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商品学 总论1-6章

中药商品学 总论1-6章


第二节
中药商品学的任务
一、研究和制订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标准
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标准是中药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技术依据,是 评定中药商品可用性的准则。因此,研究中药商品质量的检验方法 和有关标准,是首要任务。
●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标准的内容

中药材商品的规格等级标准
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标准
中成药的质量管理标准
⑤树皮类; ⑥藤木树脂类; ⑦菌藻类;
⑧动物类; ⑨矿物类;
⑩其它类。
如:4012 表示第4类 (花叶类) 中的第12种药材 (辛夷)
2、商品分类代码
1987年4月,国家标准局颁布了《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
类与代码》的国家标准。 中药材商品的分类:


按药用部位分大类,每大类又分三个层次小类。
按主要功能分类 如补益剂、解表剂等, 便于调剂、零售和临床用药。
第五节
中药商业的起源与发展
西汉时期 出现采药、卖药人,如《后汉书》记载的韦彪、张楷 ,公元147年起,韩康在长安市上卖药达30余年。 东汉末至三国 华佗既行医又售药、制药,在安徽亳州
宋代 和剂局,惠民局 → 惠民和剂局,官营民营,生、熟药铺 明、清时代 建国之后 药品经营组织“13邦”、 药市、国际交易 计划经济,统一管理,八大药市
第七节
中药商业的机构和任务(22)
一、行政管理和监督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心任务是加强中药经营和中医医疗事业的宏观管理,制
订和颁布国家的有关法规,监督中药的生产、流通及全面质量 管理,推动中医药事业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监督管理
药品检验所是国家对药品质量监督、检验和仲裁
(二)中药饮片的分类
生饮片 根据生产要求和形态特征常分为圆片(顶头片)、 斜片、直片、肚片、丝条片、刨片、段子(节)、骨牌 片、骰子(丁子)、粉末、劈块、剪片等。 炮制品 清炒、炒焦、酒制、醋制、盐制、炒炭等。
(三)中成药的分类
按剂型分类 丸剂、片剂、颗粒剂等,
便于研究、生产、检验、贸易、运输和贮藏。
中药商品学
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
上 篇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中药商品学的基本概念
一、中药商品学的定义
中药商品:是医药市场流通、交换和经营的特殊商品。
国家及有关药品标准中规定使用的中药均为商品中药。

中药商品学 是一门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来
它从商品学的角度研究临床使用的基本中药,阐述中药在流通领域
(3)中药商品名 是在药材市场上流通的中药别名。 (4)商品规格名 是在中药商业行业内部使用的别名,全国通用的行话 (5)农家栽培品种名 是中药材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之前的别名,仅在药材生产 者之间使用。例如大马牙(人参)、金状元(地黄) (6)古名 指古代文献有记载而现在已经不使用的药名 例如地精(人参)
第三节

中药材的命名(10)
中药商品的名称具有多样性,过去一药多名 的现象严重,是造成中药市场品种混乱的因 素之一,故应对中药商品的命名方法和名称 进行整理和研究。
一、中文名称
(一)中药材命名
根据药材主产地或集散地命名 -例如 党参、怀地黄
根据药材生长形状命名-例如 乌头 根据药材颜色命名-例如 紫草、黄柏、玄参等 根据药材气味命名-例如 五味子、甘草等 根据药用部位命名-例如 桂皮、鹿角等
20世纪初期,对中药商品的鉴定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 于受到国外学术发展的影响,出现了一些用现代植物学、生药学、 药物化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传统的本草学进行整理研究的实例,开 始了专门的中药教学和研究工作。 50年代以后,相继出现了众多的以中药商品为主要《中药材 手册》、《中药志》、《药材学》、《药材资料汇编》内容的学 术著作等书籍,分别从中药材商品的来源、鉴别特征、质量标志、 商品流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中药商品学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第六节 中药商品学的发展简史(18)
一、重要的本草学著作

成书于东汉末年,载药材365种,按医 疗作用分为上、中、下三品,该书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集注》
梁· 陶弘景著,成书于502~536年, 载药材730种,按药材自然属性分为7类,记述了各药材性能、产 地、采收加工等内容,”是南北朝以前我国药物知识的总结。


《本草纲目拾遗》 清· 赵学敏著,成书于1765年,载药材921种。
该书补充了《本草纲目》的内容,书中有716种药材是《本草纲目》中未 记载的,是清代新增中药材品种最多的一部本草著作。
二、中药商品鉴别方法的发展

从中药鉴别的萌芽阶段发展到文字记述、药图阶段、 商品知识的条理化阶段,直到中药商品学的形成





70~80年代后期,全国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 开设了《中药材商品学》和《中成药商品学》课程, 并有部分现代中药商品知识方面的著作出版。 90年代中期,相继出版一大批与中药商品学相关 的学术著作,如《中国常用中药材》、《中药材及饮 片原色图鉴》、《中药商品知识》、《常用中药材品 种整理与质量研究》、《常用中药鉴定大全》、《中 药材商品学》、《中成药商品学》等。 至21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 学的中药专业、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中医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等已经纷纷开设《中药商品学》课程, 它为发展中药产业、使中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的法定专业技术机构
二、企业经营机构
中国药材总公司
包括
下设省、市、地区、县等分公司以及批 发部门[包括采购供应站(二级站) 和批发部(三级站或四级站)] 零售企业(药店、中药房)等 。
第四节、中药商品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对中药进行分类,方法随时代而进步 我国中药商品的贸易分类,通常分为: 品目:是若干具有共同性质的商品总称。 品种:是商品分类中具体反映的商品名称。 细目:是对商品的品种进行不同规格、等级的详细区分。
(一)中药材的分类
1、商业分类
中药材商品按药用部位分为十个品目,习称“商品十大类”。 各品目按下列固定顺序排列: ①根茎类; ②果实类; ③全草类; ④花叶类;
各层类目均用两位阿拉伯数字做为代码。 每层代码一般以01开始,按升序排列,最多编到99,以便微机处 理。
这样每个品种的代码就有8个阿拉伯数字组成。如:
商品分类代码
42 01 10 01 42表示中药材;
01表示植物类药材
10表示根茎类中药材(一) 01表示本类中的第1个品种
3、其它贸易分类: 尚有四类
根据生长特性命名-例如 半夏、夏枯草等
根据某种显著功效命名-例如 防风、泽泻等
根据进口药材名的译音命名-例如 诃子、胡黄连等
根据人名命名-例如 何首乌、杜仲等
根据传说命名-例如 女贞子、相思子等
(二)中药饮片的命名
1、鲜药材
2、生饮片
常在药材名称前冠以“鲜” 字。
使用原药材名称。具毒性或生熟品功效差异
→ 挥发油的含量
→有害物质的限量

影响中药商品质量的因素

中药材:产地、生境、采收时间、产地加工、药用部位、炮制、 调剂、运输、贮藏

中药饮片:原料、敷料、加工工艺、检验、包装、贮藏
中成药:处方、生产工艺、原料、检验、包装、贮藏期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会导致中药质量下降,甚至丧失使
用价值或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
较大时,在生品的药材名字前常加“生”字。 3、炮制品 常在药材名字前冠以炮制方法、辅料名称
或缀以炮制后形态。
(三)中成药的命名
1、单味药制剂 药材名加剂型
2、复方制剂 用处方中主要饮片的缩写名-例如 香连丸 用君药或在君药前冠以复方二字-例如 天麻丸,复方丹参片 以君药名、药味数或主要功能-例如 六味地黄丸 以药物间剂量比例或限度-例如 六一散、七厘散
Hale Waihona Puke 以君药和服用方法结合-例如 川芎茶调散
以有效成分命名-例如 齐墩果酸片 以成方原始文献与主要功能结合命名-例如 金匮肾气丸
用成方创始人名或与君药、主要功能结合命名-例如 华佗再造丸 药名前冠以产地-例如云南白药、广东蛇药等 用制剂的性状命名-例如 紫金锭
用中医术语或主要功能、主治命名-例如 通宣理肺丸

《新修本草》(《唐本草》) 唐· 李绩、苏敬等撰,
成书于659年,载药850种,按药材属性分为11部。该 书由政府颁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 的药典。首创了图文对照体例,出版不久即流传到国 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要的本草著作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宋· 唐慎微著,成书于1108年,载
动物类中药与植物类基本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药用部位名加动物学名的属名例如牡蛎Concha Ostreae 2.药用部位名加动物的种名例如羚羊角Cornu Saigae Tataricae 3.药用部位名加动物学名的属名和形容词例如鹿茸 Cornu Cervi Pantotrichum(具茸毛的) 4.动物学名的属名加形容词例如金钱白花蛇 Bungarus Parvus(幼小的) 还有仅用动物的学名或俗名例如蛤蚧Gecko,全蝎 Scorpio
用假借或比喻的方法命名-例如六神丸 用炮制方法命名-例如九制大黄丸 用古代哲理命名-例如戊己丸、左金丸等
(四) 中文名称的类型
1、正名 正名是各级药品标准记载的法定名称。要求一药一名。
2、别名 别名是除正名以外的名称 (1)处方名 是医生开药方时经常使用的药名 (2)地方名 是各地民间流传的药材别名
二、拉丁名称
(一)、命名的基本规则:药用部位加药名 (二)、命名的方法 植物类中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药 用 部 位 名 加 植 物 学 名 的 属 名 例 如 杜 仲 Cortex Eucommiae 2.药用部位名加植物学名的种加词例如人参Radix Ginseng 3 . 药 用 部 位 名 加 植 物 的 种 名 例 如 当 归 Radix Angelicae Sinesi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