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遵义简介

遵义简介

遵义历史沿革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现在的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

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范围。

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

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与今遵义有关的,一是唐贞观十六年(642年)所置的夜郎县,在今桐梓县境,为珍州的治所。

二是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这个夜郎县。

至德二载(757年),大诗人李白被"长流夜郎",地点就是今遵义市桐梓县的夜郎坝。

这个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480年。

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而位于桐梓县境的唐夜郎县故址至今仍称为夜郎坝。

今遵义市境内,作为二级政区的州、郡名称,历代屡有变更。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

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

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

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

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6年。

遵义二字,除作为县名外,历史上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遵义专区、遵义行政公署、遵义市等建制名称。

从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间,播州为杨氏土司所世袭统治。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

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

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

直到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

民国24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

此后的数十年间,遵义地区领辖的县市曾有少许变动。

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改建为遵义市(地级市,1997年11月挂牌),原遵义市改建为红花岗区,原遵义地区领辖的县、自治县即归新建的遵义市领辖;赤水市、仁怀市为省辖市,由遵义市代管。

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红花岗区和遵义县北部划出部分地区,在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新成立汇川区。

至此,全市共辖2区、2市、8县、2民族自治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共辖164个镇、54个乡、8个民族乡、15个街道办事处。

地理资源【位置面积】遵义市位于贵州省的北部,是中国西部的重镇之一,属于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产业带建设的主要区域。

地理位置在北纬27008/~29013/、东经105036/~108013/之间。

市域东西绵延247.5公里,南北相距232.5公里。

东面与铜仁地区和黔东南自治州相邻,东南面与黔南自治州相邻,南面与省会贵阳市接壤,西南面和毕节地区相邻,西面与四川省交界,北面与重庆直辖市接壤。

中心城区南到省会贵阳市144公里、北达重庆市239公里。

全市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为贵州省总面积的17.46%。

市人民政府驻地在汇川区人民路。

【地形地貌】遵义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在云贵高原的东北部,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1500米,在全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全市平坝及河谷盆地面积占6.57%,丘陵占28.35%,山地占65.08%。

大娄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其间,成为天然屏障,是市内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在地貌上明显地把遵义市划分为两大片,南片占全市总面积的37.6%,北片占62.4%。

山南是贵州高原的主体之一,以低中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一般耕地比较集中连片,土地利用率较高,是粮食、油料作物的主要产地。

从乌江谷缘到大娄山脉,明显可见三级台地:最低一级海拔高度1000~1200米,中间一级1300~1350米,最高一级1500~1600米。

山北以中山峡谷为主,山高谷深,山地垂直差异明显,耕地比较分散。

全市地貌类型,根据成因,可分成三大类:溶蚀地貌区、溶蚀构造地貌区和侵蚀地貌区。

其中以溶蚀和溶蚀构造地貌(岩溶地貌)分布最广,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5%。

全市海拔最低处在赤水市境内与四川省合江县交界的习水河与赤水河汇合口,海拔221米;最高处是大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在桐梓县的柏枝坝箐坝自然保护区牛角寨,海拔2227米。

【山脉】大娄山山脉构成市内地形的主要骨架。

此山脉西起毕节地区,东北延伸至四川省境,既是乌江水系与赤水河的分水岭,又是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界山。

其横亘本市中部的一段,呈现向南东突出的弧状,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相对高差多在500米以上。

著名的娄山关,处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东西两侧为小尖山锁峙,气势磅礴,古人称此关为"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隘口海拔1226米,南北高差为400米的峡谷,川黔国道蜿蜒穿过关口,川黔铁路和崇遵高速公路则从娄山腹内穿隧道而过。

【河流与水资源】全市河流均属长江流域。

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把全市河流分为乌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

全市有水流的河长共9148.5公里,河网密度0.3公里/ 平方公里,河长大于10公里或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16条。

其中干流2条(乌江、赤水河),均有航行之利,内河航程441公里,直通长江。

一级支流60条,二级支流168条,三级支流149条,四级支流33条,五级支流4条。

地表(河川)径流量178.80亿立方米,约为贵州全省的17%,每平方公里产水58万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左右。

但是,市内河流多属雨源性河流,如连续多日不下雨,相当部分河流就会出现干涸断流。

最大洪峰流量是最小流量的671~1898倍。

各河年平均输沙量呈增加趋势,水土流失面积12832.01多平方公里,约占土地面积的41.71%。

随着流域植被的改善,水土流失情况在逐步缓解。

地下水资源:全市地下径流量为30.88亿立方米,占地表(河川)径流量的18.9%。

地表径流量163.4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4.3%,比多年平均减少5.2%。

水能资源: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25.06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606.82万千瓦,已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143.66万千瓦。

全市每平方公里水能储藏量达103千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9%。

在乌江干流的遵义段,建成的乌江渡电站和正在建设的构皮滩电站,水电装机容量425万千瓦(其中乌江渡电站125万千瓦,构皮滩电站300万千瓦);全市正在形成大中小为一体的水电群,赤水河、芙蓉江、洪渡河、桐梓河以及湘江、綦江水系,都在进行中小水电开发。

水质:地表水环境质量,逐年好转。

全市12个监测断面中,达到个规定类别的断面8个,占66%。

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7.77%,较上年提高了19.77个百分点。

据历年市内77个水质点654次采样化验分析表明,全市水质基本良好,多数未受污染或只有轻度污染。

有毒有害成分只在少数河段出现。

绝大多数属于矿化度不大的中硬水,总硬度一般为180~300毫克/升,总硬度多在80~140毫克(氧化钙)/升之间,水质呈中性偏碱。

【土地土壤】全市土壤类型:低山丘陵盆地区,主要分布着黄壤、石灰土、水稻土、潮土,土地利用率较高;低中山地区,主要分布着石灰土、紫色土、粗骨土,水土流失严重;海拔1400米以上的山区,主要分布着黄棕壤,多为林牧用地。

全市土壤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6%(包括自然土和水田、旱地)。

根据土地评级,全市属于1~4级适于农林牧发展的"多宜性"地约占土壤面积的39%,属于5~7级适宜林牧发展的"双宜性"地约占58%,属于8级的农林牧均"不宜性"地约占3%。

【矿产资源】市内已探明的矿产有60多种。

煤、铝土矿、钛、锰、镁、钼、钡、烧碱等在国内省内占有重要地位,已形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钛、锰、烧碱、高性能钢丝绳等原材料生产基地。

其中煤炭资源总储存量在全省仅次于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全市在1500米深度以上的煤炭资源总储存量在260亿吨以上,已探明储量50.4亿吨。

已建成的鸭溪、遵义、习水三大火力发电厂,装机139万千瓦,加上在建的桐梓电厂等处,与水电建设并进,遵义作为"西电东送"的能源建设基地,已构成"水火电并举"的电力格局。

【生物资源】市内有野生和常见的高等植物2009种,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典型,具有植物区系南北过渡性和起源古老性的特点。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占全省稀有动植物资源总数的93.3%。

其中银杉、桫椤、珙桐、金花茶、黑叶猴、白冠长尾雉、大灵猫等83种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

遵义市的粮、油、烟、畜、茶、竹、中药材,均为重要和特色资源。

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的遵义市,粮食产量大致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

茶叶产量约占全省的40%,蚕桑和肉类分别占30%。

烟叶质量优良,是全国四大优质烟区之一。

楠竹为全国七大主产区之一。

名贵中药材天麻、杜仲、厚朴、五倍子等驰名全国。

市内畜牧用地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24%。

其中,成片草山草坡占41.1%,万亩及万亩以上草地有96片,主要分布于道真、务川两自治县和正安、习水等县。

全市森林覆盖率44%。

高于贵州省和全国比率。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不断推进,中心城区绿化面积147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0.59%。

全市已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38个,总面积4535.5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7%,包括著名的国家级赤水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国家级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和赤水森林竹海、燕子岩、红花岗区凤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赤水、余庆、绥阳、湄潭、凤冈等5个县(市)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遵义气候遵义市属于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