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工程概况 (1)1.1项目概况 (1)1.2地质情况 (1)1.3施工依据 (1)2 主要施工设备配置 (2)3 劳动力计划 (2)4 施工进度计划 (2)5 施工方案 (2)5.1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2)5.2材料进场控制方案 (3)5.3人工挖孔施工方案 (3)6 质量管理 (5)6.1质量管理体系 (5)6.2质量控制措施 (6)7 进度管理 (7)8 安全文明管理 (7)8.1安全方针和目标 (7)8.2安全管理体系 (7)8.3安全管理制度 (7)8.4安全防护措施 (8)8.5临时用电管理 (8)8.6机械施工安全 (8)8.7文明施工措施及环境保护 (9)1 工程概况1.1 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B123#规划路以南,B198#规划路以东,T550#规划路(任家庄)以南,南侧为兰石现状住宅小区。
采用预制砼块护壁的桩主要布置在较深电梯基坑和集水井处,约24根,桩径均为800mm,施工桩长L根据地质材料确定:或打入桩端持力层(卵石层)不小于2.5米,或总长度不低于6米;人工挖孔深度6.0m~8.5m。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采用抗硫酸盐水泥或铝酸三钙含量不大于10%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制作,同时掺入高效抗硫阻锈剂、掺入矿物掺合料,抗渗等级为P10,桩身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5mm。
1.2 地质情况根据勘察报告,本工程地址情况如下:(1) 层粉砂(Q4 a1+P1)层厚0.6~1.90m,屋顶埋深0.6~3.1m层顶面标高1519.98~1523.40m,手搓稍有粘着感。
(2) 层卵石(Q4a1+P1)层顶埋深2~5.8m.层面标高1518.404~1519.394,褐黄色,稍湿,中密,呈亚园,椭圆状,骨架颗粒成分由未经风化的石灰层,板岩及少量的花岗岩组成,骨架颗粒,含量一般不少于50%,圆砾及中粗砂为主填充,上部2.0骨架颗粒较小。
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变形模量E=22MPa。
1.3 施工依据(1)兰州中天健广场(七里河)项目11#,12#楼灌注桩设计图纸;(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0);(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相关现行的国家及地方规范、标准等。
2 主要施工设备配置3 劳动力计划每孔配置挖掘人员1名、出土人员1名、安装井圈配合1人、抽水1人。
按照进度计划,须配8组共32人。
4 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计划4日完成基坑部位桩。
5 施工方案5.1 施工测量控制方案5.1.1 作业的技术依据(1)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2)设计图纸;(3)甲方提供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点。
5.1.2桩位测放(1)定位放线测量由测量工程师和本工程技术负责人配合,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点K3、K5为基准,引测得到本工程所用二级控制点Z1、Z2、3#点。
再由此设立定位控制桩点,并加以妥善保护。
(2)根据控制桩点与轴线的位置反算出桩位与轴线的距离关系,利用经纬仪配合大尺进行放样,误差控制在2cm以内;(3)在桩位点砸入Ф8mm钢筋作为标记,桩位1.5m处对称砸入4根Ф8mm钢筋构成十字交叉线,桩位在十字交叉线上,以便复核。
(4)按规定做好放线定位资料后,报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复核。
5.1.3高程控制方案本工程均以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基点为基准点,采用水准仪测量,精确引测到试验施工作业面,布设多个施工用水准点作为高程测设依据。
5.2材料进场控制方案计划浇筑当天,由我方施工员测算需要井圈数量,提前48h报至采购员处,并提前一天进场。
5.3人工挖孔施工方案5.3.1施工准备(1)掌握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2)按照桩基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编写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原材料送检和混凝土配比申请;(3)了解场地及临近区内的危房等特殊建筑物分布情况及地下障碍物(旧基础、地下工程、管线等)的分布;(4)准备施工用的各种报表、规范。
5.3.2主要机具设备电动葫芦、出土袋、水泵、水管、塔吊、装载机、井圈等。
5.3.3作业条件(1)合理布置施工现场,清理场地内影响施工的障碍物,低洼处用砂夹石回填,达到“三通一平”。
(2)对进场设备、机具进行安装、调试检查和试运转,确保机械正常工作,配备足够的备件。
(3)引好桩位控制线和水平高程的控制点,妥善保护好,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4)正式施工前试成孔一个,以便了解场地地层情况并检查所选择的机具设备施工工艺是否适宜。
5.3.4施工工艺5.3.4.1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测量放线→人工挖孔→安装井圈→抽水→重复挖孔安装井圈至设计标高→安放混凝土导管及漏斗→灌注混凝土成桩→拔出导管→测量桩顶标高。
5.3.4.2施工方法(1)挖孔前施放桩位点,放样后四周设护桩并复测,误差控制在2cm以内,必须待甲方或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成孔施工。
(2)安装电动葫芦,保证一机一闸一保护;固定电动葫芦的架子采用钢管搭设三角架,高度1.2m;安装完毕进行调试,不得晃动、滑动。
(3)挖孔:水泥预制井圈外径为950mm,开口尺寸970mm;洛阳铲每次进尺控制在10cm左右,挖孔过程中不断测量垂直度。
(4)安装井圈:每挖进20cm,安装一个水泥预制井圈做护壁,循环往复;为预防井圈错动,在第一个井圈外侧圆周方向等长设置3道Φ12×L4500mm的钢筋,弯钩挂在第一节井圈底部。
(5)抽水:挖深至渗水面以下30cm,安放抽水泵;挖井人员随时通知孔口人员控制水泵开关,保证水面与开挖面小于20cm;为防止水泵卡住,在抽水盘部位包裹两层钢密目网过滤。
(6)灌注混凝土成桩: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应具备良好的和易性。
浇筑前导管必须下到位,探底之后再提高20cm。
混凝土必须连续灌注至设计标高,及时排除孔内多余积水和浮浆。
5.3.5质量标准5.3.5.1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1)桩位偏差满足下表规定(2)孔深允许偏差+300mm,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
(3)垂直度允许偏差1%,桩径允许偏差±50mm,混凝土塌落度180~220mm,钢筋笼安装深度允许偏差±100mm,混凝土充盈系数>1。
6 质量管理6.1质量管理体系实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一切管理都要以搞好工程质量为中心。
坚持自检、专职检、交接检,并做好记录,定期进行评定、评比。
(2)实行定人定岗,质量挂牌管理制度,质量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执行奖优罚劣。
(3)对于施工中遇到的质量疑难问题,设定专题进行攻关研究,使质量难题消除在施工过程中。
(4)认真贯彻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落实,做到工程质量分级管理,把好质量关,在竣工验收时达到一次交验。
(5)加强原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检查工作,做好记录,不论任何人进的设备、材料,坚持不合格品不施工的原则。
(6)必须按方案进行施工,所有工程都必须达到有关规范要求及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7)隐蔽工程的验收、必须经技术质量部专职质检员检查签认。
(8)公司技术质量部重点检查项目部“质量自检、专职检、交接检”制、挂牌制的落实,督促检查样板制的执行。
(9)技术质量部协助并督促项目部,对公司技术质量部发出的《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认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的核查意见上报技术质量部。
(10)项目经理对本项目的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应经常亲临操作面检查工程质量,督促和检查项目部管理人员质量责任的落实,保证各项质量检查管理办法特别是“自检、专职检、交接检”制得以贯彻。
(11)技术负责人负责进场材料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查施工方案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技术措施执行情况;负责并参与技术复核和结构工程的隐蔽检查工作。
(12)施工员应坚守在操作面上,加强对班组操作质量的过程控制,督促班组进行质量自检。
分项工程完成后,会同班组长、质检员及时进行检验。
(13)由施工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组织样板工程实施并会同有关人员进行检验。
(14)质检员应督促和帮助班组做好自检,在班组自检合格基础上,进行专职检和交接检,协助施工员做好工序“自检、专职检、交接检”。
(15)资料员负责收集和填写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技术资料和纪录,做到真实、及时,参加工程技术复核工作并做好记录。
(16)材料员要严把原材料和成品的质量验收,提供材料合格证及质量保证书,及时进行材质复试检验,做好物资、材料的标识。
(17)班组操作者严格按施工员交底的技术质量要求或质量样板操作和自控,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自我检查,达不到质量标准的立即纠正。
(18)班组兼职质检员和班组长对本班组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起到班组自检、自控和监督作用,确保班组完成的分项工程达到质量标准。
(19)在班组自检合格基础上,班组长提请施工员、专职质检员验收,并在“工序自检、专职检、交接检”表上签字。
(20)要严格按图纸施工,特别是对一些不常见的设备,要详细阅读说明书和有关资料,要掌握设备的有关规范和有关技术要求,各项安装工程要做出施工方案或施工技术措施才能进行施工。
6.2质量控制措施(1)成孔:本场地分布填土,如遇块石等障碍物,采用人工辅以空压机等机械排除障碍后,再继续成孔;多组人员同时作业时,相邻桩间距不得小于2.5m。
(2)安装井圈:井管下放时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井圈之间模仿回针法用铁丝扎牢;连接处若有较大缝隙,须绑扎土工布填充,防止泥砂渗漏。
(3)钢筋笼加工:采用9m原料,保证伸出地面以控制桩位及标高;除桩身6m部位以外,不设箍筋缠绕,待集水坑开挖后割除。
(4)下导管及灌注混凝土①下导管应对中,避免导管碰撞钢筋笼,产生落土。
导管连接必须牢固,防止灌注过程中脱节。
②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中间不得停顿。
由于桩内混凝土不能振捣,主要靠混凝土的自重压密和混凝土的流动成型,必须控制好配合比、灌注速度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
混凝土灌注到桩顶以下2m范围要进行振捣。
灌注完成测量桩顶标高,在混凝土初凝前清理完浮浆并抹平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