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垂钓评课稿

小儿垂钓评课稿

小儿垂钓评课稿《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的意思。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及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认识一位诗人。

他的名字叫“胡令能”。

谁来读一下这段文字(出示: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即修补锅碗盆缸的手工业者,人称“胡钉铰”。

但是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吟诗。

他隐居在家乡莆田,其诗传世仅四首。

)2、一位手工匠最后能写出千古流传的诗歌,真了不起呀!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他的名字。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出示:小儿垂钓)4、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应站稳了。

“钓”字里面有个点。

5、“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6、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8、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出示整首诗内容,师配乐范读诗歌)二、初读探趣1、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

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p124,自己读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2、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稚、侧、纶、莓”。

)谁会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领读)3、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你们读得真准!4、“稚”和“侧”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

师范写。

5、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个别读。

6、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行有7个字,共四句。

每行停顿都是2/2/3。

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

(出示:标上分隔号的整首诗内容)谁愿意再来读读看?齐读。

三、细读品趣。

1、诗读正确了,可是,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的读一读。

请你再去轻轻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体会体会,把你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

⑴出示第一、二行。

①在古诗的第一、二行有个词写出了小孩的外貌,找到了吗?“蓬头” 头发梳得不是很整齐。

从中你品出了什么?“蓬头”中品出了淘气,一个“蓬头”,真是野趣十足呀!②“蓬头”写出了小孩的外貌,还有个词形象的写出了小孩钓鱼的姿态呢?“侧坐”就是侧身而坐。

从小孩坐的姿态看得出小孩钓鱼时怎样呀?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悠闲自在!③这里你还圈出了词?“草映身”小孩就坐在草丛中。

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使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④“学”不是玩,小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小结: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教你方法:边读边想形象。

⑵出示第三、第四行①小孩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大声向他问路,小孩心里会怎么想呢?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③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2、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连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现在我们再来读整首诗,注意读出其中的情趣来。

4、读的很好。

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现出来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演一演诗句的内容,过会我们来进行个表演赛。

(情境表演)5、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演情景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

四、吟诗诵趣。

1、吟诗是自我陶醉的体现。

同学们在吟诗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稍微慢一点,声音低一点。

(师范读)2、请同学们也来试着吟诵这首诗。

先自己练练看,过会我们来举行一个吟诗赛。

(五、拓展赏趣。

1、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诗。

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高鼎单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共同选择一首古诗好好的读读,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诗中小朋友快乐的心情吗?①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②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③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他们心里了!六、总结明趣。

1、出示:冰心奶奶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

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2愿我们小朋友永远都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六、作业。

诗歌学习完了,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诵: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小儿垂钓稚侧天真可爱专注认真篇二:小儿垂钓小儿垂钓教材简析:《小儿垂钓》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

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有感情到朗读、背诵本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初读激趣1、同学们,钓鱼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课件显示钓鱼图片。

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2、钓鱼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技巧之外,还应该保持安静,要专心致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看看这位小朋友是怎样钓鱼的?“垂”字的横画比较多,写的时候也有讲究:中间这一横写得稍微长一些,字就站稳了;“钓”字这里面是一个点儿。

4、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课件出示示意图:鱼线、鱼钩从鱼竿上垂到水里,静静地等着鱼儿的上钩。

钓鱼可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更是别有一番情趣!5、课件出示全诗:(教师配乐范读)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每人读上两遍,在不理解的词儿旁边打上问号。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7、在这首诗中有两个生字,咱们一块儿来看看:稚侧“稚”是翘舌音,“禾”字旁,“稚子”就是小孩的意思,跟这个字相似的还有:困难的“难”,唯一的“唯”,推动的“推”,一堆土的“堆”字。

“侧”字读平舌音。

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然后读给同桌听听。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8、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句有七个字,我们读的时候一般是在每句的第四个字后面适当停顿: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先听老师读一读,请同学们也来大声地读一读,注意适当的停顿。

(flash:读一读)9、这首诗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建议大家先自己读读诗,再看看图,然后同座间讨论讨论。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10、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首诗,“垂纶”的“纶”是“”旁,这里是指钓鱼用的丝线,“垂纶”就是“垂钓”的意思。

那为什么不说“学垂钓”呢?我们读读就知道了,自己读读看。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11、如果是“学垂钓”,诗歌就变为: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诗讲究押韵,说垂钓就别扭、不顺耳了。

12、“莓苔”就是青苔的意思。

第二板块:细读品趣1、诗读正确了,词语也理解了,那么诗中的趣味有没有发现呢?如果你再去轻轻地读读,一定能看到许多有意思的画面。

把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轻声读、圈画)2、大家都圈画了哪些词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与同座交流交流。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同座交流)3、好!我们一块儿来看看:①蓬头:是说小孩头发不是梳得整整齐齐的,而是有点蓬松零乱,我们可以想象:这小儿可能早早地起床,没有顾得上梳头就赶到河边,由此看出小孩的迫切心情。

“蓬头”中透着野性和本真,真是野趣十足呀!②侧坐:就是侧身而坐。

(教师做动作)不是这样的一本正经地端坐,而是这样,这样随意地坐。

好悠闲的姿势!我们想象一下,或许小孩已经长时间地坐在这儿,感觉有点累了,他得换一个感觉舒服的姿势。

③草映身:(出示图片)河边长着青草,小孩子就坐在草丛中,那绿草映衬着小孩儿的形象,显得格外的自然和谐。

或许小孩故意寻找一块长满草的地方,他认为这样不容易让鱼儿发现。

④“学”:不是“玩”,小孩似懂非懂,或许是刚刚学会钓鱼,所以这般的专注认真。

⑤“遥招手”,(教师动作)为什么不是“摆手”呢?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flash:议一议)如果是“摆手”,等于是告诉对方:你不要吵。

或者是:我不知道!当然,也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假如是“招手”呢?等于告诉人家:我知是知道,可惜我不能大声说给你,我怕惊扰了即将上钩的鱼;还可能是:你还是过来吧,让我贴着你的耳朵,悄悄地告诉你好了。

⑥“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怕”什么呢?他担心鱼儿不上钩呀!6、现在请同学们连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先自己试着说说,待会儿全班交流。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7、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这时有人向他问路,他就向问路人招招手,他不敢大声应答,担心鱼儿被吓跑。

8、同学们想象一下,当这位问路人靠近小孩的时候,小孩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说。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9、现在我们再来读读整首诗,注意读出其中的情趣。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第三板块:表演探趣1、多么有趣的情景。

能把这种情趣表演出来吗?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演一演,然后我们来全班交流。

表演建议:(1)可以两人来表演,一位同学作“稚子”,一位同学当“行人”;(2)可以几个人一起演;(3)可以用原诗做解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解说;(4)可以适当增加人物的问话。

(flash:演一演) 2、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演场景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生趣、情趣。

3、《小儿垂钓》这首诗,短短四行28个字,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孩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图》。

4、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适当慢一些,声音可以低一点。

教师配乐范读。

5、请同学们也来试着吟诵这首诗。

自己先练练看,待会儿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6、能不能把这首古诗用你熟悉的旋律唱出来?选择你最喜欢的旋律,在小组内试着唱一唱。

(flash:唱一唱)第四板块:拓展赏趣 1、古诗中描写童趣的诗还真不少,除了我们刚刚学过的白居易的《池上》,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了几首,分别是: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