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
一、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 1、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球,它以辐射
形式不断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太阳辐 射能。
2、 阳光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 形式
思考:在宇宙上象太阳一样的能自行发光的恒 星有数以万亿个,为什么说太阳是地球能量的 主要来源?
答: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约为1.5×108千米,是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其他恒星离地球的距离要远 得多,因此地球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地球 得到的能量是太阳辐射能量的极小的一部分)
答:喜欢穿浅色的衣服,因为浅色的衣服吸收太 阳辐射热的能力弱,使人在室外时会感到相对凉 快一些。
2、你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什么颜色的? 为什么?
答:黑色,黑色的吸收太阳辐射热的能力强, 在相同条件下会使水温升得更高。
3、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烧瓶,甲涂成黑色,放 在与灯泡距离相同的位置。
(1)导管中的红墨水向
2、你是否注意过阳光通过树荫的间隙,照射到 地面上形成的光斑,这些光斑是什么形状的?
【试一试】 在一张不透明纸片上刻出各种形状的孔,每组刻 二个,一个大一点3厘米左右,一个要求在一厘 米左右,可以是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不 规则形状等,放在阳光下离地面约1米,观察阳 光透过这些孔,照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形状?与你 原来想像的是否一样。
3、同一面积上所受的太阳辐射量与光线对受射 面的倾角大小有关,倾角越大(光线越直射) 辐射量越大,倾角越小(光线越倾斜)辐射量 越小。冬季与夏季、中午与早晚气温的差别主 要是由于阳光照射地面的倾斜程度不同造成的。
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球,它以
形式不断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太阳辐射
能。阳光给地球带来 和 是太阳辐射能
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看不见不透明背 后的物体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 线传播的。
光在同一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不同 介质之间会发生方向改变,在不均匀介质中也会 发生方向改变。
在夏天下雷雨时,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我们总是先看到远处的闪电,过一段时间后才 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课堂小结】 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球,它以辐射 形式不断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太阳辐射 能。阳光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 形式。被照射面单位面积上得到的辐射能,随着 离开点光源的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少。一般情况下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 2、太阳对地球上同一地点的热辐射是相同的。 物体表面颜色与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有关,黑 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比白色物体强。
答:这是由于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要比声音 在空气中传播(340米/秒)的速度快得多。
一、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能在真 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并且光在 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空气中 (气体)>水中(液体)>玻璃中(固体)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千米/秒 ==3×108米/秒,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接近真空 中1、。在真空中光速为3×105千米/秒表示什么意义?
一个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的中午,小明和小亮正 走在路上,突然天空黑下来,太阳不见了,你知 道这是什么天文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农历的什么 时间,它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是日食现象,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原因是 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 的阳光。这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相类似的 有月食现象,它发生在农历的十五,是由于地球 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阳 光。
被照射面单位面积上得到的辐射能,随着离开 点光源的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少(1/n2) 由于地球离太阳很远,因此阳光几乎是平行, 一般情况下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
二、太阳的热辐射 【演示实验】探究物体表面颜色与物体吸收辐射 热的关系
实验步骤: (1) 取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形瓶三个,其中甲 瓶用墨汁涂黑。 (2) 将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注入三个锥形 瓶中,并用插有温度计的塞子盖紧。 (3) 将三只锥形瓶同时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 观察锥形瓶中的水温变化?
结论:影子的长短与 光线的投射角大小有 关,光线投射光越小 影子越长,光线投射 光越大(越接近900) 影子越短
1、在一天中,
(早上、中午、晚
上)影子最短,在一年中
的影
子最短。
2、在城市建设中为了保证前面的楼房不挡住
后面的阳光,要求建设房屋时保证后面的楼房
每天有阳光照射的时间,要验证是否符合该要
求,应该选择观察的时间是
思考:如果用该装置分别在早上、中午、晚上做 实验,它们的升温速度是否一样,说明什么?
答:不一样,中午升温速度最快。说明在同一面 积上所受的太阳辐射热与太阳光绪对受照射面的 倾角大小有关,太阳光线垂直照射时最强,光线 越倾斜(倾角越小)辐射量越小。
思考与练习 1、夏天外出时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还是深色 的衣服?
(内、外)移动。
(2)
烧瓶中的红
墨水移动得更快一些,原因
是
。
答(1)导管中的红墨水向 外(内、外)移动。 (2)甲烧瓶中的红墨水移动得更快一些,原因 是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比魄表面 的物体强。
4、为什么在一天中,中午时阳光最强烈,在一 年中夏季的阳光最强烈?
答:同一面积上所受的太阳辐射量与光线对受射 面的倾角大小有关,倾角越大(光线越直射)辐 射量越大,倾角越小(光线越倾斜)辐射量越小, 在一天中中午倾角最大,在一年中夏季倾角最大, 因此在一天中中午阳光最强烈,在一年中夏季阳 光最强烈。(冬季与夏季、中午与早晚气温的差 别主要是由于阳光照射地面的倾斜程度不同造成 的)
答:表示在真空中光每秒钟通过的路为3×105 千米。
2、光从太阳照射到地球需要多少时间?(日地 相距1.5×108千米)
3、光年是什么单位?一光年为多少?
答: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它是长度 单位。1光年==9.46×1012千米 4、为什么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如果看到闪电后隔4秒后听见雷声,则闪电离观 察者多远?(声速为340米/秒)
结论: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说明了光在同一种均 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光线 1、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 方向,这条假想的线叫光线。
思考 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因此光不能照射到不透 明物质的后面,会形成影子,那么医院手术室 中用的无影灯是怎么回事?
答:用多个不同位置的光源,使一个灯发出的 光照射下可能产生影子的区域被其他灯发出的 光照亮。
2、在晚上走过路灯下时人影子方向和长短会发 生什么变化?你能用图示方法表示出人在路灯下 某一位置时影子的长短吗?
答:影子的方向从在人的身后,变到在人身前; 影子的长短是先从长变短,后从短变长(在路灯 下方时影子最短,离路灯越远影子越长)。
辐射量越 ,倾角越小(光线越倾斜)辐射
量越 。冬季与夏季、中午与早晚气温的差
别主要是由于阳光照射地面
造
成的。
太阳是地球的最主要光源。
一、光源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①太阳②月亮③通电的电灯④篝火⑤镜子⑥光彩
夺目的钻石⑦眼睛⑧发光的萤火虫⑨蜡烛
答:①③④⑧⑨属于光源,能够自行发光。② ⑤⑥⑦不是光源,虽然它们有时看上去发亮, 但只是对光的反射。 2、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A、夏至日的中午B、冬至日的中午C、春分的
早上D、秋分的晚上
课堂小结: 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是地球上 最强的天然光源。我们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是由于光线经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 2、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说明了光在同一种均 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可以用光线表示,影子的长短与光线的投 射角大小有关。
4、光在
中传播速度最大,为
米/秒==
千米/秒,表示的意义
为
。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真空中
,在其
他透明介质中传播速度比真空
中
。
5、百米赛跑时,终点记时员开始记时的依据和
原因是
A、听到枪声,耳朵听得清楚B、看白烟,眼睛看
得清楚C、看白烟,光速比声速快D、听枪声,
声速比光速快
课堂小结 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是地球上 最强的天然光源。 2、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 光可以用光线表示。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为c=3×105千米/秒 (3×108米/秒),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真空,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关系为真空中>空气中 (气体)>水中(液体)>玻璃中(固体)。
答:人站在阳光下有影子、我们看不见不透明物 体后面的东西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 线传播的。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 播,所以有时阳光能射进教室,有时阳光不能射 进教室。我们排队时看不到与我们不相邻的同学 时,队伍才是直的。
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A、珍珠B、放电影时看到的银幕上的图像C、明 亮的水面D、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屏幕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方向B、水中树 的倒影C、渔夫能准确叉到水中的鱼D、舞蹈演员 用镜子矫正自己的动作 3、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 线传播 A、日食、月食的出现B、水清疑潭浅C、阳光下 的旗杆有一个影子D、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现象:大孔投影到地面上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 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结论: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形状实际上是太阳在 地面上所成的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小孔成 像是成倒立的像。
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 传播的。
分析P85图3.2.10,哪一个是影子,哪一个是小 孔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