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会考主观题必背点

高中政治会考主观题必背点

高中政治会考主观题必背点《经济生活》1、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1)含义:是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和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其他职能:支付手段(先交货后交钱或先交钱后交货)、世界货币、贮藏手段3、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影响①一般来说:某商品价格上升(下降),需求量下降(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商品价格升高(降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减少)。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扩大规模和产量,反之亦然)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3、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4、消费类型(1)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影响消费的因素(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3)物价总体水平。

6.消费心理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1)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正确的金钱观要求我们: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要用之有度。

(3)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以使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8、生产和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决定消费的方式③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内容、地位(是什么):①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地位: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意义(为什么):①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相适应,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态度(怎么办):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10、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企业要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1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12、对比储蓄、股票、债券(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商业保险(1)收益由高到低:股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储蓄(2)风险由高到低:股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储蓄(3)流通性由强到弱:储蓄存款、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4)商业保险:规避风险13、我国财政的作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14、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国家职能提供了财力保证。

(2)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3)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依法纳税既是履行自己的义务,也是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1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7、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促进我们经济发展)(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①要把发展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8、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策、战略、方式、步伐、原则、安全)(1)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2)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积极体系。

(3)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4)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6)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政治生活》19、主体是公民(1)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 公民享有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公民要履行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公民通过四种途径和方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20、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①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②意义:A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B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C有利于促进公民对政府决定的理解,推动决策的有效实施;D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决策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1、主体是政府(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

(4)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5)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政。

(6) 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7)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实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保障公民知情权。

22、主体是人民代表大会(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权力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义务: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由人民选举产生,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①立法权②决定权③任免权④监督权(全国加“最高”)(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③民主集中制的表现:A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3、主体是中国共产党(1)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意:要和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区别开来)(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7)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化生活》2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1)经济、政治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25、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6、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