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儿童诗两首》是五年级下册的选读课文,包括高洪波的《我想》和张继楼《童年的水墨画》两首诗。

出guo了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

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儿童诗两首》是著名作家高洪波先生写的,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

根据本课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教材中所处的特殊位置,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其略读课文特点,减少束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共42人,男生23人,女生19人,学生都是附近农村的,父母虽然都在身边,但是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几乎没有家庭辅导。

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

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

1.知识和技能目标(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儿童诗,学生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1.师导入: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相信大家童年时都会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请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吧!(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童年生活入手,为学生营造一种交流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并能够为学生后面的模仿写作作了个铺垫。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师:这两首诗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文)2.先小组内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师生交流这两首诗的大概内容。

(一)读诗文,晓诗意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师引导:一小节可以组成一幅画面,一个故事,你能否读出来?请边读边想象画面?4、师: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两首诗,想一想诗人分别要抒发什么感情?(生配乐朗读后交流体会,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美好的愿望童年生活的快乐)〔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唤醒学生的情绪、情感,让他带着自己的真切之感对所读的文本语言进行体验,加深理解,有所领悟。

(二)品诗歌,悟写法1、生自由朗读第一首诗歌《我想》,想一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1)说一说:生交流自己的发现:①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②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

(2)读一读:指导学生反复地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进一步融情会意。

师: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3)读出最喜欢的画面,师生评一评。

(4)师又问:作者有那么多的梦想,说明了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是个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师板书:丰富的想象)(5)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鼓励学生用“我想”接着将诗写下去。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读写结合,学完整首诗,我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模仿着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

(6)学生自由创作,表情达意。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如:我想把眼睛安在火箭上。

带着自己的疑问,牵着自己的梦想。

冲啊,冲??冲上太空探究奥妙。

我想把耳朵,装在风筝上。

听鸟儿唱歌,听白云唠家常。

听呀,听??天空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嘴巴嵌在风筝上。

和风儿一起闲聊,和小鸟一起歌唱。

晃啊,晃??尝尝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8)师生共同评一评,读一读。

2.自由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预设学生回答:我感觉到作者写的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1)师:你在画上都看到了哪些镜头?(师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2)再读诗歌,感受诗意。

(3)品一品:欣赏交流佳句,体会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处。

如:①“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②“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③“是那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4)画一画:师:把你最喜欢的其中一个镜头简单地画下来,画完后,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设计意图诗人的创作是即景生情,缘情成诗。

要体悟诗情画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诗配画。

所以根据本诗的特点,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作画,能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5)展一展,读一读:要求学生作画完毕后,面向全班展示出来。

并读一读对应的诗歌,体会诗句所包含的生动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1.伴乐,全班一起有感情诵读全诗。

2.欣赏儿童诗:小童话邵燕祥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

圆圆和圈圈郑春华有个圆圆/爱画圈圈/大圈像太阳/小圈像雨点/晚上圆圆睡了圈圈很想圆圆/悄悄地、慢慢地滚进圆圆梦里面??/一会儿变摇鼓/逗着圆圆玩/一会儿变气球/围着圆圆转/圆圆睡醒了/圈圈眨眨眼/变成大苹果/躲在枕头边。

3.自由读诗,练习把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背下来。

儿童诗两首我想童年的水墨画美好的愿望街头阅读丰富的想象溪边钓鱼江上戏水快乐童年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

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3.小组内读诗,4.全班齐读此诗。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我想小手——安在桃树枝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眼睛——装在风筝上自己——种在土地上口语交际?习作二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

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

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

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

3.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

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

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

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

(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

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

(学生人手一份)。

范文略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