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_理论与路径评析
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_理论与路径评析
民族政策,将多元文化理论付诸政治实践,促进国
内不同族群的国家认同。事实上,除上述加拿大、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外,美国、英国、法国和新加
的解体,以及西班牙、加拿大和英国皆出现的分离 主义组织威胁所造成的影响都是明显的例证。 我们应在意识到民族认同过度膨胀而可能严 重威胁到统一民族国家稳定的同时,也要注意到 国家政府或主体民族,以实现、巩固或加强国家认 同的名义压制甚至消除民族认同在政治实践中所
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一步深入,
一、抑制民族认同以加强国家认同
抑制民族认同以加强国家认同的方式主要指 国家通过其政治系统以带有强制性的同化措施, 压制甚至取消国内少数民族之自我文化认同,而 以主体民族的价值为标准来建构一体化的社会政 治文化心理和“同质性的国民文化”,[1]从而形成
统一的国民特征,增强国内各不同集团或族群的 国家认同。 显然,这种方式凸显出国家利用其掌握的政 治资源强制推进国家认同建构的特点。在19世 纪中后期至20世纪前期,它一度成为西方国家加
“国族”(state_nation)。显然,在梅尼克的民族理
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包容、尊重 充满差异的民族文化,采取措施保护民族文化的 多样性。而之于国内各民族成员个体,同样要求 有平等人格,互相尊重,皆作为“国家民族”一员平 等地享有参与民族国家事务的权利与机会。一如 罗纳德・贝勒所言:国家的政治文化必须承认不 同身份的存在,最大限度地包容“不同群体的传 统”,确保“整个民族的历史中也有它们的历
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 理论与路径评析+
暨爱民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关键词] [摘要]
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理论与路径 多民族国家内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既有紧张冲突的一面又有共生一致之处。实
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对统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观乎从民族认同 到国家认同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路径,主要有强制同化、基于文化多元理论的认同整合、由建构“国 家民族”认同而至民族国家认同、由“公民身份”而实现两种认同的“统一”等。实际上,关于国家 认同的建构与强化,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应依具体社会政治和民族文化情境来展开。
雨
万方数据
避生堡煎笪
行等等。对此现象,威尔・金里卡指出:“除瑞士 外,几乎所有西方国家曾试图通过同化或排除其 内部民族而将自己变成单一民族国家”。[2一 在民族国家的统一性建构过程中,忽视、压制
甚至消除多民族国家内部之民族差异性或异质性
2Q里垒生苤!呈塑-
强制同化性质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途径。
二、基于文化多元理论的国家认同建构
百汀
万方数据
-整堡鱼塑窒 垄Q!垒主箜!!塑
同体:在满足人民最高要求之制度追求之下,一方 面,“允许追求不同的价值、信仰不同的宗教、具有 不同种族和民族背景以及不同人生观的人,保持并 培养自己原有的认同,允许他们居住在同一个城 镇,而相互之间不发生暴力对抗”;另一方面,不仅 “政治价值观和文化差异”继续得以存在或保持,而 且它们成为文化活力的源泉,对文化传播以及文化 融合同化的选择过程发生直接影响。民族国家内 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尊重,主体民族持一种宽容 心态,“接受并且承认文化差异和个性差异这个事 实,不采取任何主张或道德约束强行把我们的标准
其理论预设或由其编织的理想图景与世界多民族 国家的实际情势之间是否对应?在已经通过如此
路径来加强国家认同的多民族国家,实际效用是
否如一般理论所预期而呈现出正向或积极的
态势?
和全球化、世界主义等观念一起,损害美国国民坚 持的盎格鲁一新教文化体系和价值结构,双重国 籍、双重国民身份和双重忠诚与“民族主义和爱国 主义价值观的态度形成越来越大的差距”,引起美 国国家认同危机。[8](P115’国内亦有学者注意到基 于多元文化理论而来的国家认同建构在实践中所 潜在的危险,提出要“超越多元文化主义”,认为若 依多元文化主义而推进相关认同建构,必将引起 公民之国家政治系统的认同危机,国家的凝聚力、 公民的向心力亦将被削弱。[9]
施加于不愿意接受的人们身上”。[5](P224、22∞
或否定民族“他者”的文化价值,从而使共同的价 值标准难以建立,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亦将因之 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将冲击到共同的国家观念和 心理趋向以及一致的政治文化建设。因此,这样 一种对文化差异的强调和对充满个性的文化价值 的坚持,之于国家认同总体目标,实际存在一种理 论上的反向力量——在政治实践中,不仅难以促 进国家共同的政治文化建设进而强化民众对国家 的认同,反倒因为坚持对民族自然属性依据或对 文化特质的认同,而可能加剧民族间的冲突,甚至
的独立存在”。[3](P116’而历史地看,这种强制推行
策两年后,澳大利亚、新西兰亦紧随其后,开始执
行这一在法律上承认各民族文化和权利合法性的
的认同举措,虽产生过一定成效,但也造成了消极 后果,加剧了多民族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矛 盾和冲突,甚至催生民族分离主义,致国家动荡不
安甚至出现分裂。如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其实不然。观乎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国家整合
的实际情势,建立在文化多元主义基础之上的国
家认同的理论与实践皆存有明显困境。不论是文 化多元理论的内在逻辑还是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实 践,在承认、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价值及其差异之合
理性的同时,也很有可能因强调或突出各民族自 身文化的价值而滑向狭隘的自我民族中心主义。 毕竟差异价值和平等原则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造 就民族的独立自主意识、发扬民族的各项传统和
在文化多元论者的理论视野中,在一个国家 内部,各不同民族的文化并无高下优劣之分,不同 文化的存在、发展皆自有其价值与合理之处。因 此在理论上,不论是多民族国家内的主体民族抑 或少数民族,其文化地位与价值是平等的。相应 地,在国家政治系统的具体运作中,不同民族文化 及其认同也就应该被承认和尊重,不同民族和团 体应享有同等待遇。多民族国家期待依此而获取 国内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 综观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国家解决其民 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矛盾冲突的政治实践,许多便 是在这样一种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理论指导下进 行的。如1971年10月8日,加拿大将“双语结构 内的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处理国家民族事务的政 策,20世纪80年代该政策又被纳入国家宪法并
具体实施。[4]而就在加拿大执行多元文化主义政
要素,实质上是将已作为事实存在的民族文化多 样性强行“整合”为一种均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 来看,这是一种基于两者冲突关系的理论预设而
来的强化国家认同的实践途径,不可避免地带有 了明显的文化霸权主义色彩。而这既不符合多民
族国家内各民族本该平等的政治正当性,又脱离 了多民族国家内民族文化多元并存的现实情势,
万方数据
邋塑窒至壁!垒主苤曼堇塑一
族”区分开来,认为前者是“基于某种共同的文化
经历而凝聚起来的”,后者则是建立在“一种普遍 的政治历史与法则的统一力量之上”。虽然如同
会、文化、经济、教育上的综合工程,既要求国家实 体及其整个政治系统有目的地组织、计划和引导, 也需要国内各民族主动积极地响应。但最重要的 是,在较宽泛的意义上,实现“国家民族”建构有其 基本的条件要求和近乎共通的价值原则:就民族 国家及其统治者而言,必须以人民名义行使治权, 承认、保障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重
引起的严重问题。如国内学者发出的警示:如果
坡等国家,基于多元文化理论要求构建共同国家
和国民的社会实践,皆取得了一定成功。
在理论上,文化多元主义意味着多民族国家
内多重认同并存,各民族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政
治、经济、文化权利和发展机会。而基于这一理论 操作起来的国家认同,在菲利克斯・格罗斯看来, 归根结底仍是由“政治机构”和“共同国家”创造的 “制度和政治上的统一”。[5](P22∞因为不同民族、政 治或宗教集团,虽忠诚于各自文化并努力维护其 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但不同种族的人民之间,存在 的共同点远多于其差异之处,如在长期社会生活 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相互依赖的支持、共同的社 会风气、共同的社会目标和政治共同体诉求,等 等。最后,这些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共同意识将协 调充满差异的各认同要素,建构起一致的对民族 国家的认同。格罗斯憧憬不同民族一致认同的共
视因历史或自然原因而造成的不同民族在社会、
人们所熟知的那样,共同语言、文学、宗教是创造
并维系“一种文化民族”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
的”要素。但事实上,众多国家的居民更多是在国 家长期的政治生活及其世俗化过程中,在“一种灵
活的、持久的、对内外环境都起作用的政治共同
感”的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能够“自行把握确立政 治法则”,“自行把握政治命运”的“国家民族”,即
多民族国家内一些民族的自我认同亦不断加强,
这在许多民族国家已经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国家认
同危机。因此,如何调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 间的紧张关系,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 向,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安全和社会稳定显得特 别重要。本文拟对学界关于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 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展开分析,期望有助于
我国当下国家认同的巩固和加强。
强国家认同的首要选择。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世纪中后期的“匈
牙利化”和“俄罗斯化”,甚至美国“熔炉政策”的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认同建构与民族社会稳定研究”(项目号:11BMZ00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 持计划(项目号:NECT-12一0721)、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项目号:12HNYTZl9)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4一08—15 [作者简介]暨爱民,吉首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思想与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4)11—0068一07
一般而言,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 认同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认同,如果说前者主要 以文化为认同依据的话,后者则以政治认同为核 心架构。两者既呈紧张冲突关系一面又有共生一 致之处,其间的关联互动对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