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卷考点解析一、写在前面的话——1.《考试纲要》明确指出“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化积累,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醒注意的是,没有试题能脱离特定的“知识与能力”而单纯地考查“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从应考来说,对知识与能力的把握是最基本的。
2.个人观点: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牢牢把握这个“宗”(《考试纲要》),以不变应万变,就能达到“以静制动”“处变不惊”的境界——此乃语文教师的最高境界!二、追寻“纲”——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2017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以下简称《考纲》)。
以下为《考纲》结构:(一)编写说明;(二)考试性质与目标;(三)考试内容和要求;(四)例证性试题;(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六)附录:优秀诗文篇目和课外读物书目。
其中《考纲》第二、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要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分别用 A 、B 、C 、D、E表示)的角度,确定语文考试要求的层次;从语文积累、阅读、语文综合运用和写作四大板块,提出语文考试的具体内容要求。
”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一)古诗文默写1.分值:10分。
2.形式:第(1)小题“8选6”,第(2)小题整诗或词默写。
3.范围:《课程标准》规定的文言文16 篇,古诗词34首。
4.依据:《考纲》中“准确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优秀诗文的句、段、篇。
”可以说,默写会是古诗文中的名句。
因此,复习中不能只背默34首古诗,对16篇古文中的名句、重点句子也不能放过,不能只是口熟,要句句默写,一一过关。
2013年《论语》、《观沧海》、《陋室铭》、《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岳阳楼记》、《游山西村》、《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钱塘湖春行》后四句;2014年《左传?庄公十年》、《出师表》、《饮酒》、《次北固山下》、《春望》、《雁门太守行》、《水调歌头》、《破阵子》、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2015年《桃花源记》、《使至塞上》、《望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相见欢》、《渔家傲》、《记承天寺夜游》、《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16年《出师表》、《次北固山下》、《早春》、《观刈麦》、《相见时难别亦难》、《岳阳楼记》、《明月几时有》、《秋思》。
2017《诗经·关雎》、《桃花源记》、《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浣溪沙》、《江城子·密州出猎》、《己亥杂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游山西村》。
?命题特色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出题。
?命题特色二:必定是名句。
【经典错例】(以下划横线的为易错的地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结论】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诗句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读读背背就万事大吉,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
读写不能分割,应同步进行,对一些易错字要反复强调,音同形似通假字格外注意,反复听写,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加强规范书写,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另外,整诗记忆默写要格外加强。
(二)小语段阅读A.语音、汉字及书写命题1.根据汉字写拼音【2013】喧嚣( );【2014】颤( )动、哺( )乳;【2015】安逸( )、不屑( );【2016】劲()松、呜咽()【2017】炫目()、澄明()命题特色多音字、前后鼻音辨析、易读错的字……【中考回顾】根据拼音写汉字:【2013】希jì( )、沉nì( );【2014】家chù();【2015】藏nì( );【2016】不ān()世事。
【2017】jiǎo洁()。
【答题指导】(1)注意汉语拼音书写的规范和美观以及基本拼写规则,注意因方言区的影响而造成的习惯性误差,尤其注意常见误读字、多音字的辨析和识记。
多音字的辨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避免匆促答题,造成无谓的失误。
(2)注意形似字和同音字的区别,正确辨析,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语段中错别字的辨析一定要细心谨慎。
(3)对语段中的字义进行辨识时,要注意区别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更重要的是不能将对字的解释和具体的语境割裂开来,从而造成答非所问的现象。
(4)平时养成良好的查字典的习惯,既强化了字词的积累,又熟悉了查字典的具体方法。
(5)平时养成规范、端正书写的良好习惯,力求保证卷面的整洁和美观。
B.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中考回顾1.字词解释【2013】“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 )。
“采撷”的意思是( )。
【2014】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两处横线上。
【2015】“宣泄”在《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2016】“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A、严格B、严厉C、凶猛【2017】文中“钟情”的“钟”意思是();“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答题指导】(1)词义解释,要依托语境,据文推义,因为汉字以形声字居多,而形旁又具有表意功能。
(2)词义辨析,宜采用“抓语素,辨词义”的方法。
近(同)义词中往往含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语素,我们只要抓住另一个不同的语素揣摩分析,即可辨明两个词语微妙的差异。
如“学历”和“学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语境,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义轻重、范围大小等方面去辨别。
(3)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把握其原始意义,再揣摩它“形容什么”或“比喻什么”。
(4)近两年揣摩语义,改为义项选择,降低难度。
C.句子的表达与运用——涉及考点(1)病句的辨识与修改。
(2)仿写句子(包括补写和续写)。
(3)句子的衔接。
(4)句式的变换。
(5)句子的修辞。
【中考回顾】举例:句子仿写。
[2010]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4分)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2013]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2014]请根据开头四句诗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在横线上补写出两句。
【中考展望】句子的表达与运用——仍然是考点。
1.关于句子衔接与句序调整,要求话题要保持统一;内容要合乎情理,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语句要前后照应。
2.关于病句修改,关键是找准、改对。
3.关于句子的仿写,应注意三点: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同。
(三)名著阅读2010年增加了《朝花夕拾》和《童年》,当年考到了《童年》,2011年又考到了《朝花夕拾》。
2015年新增《红岩》和《伊索寓言》且两篇都考了。
2016年删去《繁星·春水》、《童年》。
新增《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
2017年删去《格林童话》、《骆驼祥子》新增《安徒生童话》、《繁星·春水》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命题关注点】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多篇名著知识且涉及中外。
2017年《考试纲要》名著部分课外读物书目(8部)——①《水浒》施耐庵;②《西游记》吴承恩;③《朝花夕拾》鲁迅;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⑤《红岩》罗广斌、杨益言;⑥《伊索寓言》;⑦《安徒生童话》安徒生;⑧《海底两万里》凡尔纳。
(四)综合性学习1.注意:一定要了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定要了解综合学习这种题是怎么考的。
2.比较:05、06年的中考试卷是四大部分,“语文综合运用”在第三部分单独呈现,从07年开始,试卷结构改为三大块,把以前第一块的“语文积累”和第三块“语文综合运用”合并为现在的第一版块“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05、06、07三年赋分15分,08年至15年都是12分。
由此可见,综合运用考查已成为试卷中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张试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5年综合性学习考题亮点:采用看示意图指路的形式考查,突出对学生语言表达规范方面的运用。
2016年继续沿用这种考查形式,采用口语交际的形式并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综合性学习”试题特点:生活性、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
2017年既传统又有创新。
试卷第4题“语文综合运用”的主题是“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考查内容涉及到“对联”和“黄梅戏”等活动,可以说是现代文化与传统习俗的交融和碰撞。
在题型设置上也体现了命题者的别具匠心,以第(2)小题“对对联,赢影票”活动为例,出示的上联为“咫尺银幕,流转千般光影”,但它打破了以往“出上联,对下联”的仿写题型,而是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给出四个选项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表面上看是降低了难度,实际上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从词性和内容综合考虑,如“咫尺”对“方寸”,“千般”对“万种”,内容方面下联也必须与“电影”相关,方可做出准确的选择。
第(3)小题“戏曲电影展映”活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图文转述”能力,而图表内容是关于“戏曲电影展映前后‘喜爱与支持率’调查情况统计图”,这样的命题方式既给学生普及了越剧、京剧、黄梅戏、豫剧等国粹剧种,又考查了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的能力。
这种以“戏曲电影展映”活动为内容,以“问卷调查”为考查形式的题型,既体现了稳中有变的理念和题目设置的灵活新颖性,也再次证明“语文综合运用”是每年整套试卷中最有可能创新和变化的地方。
3.备考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课标”如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未重视,但综合性学习题却受到中考的关注,以越来越灵活的方式出现在各地考卷上。
2018年,综合性学习——命题仍然会围绕八大考点:1. 在设定的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2. 围绕活动主题作即席讲话。
3. 围绕主题演讲筛选材料或补充材料。
4. 病句修改。
5. 仿写、对联、宣传标语等语言创新运用类的题目。
6. 创作过渡句、串联词或前后照应等体现文章结构特点的题型,集中体现“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写作上的困难”这一考点。
7. 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以及分析材料,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8. 设计主题语,具体栏目或活动方案、建议等。
第二板块阅读理解一.近年考题回顾:2013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说明文;2014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议论文;2015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说明文;2016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议论文;2017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