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 光学实验复习专题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 光学实验复习专题
侧,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为了进一步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将 a 叫做入射角,r 叫做折射角,实验中逐 渐增大入射角(a1<a2<a3),实验现象如图 8(d)(e)(f)所示。根据实 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 步结论: (2)由图 8(d)(e)(f) 可得: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 r 随入射 角 a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
成的
D.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
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例题2、生活中“平面镜 ”记录了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历程,
那么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
有什么关系?
⑴小明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选择了一块平
面镜来进行探究,结果失败了。小明在实验中的困惑
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复习时要求学生:
了解实验过程:1、在桌面上立一块玻璃板作 为平面镜,实验时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 蜡烛,玻璃板后放一支同样未点燃的蜡烛, 移动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看这支蜡烛好象 点燃一样,即让它恰好与蜡烛所成的像重合。
2、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3、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做实验。
(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 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 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 当入射角较小时 , 入射角i 与折射角 近似成正比关系;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
β
水
N1 C
入射角>反射角
当射中光入时从 空水 气
A
N
β
水
MO
M1
α
空气 N1 C
入射角<反射角
•空气
•水 •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人从河岸上看水 中的鱼
潜水员从水中 看岸上的高楼
高
像
河水
楼
物
考题动态
1、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表述及应用。 2、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了解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及奇观。 4、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对光的折射规律进行适 当的拓展运用。
5、把光的折射与凸透镜对光的作用进行类比用来 解决相关的问题。
例题1.(2012.安徽)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 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 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i 10. 20° 30° 40° 折射角 6.7° 13.3° 19.6° 25.2°
入射角i 50° 60° 70° 80° 折射角 30.7° 35.1° 38.6° 40.6°
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 的自然 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 道平面镜成 像的特点及应用。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 透镜成像的应用。
4、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 合的现象。
复习时要求学生知道: 1、实验环境要求。 2、如何证明三线共面?探究两角相等时应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
是
。
⑵小明为了方便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择两只 (“一样”或“不一样”)的蜡烛。
⑶小明改进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了自己的实验记录痕迹,如图 所示,则MN应该是实验时画出的 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
所在的位置。
⑷小明在交流过程中提到“第三次实验时自己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始终未能找到像的位置”请评估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谢谢大家!
光学实验复习专题
一、在复习实验与探究题时应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本仪器、仪表使用的测量型 实验的复习
2、重视探究型实验的复习
3、有针对性进行观察型实验的复习
三、《201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 试说明》光学实验。
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 解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
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的方向射出,这表
明
。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
角的关系应该怎样做
。
(4)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角
为
.入射角为
。该
实验应该在
的环境中
做效果较好。(选填“较亮”或
“较暗”)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复习时应该让学生知道: α N 空气
MO
M1
“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小明把近视眼眼镜放在光屏 与透镜之间为了使像能够清晰的成在光屏上,应该右 将光屏向
移动。
(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C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 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 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 焦距 (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 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 光屏上所成的像(C )
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
是:
;
⑵选蜡烛A和B的要求是:
;
⑶如果在图中像的位置放一长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
将
(“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⑷实验中拿一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
法,这一
实验说明( )
A.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实像
B.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等大
次测量。
3怎样证明光的可逆性。
考题动态
1、实验环境要求。 2、如何证明三线共面?探究两角相等时应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 测量。 3怎样证明光的可逆性。
例题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亮同学进行了如下 实验:
⑴反射角为
。 ⑵小亮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反射
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
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
4、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考题动态
1、熟悉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过程。
2、该实验的实验环境。
3、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平面镜和玻璃 板的选择、薄厚的选择、无法使像物重合的原因、找不 到像的原因、出现重影的原因。
4、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5、对实像和虚象的了解。
例题1、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例题1、(2012宿迁)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 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 ⑴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下 (填“上”
或“下”)调整.
⑵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 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 ⑶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右(填“左”或 “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放倒大立、 (填“放大”、
。
复习时要求学生知道: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焦内正虚,焦外倒实”、在焦外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两倍焦距像 等大.(注意三种测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二倍焦 距成等大像法,物远像近法。)
考题动态
1、了解该实验的基本要求。 2、如何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4、如何将像调节到光屏的中央。 5、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与近视眼, 远视眼的矫正相结合。
例题2、为了研究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情况。甲组同学进行 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他们先将激光束从空气中以相同的方向从入射点 O 分别 射入不同介质,实验现象如图 8(a)(b)(c)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 出初步结论(图中 AO 是入射光线,OB 是折射光线): (1)由图 8(a)(b)或(a)(c) 可得: 当光从空气斜射如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 居在法线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