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单元质量评估(二)第二章(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谚语中,与大气逆辐射强弱有关的是()A.一场秋雨一场寒B.黄梅时节家家雨C.南风暖北风寒D.十雾九晴2.(2012·苏州学业水平模拟)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2012·泗县模拟)读下图,完成3、4题。
3.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高纬环流,甲、丁为近地面,则可能出现锋面的地方是()A.甲B.乙C.丙D.丁4.若此图表示由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且甲、丁为近地面,则气压最高的为()A.甲B.乙C.丙D.丁(2012·潍坊高一检测)下图表示某一高度上的气压分布,A、B为等压线,P A>P B,读图回答5、6题。
5.若此地在南半球,则C点的风向可能为()A.西南风、南风B.东南风、南风C.西北风、北风D.东北风、北风6.若此地位于高空,则C点的风向可能为()A.西风、南风B.北风、南风C.东风、北风D.东风、西风(2012·上海模拟)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2011年第九号台风“梅花”8月6日下午17时中心位于浙江省舟山市东偏南方向大约285千米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约280千米。
但“梅花”与上海擦肩而过,网友调侃“梅超风”变成了“梅干菜”。
据此回答7、8题。
7.影响我国的台风最可能生成于下图所示地区中的()8.台风“梅花”的移动路径不可能是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9、10题。
9.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B.90°N、赤道低气压带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D.60°S、赤道低气压带10.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小实验:(如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
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
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瓶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
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A.温室效应B.酸雨污染C.大气污染D.臭氧层破坏12.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C.能吸收并逆辐射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13.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②火山喷发③过度发展核电④过度砍伐森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2012·杭州模拟)下图为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海陆分布B.纬度位置C.地形D.洋流15.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D.喜阴喜湿的特点(2012·长春模拟)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材料。
据此回答16、17题。
16.引起该气象观测点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暖锋B.冷锋C.低气压D.台风17.这次天气系统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是()A.洪涝B.干旱C.泥石流D.寒潮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 ℃~5.8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
据此回答18~20题。
18.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能有()①冰川退缩②冻土融化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④灾害性天气减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19.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可表现为()A.南半球农作物的分布向北移B.俄罗斯的亚寒带针叶林生长得更加旺盛C.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病虫害危害的范围会明显减小D.全球各地小麦的生产都会出现明显的增收现象20.全球变暖,对于工业的影响表现为()A.高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增加B.低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减少C.各种能源、电力的生产都会受到制约D.煤炭工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2012·海口高一检测)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A处气温比B、C两处_________,气压比B、C两处_______。
D、E、F中,属高压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高、低空的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以正确表示热力环流,并用曲线画出高、低空等压面的分布情况。
(3)图中M地实际风向为_______________。
(4)若上图表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ABC中表示城市的是_______,形成城市上空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问题。
(19分)(1)在图中标出高、低压中心。
(2)判断各点风向: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3)若此图中,乙系统在太平洋上,此时应为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此系统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4)图中A、B、C三点能正确表示东亚冬季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C三点能正确表示南亚夏季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12·乌鲁木齐高一检测)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说明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2中C海(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24.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
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升高2.7 ℃,年均降水量将增加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1分)材料一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材料二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塔里木盆地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变化情况。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上述变化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有利影响?(3)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防治。
答案解析1.【解析】选D。
“十雾九晴”,晴天时,由于缺少云层的保温作用,因此下垫面的昼夜温差大。
当白天温度高时,空气中容易积聚气态水;而在辐射降温后的夜间到太阳初出时间段里(即夜晚到早上6点左右),气温日变化达到最低点,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度容易骤降,使超过饱和度的水汽与凝结核(低空扰动的灰尘之类)凝结成水汽而成雾。
所以说大部分的雾发生在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为冷锋天气;“黄梅时节家家雨”为梅雨天气,与准静止锋有关;“南风暖北风寒”与风的来向及气温有关。
2.【解析】选C。
海洋与陆地相比,因海洋上空水汽多,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海洋上温差小。
同是海洋,多云比少云的温差小。
3、4.【解析】3选A,4选D。
第3题,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高纬环流,甲、丁为近地面,则甲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因此可能出现锋面的地方是甲。
第4题,若此图表示由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且甲、丁为近地面,则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丁甲乙丙。
5、6.【解析】5选A,6选B。
第5题,若此地在南半球且P A>P B,则C点风向有两种情况:一种为近地面(见图1),一种为高空(见图2)。
第6题,若此地位于高空,且P A>P B,则C点风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北半球(见图3),一种是位于南半球(见图4)。
(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风向)7、8.【解析】7选A,8选D。
影响我国的台风形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读图可知,A地最可能。
台风运动路径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转,读图可知,台风“梅花”的移动路径不可能是④。
9、10.【解析】9选A,10选D。
第9题,通过读图可以得出50°N左右出现了一个高压中心,此时60°S附近出现了气压最低值。
第10题,亚欧大陆出现了高压中心意味着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符合条件的只有D项。
11~13.【解析】11选A,12选C,13选D。
在实验中,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如红外线)使大气增温,产生温室效应。
大量燃烧矿物能源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过度砍伐森林使消耗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也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14、15.【解析】14选A,15选B。
第14题,该种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其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是由于在非洲南端的陆地最高纬度没有超过35°S,因而可知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
第15题,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少雨,因而该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16、17.【解析】16选B,17选D。
第16题,根据图中气温逐渐降低和气压逐渐升高的变化特点可以判断出应为冷锋天气系统过境前后。
第17题,我国冬季冷锋南下时容易形成寒潮天气。
18~20.【解析】18选C,19选B,20选D。
第18题,气候变暖可导致冰川退缩,冻土融化。
第19题,世界农业受气温的影响很大。
全球变暖,会使北半球温度带向北移,南半球温度带向南移。
同时,会使高纬度地区变得温暖,降水增加,利于森林的生长。
气候变暖,会导致病虫害的迅速爆发,使农业病虫害的范围扩大。
气候变暖,会使热带半干旱地区的小麦产量下降,如印度北部。
第20题,全球变暖使高纬度气温升高,能源消耗减少,而低纬度的能源消耗则会增加,影响部分能源、电力的生产,尤其是煤炭工业。
21.【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处气流上升,B、C处气流下沉,A处气温比B、C两处高,气压比B、C两处低,D、E、F中E为高压区。
第(2)题,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水平大气都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气压变高,等压面向低值凸出,气压变小,等压面向高值凸出。
高空和近地面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