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在审计业务循环中的应用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1、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
(1)适当的职责分离。
为确保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一个企业有关销售与收款业务相关职责适当分离的基本要求通常包括:①企业应当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或岗位)分別设立;②企业在销售合同订立前,应当指定专门人员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
谈判人员至少应有两人以上,并与订立合同的人员相分离;③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的人员与开具销售发票的人员应相互分离;④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销货现款;⑤企业应收票据的取得和贴现必须经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的书面批准。
(2)恰当的授权审批。
对于授权审批问题,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以下四个关键点上的审批程序:
其二,非经正当审批,不得发出货物;
其三,销售价格、销售条件、运费、折相等必须经过审批; 目的:保证销售交易按照企业定价政策规定的价格开票收款
其四,审批人应当根据销售与收款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对于超过企业既定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规定范围的特殊销售交易,企业应当进行集体决策。
目的:防止因审批人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
(3)充分的凭证和记录。
(4)凭证的预先编号。
目的:旨在防止销售以后遗漏向客户开具账单或登记入账,也可防止重复开具账单或重复记账。
(5)按月寄出对账单。
(6)内部核查程序。
由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独立人员核查销售交易的处理和记录,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所不可缺少的一项控制措施。
针对相应控制目标的典型的内部核查程序:
(1)企业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等规定,及时办理销售收款业务。
(2)企业应将销售收入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擅自坐支现金。
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销售现款。
(3)企业应当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销售部门应当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财会部门应当督促销售部门加紧催收。
对催收无效的逾期应收账款可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
(4)企业应当按客户设应收账款台账,及时登记每一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增减变动情况和信用额度使用情况。
对长期往来客户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客户资料,并对客户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
(5)企业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报告有关决策机构,由其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确认为坏账。
单位发生的各项坏账,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在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做出会计处理。
(6)企业注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
已注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应当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资金。
(7)企业应收票据的取得和贴现必须经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的书面批准。
应由专人保管应收票据,对于即将到期的应收票据,应及时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已贴现票据应在备查簿中登记,以便日后追踪管理;并应制定逾期票据的冲销管理程序和逾期票据追踪监控制度。
(8)企业应当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
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总之,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检査的主要内容包括:
1.销售与收款交易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
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销售与收款交易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2.销售与收款交易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
重点检査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3.销售的管理情况。
重点检査信用政策、销售政策的执行是否符合规定。
4.收款的管理情况。
重点检查销售收入是否及时入账,应收账款的催收是否有效,坏账核销和应收票据的管理是否符合规定。
5.销售退回的管理情况。
重点检查销售退回手续是否齐全,退回货物是否及时入库。
在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且对其控制风险做出评价后,注册会计师应当判断继续实施控制测试的成本是否会低于因此而减少对交易、账户余额实施实质性程序所需的成本。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或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未得到有效执行,则注册会计师不应再继续实施控制测试,而应直接实施实质性程序。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1、采购交易的内部控制:
(1)适当的职责分离:①请购与审批;②询价与确定供应商;③采购合同的订立与采购合同审批;④采购与验收;⑤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⑥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
(2)内部核查程序。
企业应当建立对采购与付款交易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
①采购与付款交易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
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采购与付款交易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②采购与付款交易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
重点检查大宗采购与付款交易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
③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管理。
重点检查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支付的正确性和合法性。
④有关单据、凭证和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情况。
重点检查凭证的登记、领用、传递、保管、注销手续是否健全,使用和保管制度是否存在漏洞。
2、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
(1)企业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规定办理采购付款交易。
(2)企业财会部门在办理付款交易时,应当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3)企业应当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批准制度,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
(4)企业应当加强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由专人按照约定的付款日期、折扣条件等管理应付款项。
已到期的应付款项需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后方可办理结算与支付。
(5)企业应当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做出明确规定,及时收回退货款。
(6)企业应当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款项等往来款项。
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三、生产与存货内部控制:
1、库存现金的内部控制:(1)钱账分管制度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现金总账不能由出纳登记而应由会计登记;另外还可以让出纳登记一些和库存现金、会计存款不产生对应关系的账簿,比如累计折旧等明细账。
(2)库存现金开支审批制度:
①明确本单位库存现金开支范围;
②明确各种报销凭证,规定各种库存现金支付业务的报销手续和办法;
③确定各种现金支出的审批权限。
(3)库存现金日清月结制度:
①清理各种现金收付款凭证,检查单证是否相符;
②登记和清理日记账;
③现金盘点。
2、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
(1)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
(2)出纳员负责办理存款、取款和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工作,但不得兼管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等会计账簿的记录工作。
(3)加强对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及保管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4)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
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加强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
(6)严格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
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
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按规定需要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