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教案六年级下册
1
造林面积进行比较, 但由于比较时单位 1 的数量不同, 所以得到的百 分数也就不同。 四、补充练习 (一) 、生活中的百分数。 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百分数呢?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断: 出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断:2001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 5098 亿美元,比 2000 年的 4670 亿美元增长 9.16%。 %。 “青岛双星”当日收盘价比 昨日下跌 2.61%。 。 9.16% 和 2.61%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市统计局公布:2005年上海职工平均月平均 工资为2235元,比去年的2033元增长9.9%。 2004年度全市月平均工资为2033元,比上年的1847元增长 10.1%; ; (二)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数量关系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1999 年的电视机价格比 1998 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三)只列式不计算. 1. 某校有男生 500 人, 女生 450 人, 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 某校有男生 500 人, 女生 450 人, 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 2.4 元降低到 0.8 元,成本降低了 百分之几? 4.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 2.4 元降低了 0.8 元,成本降低了 百分之几? 5.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 550 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 50 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四)思考:男生比女生多 20%,女生就比男生少( ). (五)填空 (1)8 是 10 的( )% 10 是 8 的( )% (2)10 比 8 多( )% 8 比 10 少( )% 指导完成“练一练” 五、指导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 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 2004 年 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 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 并组织适 当的交流。 --3 六、指导完成练习一第 1--3 题 1、 练习一第 1 题: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如果有学生感到 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2、 练习一第 2 题: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 再让学生列式解 答。 3、做练习一第 3 题。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 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可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全课小结: 七、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 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 些什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 怎样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练习: (一)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2.实际超产百分之几 (二)口答 1.100 千克比 80 千克多百分之几? 2.35 人比 40 人少百分之几? (三)完成练习一的第 4 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四)完成练习一的第 5 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 、 (五)只列式,不计算。 1、学校开展节电活动,十月份用电由计划的 200 度降低到 120 度,降 低了百分之几? 2、同学们参加达标活动,达到优的原有 50 人,现在增加了 15 人,增 加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计划生产 1000 台机器,实际超额 200 台,超产了百分之几? 可以适当加以分析。 (六)对比练习。 A组 1、超市十月份营业额是 25 万元,比九月份增加 5 万元,增加了百分之 几? 2、菜地因干旱,今年产量是 1200 千克,比去年减产 200 千克,减产了 百分之几? B组
教学难点 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 教学准备 让学生提前弄清什么是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的意义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 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 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 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 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 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 2005 年, 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 30866 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 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板书: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 2. 出示例 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 50 万元。 如果按营 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 元? 学生读题。 提问:题里的营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 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 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 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 说说这题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4、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5、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同步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三、同步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二次备课
5
1、一家运输公司 10 月份的营业额是 260000 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缴纳营业税,10 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 李华买了一辆 12 万元的汽车, 按规定买汽车要缴 10%的购置税。 他买的这辆汽车一共要付多少元? 3、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 缴纳营业税以外,还 要按营业税的 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果一个饭店平均每个月的 营业额是 14 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元? 补充练习: 四、补充练习:思考讨论 1、张强编写的书在出版后得到稿费 1400 元,稿费收入扣除 800 元后按 14%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张强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歌舞演员王华参加演出,取得收入 3000 元,按个人所得税法 规定,演出收入扣除 800 元后的余额部分,按 20% 的比例缴纳个人所 得税。此次演出后,王华的税后收入是多少元? 拓展提高: 五、拓展提高:练习二的第 4 题。 我国 2005 年 10 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 个人收入 1600 元以下不征税。 月收入超过 1600 元, 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超过部分不到 500 元的 5% 超过部分是 500 元---2000 元的 10% 超过部分是 2001 元---5000 元的 15% ********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 1800 元,爸爸月收入 2500 元,他们各应缴纳 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 1800 元吗?为什么? 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 那么爸爸的收入是 2500 元,应纳税额为多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 个人所得税。 六、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 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 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 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布置作业: 七、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 1-3 题。
2
总课题 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
总课时 课型 练 习
10
第
2
课时
月 日
授课日期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 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目标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
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 方法的思考。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 够分析不同的情况,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 够分析不同的情况,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多媒体课件
总课题 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
总课时
10
第
1
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 月 日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之几的实际问题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 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 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 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3
二次备课
1、八月份用水 5 吨,九月份用水 6 吨,比八月份多百分之几? 2、八月份用水 5 吨,九月份用水 6 吨,九月份是八月份的百分之几? (七)完成练习一第 6 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什么是“孵化期” 。然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检查 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 (八)完成第 7 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九)完成第 8 题。 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 (十)根据所给信息,选取条件和问题,编写题目并解答。 今年造林 40 公顷 去年造林 32 公顷 今年比去年多造林 8 公顷 去年比今年少造林 8 公顷 今年比去年多造林百分之几? 去年比今年少造林百分之几? 三、读读“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 交流: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思考: 为什么不可以说 2006 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 2005 年 提高了 0.3%? 突出单位 1 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 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