水、肥水:参照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
(3)虾苗放养:放养规格:体长在0.7厘米以上;放养密度:在平均水深0.5米的养殖池放养小苗在6~8万尾,2厘米以上大苗4~6万尾为宜。
(4)养成管理:饲料的投喂:米糠、麦麸、花生饼、豆渣等植物性饲料,也可以虾皮未或杂鱼粉、蛳螺、小鱼、小虾等。
投饵量:投饵一般分早、晚二次投喂,投喂量早上占30%~40%,傍晚占60%~70%。
投饵总的应掌握“四多四少”的原则,即天气好多投,阴雨天少投或不投,水质好多投,水质不好少投,水温适宜时多投,高温时少投,晚上多投,白天少投。
投饵方法:在虾苗培育期和养成前期以肥水培育为主,逐渐适量投喂豆浆,或者少量磨细的淡虾皮末、麦麸等;以后则用浮性干粉掺30%左右的淡虾皮末,采用满塘泼撒投饵,在养成中期(虾体3~4厘米时),采用食台定点投饵,将饵料(干饵要浸胀)分投到食台上。
巡塘:每天早晚各巡塘检查一次。
主要观察虾体摄食、生长、水色、堤坝,进排水闸门,闸网等情况,遇到闸网有破损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碰到环境、气候突变,更加要勤观察,及时解决碰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