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1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文档资料

2019-1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文档资料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1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的是政府通过调整、改变财政 收入与支出来影响宏观经济,以使其达到理想 状态的一种宏观经济调节政策。 政府的财政收支及其变动会直接、间接影 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自动调节 自动稳定器
主动调节
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1 财政政策
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
第12章
教学目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要求学生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两种 政策的组合与效果。
教学重点: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的组合与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12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指的是政府有意识、有计划 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 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从西方国家 战后的实践来看,宏观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目标 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 际收支平衡等四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个宏观经济政策目 标之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它们之间是存在着 矛盾的,也就是说,要同时实现是有困难的。
由于:M2 B.
r 1 c r c r d r e
,所以货币乘数等于 r
c
rc 1 r d re

由于现金存款比率rc取决于公众的偏好和习惯,超额准备金 率re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偏好和社会经济状况,因而一定时期 内的rc和re都较为稳定,可以认为是常数,所以,央行可以 通过调节基础货币B和法定准备金率rd来影响货币供应量M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2 货币政策
在存款创造过程中,可能漏出的项目还有:
1、超额准备金
考虑超额准备金条件下的存款乘数KDe为:
(12.2.3)
2、现金外流 考虑现金外流的存款乘数KDc为: (12.2.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2 货币政策
(四)货币乘数
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 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现金称为基础货币(高能货 币) 。 货币乘数就是基础货币创造货币供给的倍数。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1 财政政策
(一)政策手段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在总需求过小、失业增多甚至经济萧条时,政府扩大 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包括扩大政府投资);在总需求 过大甚至通货膨胀时,政府减少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2、改变税率 在总需求过小时,政府减低税率、减少税收;在总需 求过大时,政府提高税率、增加税收。 3、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在总需求过小、失业增多时,政府提高转移支付水平; 在总需求过大时,政府减少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2 货币政策
(三)存款乘数
存款乘数是指初始存款所引致的银行系统存款总额 的增加倍数。用KD代表存款乘数,有:
Sn 1 KD a rd
由上式可见,存款乘数与法定准备金率负相关,法 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乘数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两条假定:(1)每家银行只保留法定准备金,其余部分全 部贷出,超额准备金为零。这样银行每增加一笔存款时, 只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相应地增加。(2)客户收入的一切款 项全部存入银行,而且不提取现金。
3、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实际上是保证农场 主的可支配收入不低于一定水平)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1 财政政策
二、权衡性财政政策
又称为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它要求政府在不同
的经济形势下,选择相应的财政政策,积极主动地改
变财政收支,以影响总需求和宏观经济。原则是要逆 经济波动的风向行事,即总需求过大时,通过政策实 施压缩总需求;总需求过小时,通过政策实施扩大总 需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2 货币政策
一、法定准备金与货币创造
(一)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授权规定的 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最低限度的库存现金占其吸纳 的全部存款的比率。 按法定准备金率提留的库存现金就是法定准备 金 。法定准备金率也叫存款准备金率。 银行总的库 存现金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
LM0
挤出 效应
r0
E2
ΔY
0 Y0 Y1 Y2
Y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2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和改变 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一种宏 观经济政策。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职能)
商业银行 ——金融企业,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 款业务。 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 、“政 府的银行” ,不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款业务。
一、自动稳定器
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使它们自身具有某种自 动调节经济,促进经济稳定的功能。也就是说,即使在 政府支出和税率保持不变的时候,财政制度本身会影响 社会经济活动,因而被称之为“自动稳定器”或“内在
稳定器”。 这种稳定功能的发挥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税收的自动变化
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1 财政政策
(三)政策局限性
(1)有些财政政策的实施会遇到阻力。 (2)财政政策会存在“时滞”。 (3)公众的行为可能会偏离财政政策的目标。 (4)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私人消费或 投资降低。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1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r1
IS0
Δr
IS1 E1 E0 ΔY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1 财政政策
(二)财政赤字与财政盈余
在总需求过大时,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策,产生财政盈 余;在总需求过小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 财政赤字。 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有: (1)出售政府资产; (2)向央行借债(货币筹资),实际上是央行增发货币, 经常采用容易引发通胀,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3)向国内外公众发行公债(债务融资)。 今天的债 务是明天的税收。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2.2 货币政策
(二)存款创造机制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表现为商业银行不断地将存款转 化为贷款,而贷款又派生存款的连续过程。
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 A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原始存款]; A银行将80万元贷给企业甲;企业甲向企业乙购买80万原材料;企 业乙将80万元存入B银行; B银行将64万元贷给企业丙;企业丙向企业丁购买64万机器设备; 企业丁将64万元存入C银行; C银行将51.2万元贷给企业戊; …… 100万元+80万元+64万元+51.2万元+……=500万元(存款总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