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论海外侨胞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_石汉荣
论海外侨胞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_石汉荣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0.1 ( .##1)#1/##.$/#$
中国侨务的基本问题是海外华侨 华 人 与 祖 籍 国的关系问题。正是由于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 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特定的、密切的联系, 中国侨务才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中国侨务的使 命就是正确地处理华侨华人与祖籍国之间的关系。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说明这种关系,解析中国侨务 的基本问题。
/.$/
和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也具有当地的民族认同; 华人是所在国的公民, 但他们不仅具有所在国的国 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也具有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 归侨虽然回到了祖国,或者恢复了中国国籍,但 他们也不仅具有中国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的民 族认同,也仍然还有他们曾经所在国的民族认同。 华侨、华人、归侨他们对祖籍国 和 所 在 国 都 具有很深的感情,这是无可非议的。他们不可能 因为取得了所在国的国籍或仍然保留和恢复了中 国国籍,就会丢弃另外一份感情。这两种感情都 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以国籍身份为理由 只承认或只允许一种感情存在。 华侨、 华人、 归侨的 双重情感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有效的开发。 也 正是由于华侨、 华人、 归侨具有这种双重民族身份 和双重民族感情, 他们才能够在密切祖籍国与所在 国之间的关系中独具优势, 起到不可替代的桥梁作 用, 成为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民间使者。他们能够 成为民间友好使者, 不仅是因为他们比中国人了解 当地, 又比当地人了解中国。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 具有双重民族感情, 这种双重情感决定了他们比任 何人都希望两国能够世代友好。这种愿望是本能 的不是外加的,不是谁要求他们这样做他们才这 样做的,而是华侨、华人、归侨他们本身所追求 的最佳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 把 中 国 侨 民 与祖籍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地概括为既相互区 别又相互联系的两种关系:华侨与祖国的关系是 “ 同 族 同 籍 ” 的 关 系—— —华 侨 既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成 员,又是中国公民;华人与祖籍国的关系是 “ 同 族 异 籍 ” 的 关 系—— —华 人 也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成 员 , 但不是中国公民。华侨和华人他们虽然在国籍身
.##1 年 ". 月 第1期
八
桂
侨
刊
9:26;2<; =>?@2;2 A8B6@<C 8D E<F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324526.##1 78,1
论海外侨胞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
石汉荣
!北京华文学院
北京
"###$%&
’ 关键词 ( 华侨华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 ’摘
要 ( 中国侨务的基本问题是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关系问题。在中国政府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主张的前提下, 中国侨民与祖籍国之间实际存在着双重关系:一是公民身份的法律关系;二是民族认同的情感关系。中国侨务的使命就是 正确处理华侨华人与祖籍国之间的关系。
!充满节日喜庆气氛的马六甲唐人街
( 本刊资料)
人的工作,又怕人家指责我们,从而影响到中国 的外交大局。由此产生了海外侨务工作的诸多敏 感性问题。 人们发现了只承认取消双重国籍 的 理 论 和 政 策的缺陷之后,就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了问题。 有些人就提出了恢复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主张, 想以此来克服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所带来的缺 陷。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是从一个片面性走到另一个片面性。我们不能 用国家认同来否认民族认同,也不能用民族认同 来否认国家认同。应该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 辩证统一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笔者认为,中国侨务应该在 “ 双重关系”的 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 “ 同族异籍”的 政策主张,即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 海外侨胞同属中华民族,他们都是中华儿女,都 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但海外华人又具有不 同的国籍身份。海外华人虽然不具有双重国籍, 但他们的双重情感应该得到肯定,需要给予尊重。 中国政府在处理台湾问题上,已经充分显示出高 超的政治智慧,提出了 “ 一中各表”的解决台湾 问题的政策主张,即只要承认一个中国,两岸可 以用各自的政治理念来表述一个中国的立场和内 涵。如果我们用同样的政治智慧来解决侨务政策 问题,我们也可以提出类似的主张,即在回答海 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关系问题上的 “ 同族异籍” 的政策主张。实际上,改革开放 $" 多年来,中国 侨务就是按照 “ 同族异籍”的政策理念在做侨务 工作的,但真正要在理论和政策上正式地加以确 认,仍然需要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勇气。
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侨务 思想,明确地指出了华侨华人与祖籍国之间实际 存在的双重关系。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党和国 家领导人侨务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不承认双重 国籍的理论和政策。 《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论侨务》 这本书的主题思想,就是阐明中国不承认双重国 籍的基本国策。这一基本国策明确地指出了海外 侨民与祖籍国之间存在的公民身份的法律关系。 这一确认,为中国侨务确定了政策前提,奠定了 理论基础。党和国家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侨务 思想的核心,就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理论和政 策。在 《 邓小平论侨务》和 《 江泽民论侨务》这 两本书所反映出的侨务思想中,他们都明确地把 海外华侨华人看成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 确认了海外侨民与祖籍国之间存在的民族认同的 情感关系。新中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侨务思 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构成了中国侨务的 理论基础。 如果只承认取消双重国籍的理论和 政 策 , 我 们做海外华人的工作必然会遇到一些法律上的障 碍。做海外华侨的工作没有这个问题,因为他们 是中国在海外的公民,中国政府当然有管理他们 的权利和义务。但要做比例占海外侨民 !"# 以上 的海外华人的工作就有问题了,华人是所在国的 公民,中国政府有什么理由去做其他国家公民的 工作呢?如果我们只是从公民身份的法律关系这 个角度来解释中国侨民与祖籍国的关系,来谈侨 务工作的话,道理是很难讲通的。中国侨务很容 易被人家指责为干涉别国的内政,这恰恰违反了 中国自己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法律关系 的角度再怎么解释也不能从根本上打消所在国政 府和社会的疑虑,反而却会捆住我们自己做工作 的手脚。在侨务工作的实践中,侨务工作者经常 会处于这种两难的境地,既要积极地去做海外华
’ 收稿日期 ( .##1/#0/#1
男, 北京华文学院副教授。 ’作者简介 ( 石汉荣,
但在民族认同的情感问题上他们也具有双重性。 由此看来,由于中国采取的是 不 承 认 双 重 国 籍的政策主张,所以,中国侨民在国籍身份上必 定只能是单一的选择,要么加入当地国籍成为华 人,要么保留中国国籍仍是华侨。在国家认同的 问题上,中国侨民只能有单一的选择性,不允许 有双重或多重的选择性。但在民族认同的问题上, 中国侨民可以是单一的选择,也可以是双重或多 重的选择。因为民族认同并没有法律的意义,它 就是侨民情感上的一种归属感和亲近感。所以, 华侨是中国公民,但他们既具有中国的国家认同
情感关系。华侨在法律身份上仍然是中国公民, 但他们长期在国外定居, 所以, 他们不仅具有祖籍 国的民族感情, 也具有所在国的民族感情。他们虽 然具有单一的国籍身份,但他们却具有双重的民 族认同。华人在法律身份上是所在国的公民,他 们虽然在当地长期定居,也加入了当地国籍,但 他们仍然具有祖籍国的民族感情,当然也具有所 在国的民族感情。他们也只具有单一的国籍身份,
%$&%
一
中国在海外的侨民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长 期 定居在国外,但仍然保留着中国国籍,我们把这 一类中国侨民称之为华侨;另一类也是长期定居 在国外,并加入了当地国籍,但他们具有中国血 统,并认同中华民族,我们把这一类中国侨民称 之为外籍华人。 在中国政府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政 策 主 张 的 前 提下,中国侨民与祖籍国之间实际存在着双重关 系:一是公民身份的法律关系;二是民族认同的
份上不同,但他们同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成员, 他们都是侨务工作的对象。这就是中国侨务存在 的基本理由。
二
目前在理论界,对中国侨民与祖籍国关 系 的 认识,存在着两种倾向。 一种倾向就是机械地理解不承 认 双 重 国 籍 的 政策,否认外籍华人也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用国家认同等同于民族认同。认为侨民加入了哪 国的国籍也就只能具有哪国的民族感情。既然中 国政府不承认双重国籍,也就不应该承认双重感 情,不应该承认具有外国国籍的华人也是中华民 族的组成部分,否则就等于承认了双重国籍。华 侨具有中国国籍,就只能有中华民族的感情;华 人具有所在国国籍,就只能有当地民族的感情; 归侨恢复了中国国籍,也只能有中华民族的感情。 另一种倾向就是主张恢复承认 双 重 国 籍 的 政 策,否认单一国籍政策的法律约束性,用民族认 同等同于国家认同。认为既然海外华侨华人都对 祖籍国怀有深厚的民族感情,中国政府就应该恢 复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没有理由再坚持单一国 籍政策的法律规定。 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其错 误 的 共 同 点 在 于,它们都把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相等同。前者 是把国家认同等同于民族认同,后者是把民族认 同等同于国家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反映的 是两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种不同的关系。 国家认同强调的是公民在政治归属上的效忠,是 被公民法律身份所规定的行为,他是哪个国家的 公民就有效忠那个国家的义务和责任。民族认同 强调的是情感的归属性,它是由历史、文化、血 缘、地缘、民族利益等各种复杂原因产生的观念, 是侨民主观感情驱使的行为,他是哪个民族的成 员他就会认同那个民族的方方面面。 国家认 同 —由 —— 公 民 法 律 身 份 所 维 系 的 政 治 效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侨民的民族认同行为; 反过来,民族认同—— —由民族成 员 的 自 发 情 感 所 维系的民族感情及其行为的追求,在一定条件下 又会超越法律身份的束缚,来达到民族感情上的
唐人街” 。 这是菲律宾首 !有华侨的地方就有“ 都马尼拉的“ 唐人街” 。
( 本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