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生价值及其实现》教学设计

《人生价值及其实现》教学设计

“一例贯穿”: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人生价值及其实现》(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张宇福州格致中学(这份教学设计与实录,是在原先格致中学公开课需要缴交的“三件套”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而成的,它的最初稿《一例贯穿:兼顾知识的“生活化”和“系统化”——<实现人生价值>教学设计》发表于《福建教育》20XX年第8期,总946期。

)【教材分析】《人生价值及其实现》作为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最后落脚点,该课对学生应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落实唯物史观有着明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故而在教学上比较适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自主探究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

此外,本节课对教材的知识结构做了一定处理,把“价值与价值观”这一框题中“人的价值”一目和后面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知识合并在同一课时来完成。

先介绍什么是人的价值,再介绍怎样实现人生价值,在逻辑上更为顺畅。

【学情分析】“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个话题,对于高二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

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与变迁,“价值迷失”和“价值断层”现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对于“成功学”并不陌生,他们正处于一个渴望得到社会认可、渴望获得成功的年龄。

于是,如何正确、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现在市面上风靡各类书店、畅销书排行版的“成功学”概念,转移到唯物史观视角下的“人生价值”这一更为根本而深刻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所在。

【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作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2.知识与能力:(1)知道价值的定义(2)理解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的区别(3)懂得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关键看其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4)体会和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3.过程与方法:使用“一例贯穿”的教学模式,通过一则小故事,展开探究思考,并且让学生在续写故事的过程中感悟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2)认识到要通过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来实现人生价值,以实现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的统一。

(3)乐于奉献,通过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明白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各种社会条件的支持。

【教学重点】理解人的价值,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区别;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关键在于贡献。

【教研课题】“一例贯穿”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分析法、演绎与归纳【教具】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话题是《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说到一个东西的价值,我们往往就会想到——学生:钱……师:那么,在哲学上,一个东西的价值,究竟指什么?一个人的价值,又是否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呢?让我们来看下面的这则小故事。

情境故事:(PPT呈现,教师依据课件文字读出,关键词处加重语气,表示强调)面包师和快乐单身汉的故事楼房的一层是一家面包店,楼上住着一位快乐的单身汉。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当快乐的单身汉还在梦乡中时,勤劳的面包师已经在厨房里开始忙碌。

两个小时后,香喷喷的面包出炉了。

闻到面包浓郁奶香味的单身汉,终于揉着惺忪的睡眼,例行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幸福的事——到楼梯口尽情吮吸面包的芳香,接着又开启了无所事事的一天。

然而,有一天,快乐的单身汉突然收到了法院的传票,原来他的邻居——面包师,向其索取20枚金币作为每天清晨闻其面包香气的报酬。

法庭上,一向睿智的法官竟然要求快乐的单身汉当庭向面包师支付20枚金币……师:大家同意法官的判决吗?学生:(很多人摇头)师:好的,看来大家并不认同这位睿智的法官的判决。

那么,面包师提起这个诉讼,一定有他所认为的“道理”——思考探究1:师:面包师凭借什么向快乐单身汉索取这20枚金币?生:快乐的单身汉闻了他的面包香。

师:面包师为什么只起诉快乐的单身汉,为什么没有把其他的邻居一起列为被告?(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出前面的一个问题,也可以用这个问题来引导启发。

)生:因为只有快乐的单身汉特别享受面包香味。

——根据“幸福的事”,“尽情的吮吸”等关键词。

师:好的,也就是说,面包香能够满足快乐单身汉的“需要”。

(板书:面包香——快乐单身汉的需要)师:哲学上把一个事物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称为价值。

(板书:一、价值)师:好了,让我们来看下这个定义。

PPT呈现:师:在我们的故事中,“面包”这种事物,用它的哪一种功能和属性(香味),满足了哪一个主体的需要?生:香味这一属性,主体是单身汉。

师:很好。

那么,通过价值的定义,我们要明白一点,价值,其实是一种关系,是“主体”和“客体”间的关系。

我们把去满足别人需要的一方,叫做价值的“客体”;把需要得到满足的一方称作价值的“主体”。

面包的香味这一属性,满足了快乐单身汉的需要。

师:需要的东西,就一定要付费吗?阳光、空气,是我们最不可或缺的;自然界的鸟语花香,都是对我们有价值的。

但是它们都是免费的。

所以,面包师索要这20枚金币,还因为面包香味与他的什么有关?生:劳动。

因为面包香是面包师劳动的成果。

师:对了。

这就不仅涉及到面包香味的价值问题,而且涉及到了面包师这个“人的价值”的问题了。

(板书:二、人的价值)师:面包师认为,他的劳动付出,满足了快乐单身汉的需要,于是,他也应该得到回报,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那么,我们刚刚说了,去满足别人需要的这方,是价值的——生:客体。

师:而面包如果得到了20枚金币,满足了自身的需要,他在这个过程中,就成为了价值的——生:主体。

板书:一、价值 面包香:快乐单身汉的需要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 功能和属性。

面包 快乐单身汉 味(嗅觉上)香 (客体)二、人的价值面包师:付出——别人需要——客体——创造者——贡献回报——自己需要——主体——享受者——索取师:好了,大家看黑板上这两个式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有什么区别呢?生:物只能充当价值的客体;而人既可以是价值的主体,又可以是价值的客体。

师:对了,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区别就在于,物只能充当价值的客体;而人则既可以充当价值的主体,又可以充当价值的客体。

当我们用自己的劳动满足别人需要的时候,我们就是价值的“创造者”;当我们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就是价值的“享受者”。

所以,人的价值,创造者(社会价值)和享受者(个人价值)的统一。

所以,面包师索取这20枚金币的理由主要是两点,第一,快乐单身汉需要、迷恋面包香;第二,面包香是他劳动的产物,所以索要回报。

这么一分析,大家是否感觉面包师的诉求也有几分道理了呢?思考探究2:师:快乐的单身汉是否应该支付这20枚金币?生1:面包香是自己飘出来的,你锁不住。

生2:面包香又不增加你的成本,我不闻它也飘走了。

生3:你事先没有说面包香是用来交换的商品。

生4:其他邻居也可以状告面包师厨房散发出来的“油烟味”呢!生5:面包香是面包师的一种绝好的广告手段呢,正因为它香,所以才有人来买啊。

这个香当然不能够卖钱。

师:大家说的很好。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哪呢?首先,面包师有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生:有。

师:面包师通过什么来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生:面包。

他一大早起来做面包,上班族才有了早点吃。

师:很好。

那么,面包师的付出,有没有已经得到了回报?生:有,卖面包的收入。

师: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面包师卖的不是面包香,而是面包!可是,这个面包师,卖面包赚了钱还嫌不够,还要去索取面包香的钱。

他的做法,非常像中国的一个成语——雁过拔毛。

意思是,鸟飞过去,那个人也想去拔几根毛。

能多捞一笔,是一笔。

那么,大家知道睿智的法官最终的判决是怎样的吗?生:(期待着看着老师)师:当面包师欣喜若狂地接过金币后,就爱不释手地抚摸着这些金币,眼睛里闪闪发光,并且迫不及待地在耳边敲击金币,听着金币悦耳的声响。

接着,法官问面包师,感觉可好?面包师说,太享受了!于是,法官说,现在请你把金币还给快乐的单身汉吧。

他闻了你的面包香,但是没有吃你的面包;而你享受了金币给你带来的愉悦和快感,当然也不能够占有这些金币。

面包师只好失望地将金币还给了快乐的单身汉。

生:(会心地笑了)师:聪明的法官这么做,其实是在——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思考探究3:师:应该如何评价故事里的这位面包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生:精明;计较;小气;狭隘;抠门;贪婪;唯利是图,贪得无厌;无商不奸……师:都是贬义词。

面包师有没有可取的一面呢?生:勤劳肯干。

师:很好。

我们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面包师勤劳,但又太过贪得无厌。

可是,作为一个商人,他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有没错呢?生:没错。

师:那么,问题出在了追求利润的——生:手段上(或者答过程上、方法上)。

用不正确的手段赚钱。

(甚至有学生回答,面包师在敲诈勒索。

)师:你们认为是方法不得当。

那么,你认为面包师要赚更多的钱,正确的手段应该是什么?生1:更早起来做面包,做更多的面包。

生2:做更好的面包,为更多人提供便利,让消费者更健康、放心。

师:说得很好。

做更好的面包,让消费者更健康、方便,其实就是要为社会创造——生:更大的价值。

师:所以,面包师没有处理好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的关系。

他没有进一步地思考,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服务,做更多的贡献,而是一味地想要更多的索取。

不讲求“贡献”,只讲“索取”,会导致走上歧途。

正所谓,君子爱财——生:取之有道。

师:这里的“取之有道”,其实就是指要通过为社会做贡献而取得财富和回报。

所以,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关键,是看他的贡献。

(板书:三、评价一个人的价值——贡献)那么,应该怎样理解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呢?(什么才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呢?)老师特意上网搜索了20XX年的中国财富排行榜和慈善排行榜。

大家觉得哪一张榜单,能够体现一个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PPT呈现:20XX年中国财富排行榜(左侧);2013中国慈善排行榜(右侧)。

生:右边。

(也有学生说,两个都要看。

)师:好。

大家都一致认为,捐款的财富榜,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贡献。

为什么?生:这是他们的无私奉献。

师:对。

更重要的是,他们奉献的对象是——公益..事业。

什么是“公益”啊?就是对公共、大众有益的事。

那么,企业家创造的财富,有没有说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呢?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

他的财富背后,有没有包含着对社会的贡献呢?生;有,创造了就业,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方便了购物,拉动了GDP;为国家贡献了税收。

师:对了,所以,只要一个人的财富,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得来,那么,他的财富的确说明了他对社会的贡献。

这是他付出后应有的回报。

所以,所谓的贡献,其实就是指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那么,是不是只有赚得钱越多,才说明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呢?生:不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