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复习题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复习题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复习题库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关雎》出自《诗经》中的()。

2.《诗经》中祭祀后稷的作品是()。

3.《生民》出自《诗经》中的()。

4."秋水伊人"出自()。

5.全诗采用重章叠唱表现方式的作品是()。

6.《诗经?采薇》所反映的战争是周朝征()。

7.《战国策》最终编订于()。

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意思是()。

9.《侍坐》中,"浴乎沂,风乎舞雩"中的"舞雩"意思是()。

10.《逍遥游》中的鹪鹩用来比喻()。

11."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出自()。

12."越俎代庖"这一成语出自()。

1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一思想产生于()。

14."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这句话中的"让"的意思是()。

15.《侍坐》中孔子对弟子发言的态度是()。

16."退避三舍"这一成语出自()。

17."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最初用意是讽刺()。

18.《郑子产相国》中子产不毁乡校的原因是乡校是()。

19.《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需要在薛地建立齐国宗庙的目的是()。

20.《逍遥游》中的圣人是指()。

2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荀子《劝学》中与这两句话相对的是()。

22."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这句话中"服"的意思是()。

23.《侍坐》一文中,"如会同,端章甫"中的"章甫"的意思是()。

24.《公输》一文的主旨是()。

25."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这一思想出自()。

26.《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是指()。

2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中,"防"的含义是()。

28."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这句话出自()。

29."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这句话中"?"的意思是()。

30."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这句话产生于()。

31.《四愁诗》的作者是()。

32.被称做"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

33.不属于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提到的七不堪的是()。

34.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含义是()。

35.《过秦论》中"赢粮而景从"一句"景"的意思是()。

3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

37."舐痔结驷"这一典故出自()。

38.与楚辞有关的诗句是()。

39.屈原的《九歌》共有作品()。

40.贾谊在《过秦论》中把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

41.《汉书?苏武传》中与苏武一同出使匈奴的副史是()。

42.《刺世疾邪赋》认为当时社会黑暗的原因是()。

43.《湘夫人》中的帝子是指()。

44.李斯《谏逐客书》是为了劝谏()。

45.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太史公曰中没有提到项羽的错误是()。

46.《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47.《西北有高楼》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48.没有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述的是()。

49.于嵩这一人物出自()。

50.以烘云托月手法描写人物的作品是()。

51.受到李白称赞的诗句是()。

5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两句中"兰"和"蕙"是指()。

53."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的"黔首"是指()。

54.与《论贵粟疏》属于同一种文体的是()。

55.与"四面楚歌"同出于一篇作品的成语是()。

56."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这句话的作者是()。

57.李益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58.与其它三首诗体裁不同的是()。

59.王粲《登楼赋》所登之城楼是()。

60."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这句话出自()。

61.《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地址在()。

62.《水经注》的作者是()。

63."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中的"梁鸿"是()。

64."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这一诗句出自()。

65."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这两句诗反映的是()。

66.三句一换韵的作品是()。

67.左思诗中"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中的"冯公"是()。

68.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无问征在今"表达的人生态度是()。

69.陶渊明《饮酒》中"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真意"是指()。

70."天道如何,吞恨者多"这两句诗的作者是()。

71.《西北有高楼》一诗最早收录于()。

7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两句诗的作者是()。

73.《世说新语?子猷访戴》中王徽之兴尽而返表现了()。

74.李善以"文多隐蔽,百代以下"所评论的作品是()。

75."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这两句是形容()。

76.《北山移文》所讽刺的是()。

77."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两句出自()。

78.王勃《滕王阁序》中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自比()。

79."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指是()。

80.与《迢迢牵牛星》内容相近的作品是()。

81.作者自称愤而成篇是的作品是()。

8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表达的是()。

83."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表现的是()。

84.《哀江南赋》的篇名取自()。

85.出自一位人秀才微的作家的诗句是()。

86.采用谐音双关修辞手法的作品是()。

87.《野望》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

88."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这一典故出自()。

89.《孔雀东南飞》产生于()。

90.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出自同一乐府曲调的是()。

91."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所思念的皇帝是()。

92."嘉彼钓叟,得鱼忘筌"这两句中的"钓叟"指的是()。

93."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两句诗中的"张"是指()。

9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两句所批评的对象是()。

9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自述自己归田的原因是()。

96.《芜城赋》所描写的"芜城"是指()。

97.属于永明体的诗句是()。

98.《子夜四时歌》在南朝民歌中属于()。

99."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诗所描写的景物是在()。

100.《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

(此题是文学史的内容,超出作品选教材)10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中与采薇有关的作品是()。

102.不属于骈体文的作品是()。

103."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中的"西陆"是指()。

104.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产生时代相同的两句诗是()。

105.出自七绝圣手的诗句是()。

106.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特点的诗是()。

107."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的"陈王"是指()。

108.杜甫诗中与《兵车行》写作地点相同的是()。

109.韩愈写《进学解》时所担任的职务是()。

100.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所暴露的社会问题是()。

111."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中的"刘郎"是指()。

112."金陵王气漠然收"是指()。

113."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竞未休"这一典故出自()。

114.《阿房宫赋》中没有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115."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两句诗的作者是()。

116."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中的"南冠"是指()。

117."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尊"中的"彭泽"是指()。

118."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这两句诗的作者是()。

119.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于同一个作家的是()。

120.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写作地点为()。

121.韩愈《山石》描写景物所用的手法是()。

122."急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所用的手法是()。

123.白居易《买花》中的花是指()。

124.《安定城楼》所抒发的感情是()。

125.李煜《浪淘沙》一词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

126.杨炯的《从军行》是一首()。

12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

128.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用典相同的是()。

129."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出自()。

13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

131.体现了"诗歌合为事而著"创作主张的作品是()。

132.《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作于()。

133."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作者是()。

134.号"玉?生"的诗人是()。

135.不属于七律作品的句子是()。

136.《感遇》诗"兰若生春夏"在艺术上主要学习()。

137."丹凤城南秋夜长"中的"丹凤城"是指()。

138.《春江花月夜》结构上的中心线索是()。

139."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作者是()。

140."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比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