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9)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文化与生活(学生版)

(2017-2019)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文化与生活(学生版)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
【2019年高考真题】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

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

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9·北京卷)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2019·北京卷)清扫街巷、修剪花木等社区劳动,果蔬种植、木工制作、机床操作等学农学工实践,“医生”“博物馆讲解员”等职业体验……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同学们在不一样的学习中收获成长。

开展劳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
①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②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充分竞争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推动社会分工的细化
④树立正确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9·江苏卷)“清早起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

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材料说明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2019·浙江4月)中华民族历崇尚商业伦理文化,提倡“和气生财”,主张“诚实守信”。

时至今日,“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这说明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②文化具有传承性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④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2019·浙江4月)H村村民自筹资金建立村史馆,展示该村改革开放以不同阶段生产生活的发展状况,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

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自信于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8年高考真题】
1.(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

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18·北京卷)每年三四月间,居庸关长城附近山花盛放。

市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于花海中,被称为“开往春大的列车”,吸引了大量踏青的游客。

游客的涌入给森林消防和轨道交通带了安全隐患。

当地政府采取封山禁入措施,但效果不理想,于是转变思路,变堵为疏,着手规划建设花海列车观景平台。

这一做法
①履行了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有利于建立良好市场秩序
②自觉运用矛盾观点,创造条件,将风险点转化为共赢点
③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④有利于开发该线路的经济价值,说明文化的力量自于经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2018·天津卷)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

节目中,一位位“信使”
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

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

由此可见
A.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6.(2018·江苏卷)有调查显示,许多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

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

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红网络。

由此可见
A.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7.(2018·北京卷)“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作为传统茶具代表之一的紫砂壶,器型抱朴有虚静之态,装饰典雅有韵致,加之携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从2014年中国APEC峰会,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再到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外事活动中,都能看到紫砂壶的身影。

阅读材料,谈谈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8分)
【2017年高考真题】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近年,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

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

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17·江苏卷)2016 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

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A.文化平等文化差异文化交融B.文化影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文化包容文化繁荣D.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自觉
3.(2017·江苏卷)近年,“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

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

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6分)
4.(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

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

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

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1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