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与圆1.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是⊙O 上一点,连结BC,AC,过点C 作直线CD⊥AB 于点D,点E 是AB 上一点,直线CE 交⊙O 于点F,连结BF,与直线CD 交于点G.求证:BC2 =BG BF2、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切线,切点为点B,点D 是⊙O 上的一点,且AD∥OC.求证:AD·BC=OB·BD3.如图,A C 是圆O的直径,AC =10 厘米,PA,PB 是圆O的切线,A,B 为切点.过A作A D ⊥BP ,交B P 于D点,连结A B,BC .(1)求证△ABC ∽△ADB ;(2)若切线AP 的长为12 厘米,求弦AB 的长.4、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6,延长AB 到点C,使BC=AB,D 是⊙O 上一点,DC=6 2 .求证:(1)△CDB∽△CAD;(2)CD 是⊙O 的切线.5.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BC 是⊙O 的直径,D 是劣弧AC 的中点,BD 交AC 于点E.⑴求证:A D2 = DE ⋅D B5A⑵若B C =,CD DE 的长2C6.如图10,直线D E 经过⊙O上的点C,并且O E =O D,EC =D C,⊙O交直线O D 于A、B两点,连接BC ,AC ,O C .求证:(1)O C ⊥ DE ;(2)△ACD ∽△CBD .7、如图,BD 为⊙O 的直径,点A 是弧BC 的中点,AD 交BC 于E 点,AE=2,ED=4.(1)求证:∆ABE ~∆ABD ;(2)延长B C 至F,连接F D使∆BDF 的,求∠EDF 的8.如图,在R t△ABC 中,斜边B C =12,∠C =30°,D 为B C 的中点,△ABD 的外接圆⊙O 与AC 交于F 点,过A 作⊙O 的切线AE 交DF 的延长线于(1)求证:AE ⊥DE ;(2)计算:AC·AF 的值.C EH9.如图, A B 为⊙O 的直径, C D ⊥ A B 于点 E ,交⊙O 于点 D , O F ⊥ A C 于点 F .(1)试说明△ ABC ∽△DBE ;(2)当∠A=30°,AF= 3 时,求⊙O 中劣弧的长.AB10.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AD 是弦,OC 垂直 AD 于 F 交⊙O 于 E ,连结 DE 、BE ,且∠C =∠BED .(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若 OA =10,AD =16,求 AC 的长.C DE FBOA11、AB 是⊙O 的直径,点 E 是半圆上一动点(点 E 与点 A 、B 都不重合),点 C 是 BE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 CD ⊥AB ,垂足为 D ,CD 与 AE 交于点 H ,点 H 与点 A 不重合。
(1)求证:△AHD ∽△CBD(2)连 HB ,若 CD=AB=2,求 HD+HO 的值。
AO D B12.如图,Rt △BDE 中,∠BDE =90°,BC 平分∠DBE 交 DE 于点 C ,AC ⊥CB 交 BE 于点 A ,△ABC 的外接 圆的半径为 r .(1)求证: BC ⋅ BD = r ⋅ ED ;(2)若 BD =3,DE =4,求 AE 的长.BFE·OCA13.如图,等腰三角形 ABC 中,AC =BC =6,AB =8.以 BC 为直径作⊙O 交 AB 于点 D ,交 AC 于点 G ,DF ⊥AC ,垂足为 F ,交 CB 的延长线于点 E .(1)求证:直线 EF 是⊙O 的切线;(2)求 sin ∠E 的值.14.如图,AB 是⊙O 的直径,AD 与⊙O 相切于点 A ,过 B 点作 BC ∥OD 交⊙O 于点 C ,连接 OC 、AC ,AC 交 OD 于点 E .(1)求证:△COE ∽△ABC ;B(2)若 AB =2,AD = 3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D15、如图,已知⊙O 的弦 AB 垂直于直径 CD ,垂足为 F ,点 E 在 AB 上,且 EA = EC 。
⑴ 求证:AC 2 = AE ·AB ;⑵ 延长 EC 到点 P ,连结 PB ,若 PB = PE ,试判断 PB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PD16.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 P 在 BA 的延长线上,PD 切⊙O 于点 C ,BD ⊥PD ,垂足为 D ,连 接 BC 。
求证:(1)BC 平分∠PBD ;D(2) BC 2=AB BD 。
CP A OBO 17.将一个量角器和一个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1)放置,图(2)是由他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其中点B 在半圆 O 的直径 DE 的延长线上,AB 切半圆 O 于点 F ,且 BC=OD 。
(1) 求证:DB ∥CF 。
(2) 当 OD=2 时,若以 O 、B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求 OB。
18. 如图,AB 为⊙O 的直径,弦 CD ⊥AB ,垂足为点 M ,AE 切⊙O 于点 A ,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E ,连接 AC .(1)若∠B =30°,AB =2,求 CD 的长;(2)求证:AE 2=EB ·EC .ECAM ∙BD19.如图, PAB ,PCD 是O 的两条割线, AB 是O 的直径, AC ∥OD .(1)求证: C D =(先填后证).PA(2)若PC = 5 ,试求6AB的值.AD PB20. 如图, AB 为⊙ O 的直径, AD 平分 ∠BAC 交⊙ O 于点 D , DE ⊥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 E ,BF ⊥ A B 交 A D 的延长线于点 F ,(1)求证: DE 是⊙ O 的切线;(2)若 D E = 3, ⊙ O 的半径为 5,求 B F 的长.F AB21.已知:如图, AB 为⊙ O 的直径,弦 AC // OD ,BD 切⊙ O 于 B ,联结 CD .(1)判断 CD 是否为⊙ O 的切线,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若 AC = 2 , O D = 6 ,求⊙O 的半径.B22.如图,A 、P 、B 、C 是⊙O 上的四点,∠APC =∠BPC = 60︒,AB 与 PC 交于 Q 点.(1)判断△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AP (2)求证:PB= AQ;QB(3)若∠ABP = 15︒,△ABC 的面积为 4 3 ,求 PC 的长.23.如图, A ,B ,C ,D 四点在O 上, A D ,B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E ,直径 A D = 10,OE = 13 ,且∠EDC = ∠ABC .CE DE(1)求证:=AE BE(2)计算 CE BE 的值A(3)探究: BE 的取值范围24.如图,半径为 O 内有互相垂直的两条弦 AB 、CD 相交于 P 点.(1)求证:P A ·PB =PC ·PD ;(2)设 BC 的中点为 F ,连结 FP 并延长交 AD 于 E ,求证:EF ⊥AD :(3)若 AB =8,CD =6,求 OP 的长.25.如图,点 T 在⊙O 上,延长⊙O 的直径 AB 交 TP 于 P,若 PA=18,PT=12,PB=8. (1)求证:△PTB ∽△PA T ;(2)求证:PT 为⊙O 的切线;︵(3)在A T 上是否存在一点 C,使得 BT 2=8TC ?若存在,请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如图,已知 AB 是⊙O 的直径,点 C 在⊙O 上,过点 C 的直线与 AB 的延长线交于点 P , A C = PC ,∠C O B = 2∠PC B .(1)求证: PC 是⊙O 的切线;1(2)求证: BC =AB ;2(3)点 M 是 AB 的中点, C M 交 AB 于点 N ,若 AB = 4 ,求 M N MC 的值.CAO N B PM27.如图,AB 为⊙O 的直径,CD 与⊙O 相切于点 C ,且 OD ⊥BC ,垂足为 F ,OD 交⊙O 于点 E .(1)证明:BE =CEA(2)证明:∠D =∠AEC ;(3)若⊙O 的半径为 5,BC =8,求△CDE 的面积.(第25题图)E28.如图, AB 是⊙O 的直径, A C 切⊙O 于点 A ,且 AC=AB ,CO 交⊙O 于点 P ,CO 的延长线交⊙O 于点 F ,BP 的延长线交 AC 于点 E ,连接 AP 、AF .C求证:(1)AF ∥BE ;(2)△ACP ∽△FCA ;P(3)CP=AE .B·AOF29.如图,圆 O 的直径为 5,在圆 O 上位于直径 AB 的异侧有定点 C 和动点 P ,已知 BC ∶CA =4∶3,点 P 在半圆弧 AB 上运动(不与 A 、B 重合),过 C 作 CP 的垂线 CD 交 PB 的延长线于 D 点(1)求证:AC ·CD =PC ·BC ;(2)当点 P 运动到 AB 弧中点时,求 CD 的长;(3)当点 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CD 的面积最大?并求这个最大面积 S .D30、已知,AB 是⊙O 的直径, P 是⊙O 上一点,作 PC ⊥AB 于 C,PB 交⊙O 于 D,DC 交⊙O 于 E,EB 与 PC 的 延长线交于 F,连结 AE,弧 DB 上有一动点 M,连结 PM 、AM (1)∠AEB 的度数是,根据是 如果弧 DE=弧 AE ,弦 ED=3cm ,⊙O 的半径为 2cm ,则 cos ∠MAB=。
(2)求证:PC ·CF=EC ·CD(3)若 AM 交 PC 与 G, △PGM 满足什么条件时,PM 与⊙O 相切?说明理由PD MGAC OBEF31.已知点P 在线段AB 上,点O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以点O 为圆心,O P 为半径作圆,点C 是圆O 上的一点.(1)如图,如果A P =2PB ,P B =B O .求证:△CAO ∽△BCO ;BP =1,O P 是O A ,O B 的比例中项.当点C在圆O上运(2)如果AP =m(m是常数,且m>1),动时,求AC : BC 的值(结果用含m 的式子表示);(3)在(2)的条件下,讨论以BC 为半径的圆B 和以CA 为半径的圆C 的位置关系,并写出相应m 的取值范围.COA P BFA B33.图 12-1 所示,在△ABC 中, AB = AC = 2 ,∠A = 90 , O 为 B C 的中点,动点 E 在 B A 边上自由 移动,动点 F 在 A C 边上自由移动.(1)点 E ,F 的移动过程中, △OEF 是否能成为∠EOF =45等腰三角形时动点 E ,F 的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的等腰三角形?若能,请指出 △OEF 为(2)当∠EOF = 45时,设 B E = x , C F = y ,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写出 x 的取值范围.(3)在满足(2)中的条件时,若以 O 为圆心的圆与 AB 相切(如图 12-2),试探究直线 EF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BCB图 12-1图 12-234.如图,以 BC 为直径的⊙O 交△CFB 的边 CF 于点 A ,BM 平分∠ABC 交 AC 于点 M ,AD ⊥BC 于点 D ,AD 交 BM于点 N ,ME ⊥BC 于点 E ,AB 2=AF·AC ,cos ∠ABD= 3,AD=12.5⑴求证:△ANM ≌△ENM ;⑵求证:FB 是⊙O 的切线;⑶证明四边形 AMEN 是菱形,并求该菱形的面积 S .1035.如图,在△ABC 中 ∠ACB = 90 , D 是 A B 的中点,以 D C为直径的O 交△ABC 的三边,交点分别是 G ,F ,E 点. G E ,CD 的交点为 M ,且 ME , MD : C O = 2 : 5 .(1)求证: ∠GEF = ∠A .(2)求O 的直径 CD 的长.(3)若 c os ∠B = 0.6 ,以 C 为坐标原点,CA ,CB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 轴和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求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BGFDMOC 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