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教案【《小儿垂钓》教案(一)】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及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怎么钓的?好玩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2、,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诗人笔下的小孩儿钓鱼可是另有一番趣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小儿垂钓》。
(课件出示:小儿垂钓)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3、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来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同学们先认真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再动笔写一写,看看谁写得最美。
“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要站稳了,咱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钓”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字里面有个点。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吗?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写字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握笔姿势,拇指和十指捏住笔杆,中指轻轻的靠着,坐姿要端正,先看清楚字的写法,再工工整整的写下来。
4、释题:“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他曾是一位手工匠却写出了千古流传的诗歌,真了不起呀!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他的名字。
二、初读识句1、这首小诗呀就写在书上86页,同学们赶紧翻开书第18课,听老师读读,要求听准字音。
同学们勾出诗中的生字,再自己把小诗拼读两遍,遇到勾画出的生字再多读一读。
2、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出示生字“稚、侧、纶、莓..(指名读、领读、齐读)/其中还有两个生字读音相同,你们发现了吗?齐读、自读,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3、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你们读得真准!4、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
先来看看老师怎么写,注意认真观察。
师范写“映”和“侧”请同学们在生字格里描描红。
(提醒坐姿,巡视,写字评价)5、咱们现在和这些生字娃娃已经交上好朋友了,它们回到小诗里,你们还能读准确吗?看着咱们的课本,用手指着,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这些淘气的生子娃娃跑到老师的大屏幕上来了,你们还能认识他吗?指名读,他读得怎么样?齐读。
三、细读品趣。
(师要领会熟练掌握的,但一定要让孩子们自己去理解感悟!时间不能太多。
关键就是孩子在读中感悟诗境)1、诗读正确了,可是,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的读一读。
一边读诗,一边看看这幅图,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一句诗里读出来的?①图上有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你注意到了吗?(鼓励学生说说大概内容:有一个小孩子,在学钓鱼。
有一个过路的人来问路,他向人家招招手,不回答过路人,生怕吓跑了他的鱼儿。
)“蓬头”头发梳得不是很整齐。
从中你品出了什么?“蓬头”中品出了淘气,一个“蓬头”,真是野趣十足呀!②“学”不是玩,小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③“蓬头”写出了小孩的外貌,还有个词形象的写出了小孩钓鱼的姿态呢?“侧坐”就是侧身而坐。
从小孩坐的姿态看得出小孩钓鱼时怎样呀?随意的坐着,不像大人那样一本正经。
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悠闲自在!④小孩子侧坐在哪儿了?“草映身”小孩就坐在草丛中。
周围都是红花绿草。
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使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小结: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边读边想形象。
(齐读,分男女读。
同桌一起读,一个读一个做做动作。
)⑵出示第三、第四行①小孩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大声向他问路,你是行人,你会怎么问呢?②小孩心里又会怎么想呢?(“怕得鱼惊”一个怕字巧妙的写出了小孩当时的心情)从哪里读到的?一起来读一读。
③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他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手势?(嘘,别过来!当心吓跑了我的鱼儿)(嘘,悄悄过来,我再告诉你,别大声说话,当心吓跑了我的鱼儿) 诗里的这个小孩子儿,也和你们想得一样,所以向着问路人远远的招手,不回答他。
(板书不应人)你们这群小家伙真机灵呀!咱们一起来读读。
当心别吓到你的鱼儿!(提示小声)孩子们,读了这首诗,你喜欢这个小孩儿吗?为什么?(喜欢,因为这个小孩很可爱)(板书天真可爱)3、现在我们再来读整首诗,注意读出其中的情趣来。
4、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
四、再读巩固、试背诵:1、咱们刚才学会了按照咱们理解到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感情读出来。
2、古人吟诗是自我陶醉的体现,吟的时候喜欢摇头晃脑。
同学们在吟诗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一读。
3、不仅可以这样读,咱们还可以把它编到歌曲里,唱出来。
老师改了一个想不想听听?下课以后同学们也可以把诗歌当成歌词,编进你们喜欢的歌曲里。
4、现在老师想要考考大家,会背这首诗了吗?一起来试一试。
看来咱们班的同学们个个聪明能干,掌声送给自己!五、古诗拓展1、学习了《小儿垂钓》这首古诗,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两首诗。
【村居】高鼎草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共同选择一首古诗好好的读读,体会体会诗中小朋友快乐的心情。
六、作业。
诗歌学习完了,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诵:把这首古诗学着古人的样子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18.小儿垂钓稚侧蓬头侧坐天真可爱遥招手不应人【《小儿垂钓》教案(二)】教材分析:《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七绝,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
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稚、侧”,认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遥招手、鱼惊、应”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3.掌握“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写一写”的学诗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5.品味乡村生活,感受童年快乐,生成素朴情趣。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积蓄童年情愫,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品味古诗语言,抓住“蓬头”“遥招手”等词语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1、让爸爸妈妈帮助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乐事。
2、鱼竿、小凳、补充材料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听说,咱们四年级1班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儿地,这不今天我就自告奋勇地要来给大家上一节课,大家欢迎我吗?掌声。
这么热情,那老师送给你们一组有趣的图片作为感谢吧!想看吗?看,鞋子进水了,却依然玩得好玩吗?玩过吗?这是有趣吗?同学们有过哪些快乐的童年回忆呢?来,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童年的快乐!同学们,你们喜欢钓鱼吗?你和家人朋友去钓过鱼吗?老师调查一下,钓过鱼的小朋友举一下手。
(问没举手的学生):你们没钓过鱼怎么说喜欢钓鱼呢?看来同学们确实都喜欢钓鱼。
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有关钓鱼的知识。
第一个问题:在什么地方钓鱼?第二个问题:你们是选择人不常去的地方钓鱼呢,还是选择人经常去的地方钓鱼?为什么?再问一个问题:人不常去的地方草长得茂盛,还是长得稀少?为什么?(你很聪明。
你善于观察。
呵呵,大家真是钓鱼的高手!)一.揭题生趣1.钓鱼确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小孩儿学钓鱼就更有趣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师板书)。
请大家拿出笔来,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在作业本上写好课题。
【注意提示】“垂”的横画比较多,第二横最长,写的时候还要注意笔顺。
“钓”的右边是一点。
2.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很好懂。
同学们能通过这个题目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3.看来同学们不仅是钓鱼的高手,还是猜谜的高手。
二.初读觅趣。
1.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朗朗上口为止。
2.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很顺口地读。
3.读得不错!比如,“稚子”的“稚”是翘舌,“垂纶”的“纶”是边音,真是读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读读看,不但顺口地读,而且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4.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5.好!味道出来了。
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6.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诗的那个节奏,那个味道!7.读诗就是要这样,读出节奏、读出味道,现在同学们一个个俨然已经成为了诗人。
刚才同学们通过题目猜了这首诗的内容,猜得不错!现在课文又读得这么棒,让你们联系诗句再来猜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我想一定能猜得更好,说得更具体。
大家可以请插图帮忙。
指名回答。
(这首诗说的是:一个小孩坐在草丛里学钓鱼,一个过路人向他问路,他怕鱼惊跑了,没有回答他。
)看看,大家又进了一大步!三、细读品趣。
1.理解前两句其实,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有趣的画面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继续来细品其中的趣味,我们先猜这首诗的意思吧,争取猜得更准确。
(1)先猜第一句“蓬头稚子学垂纶”。
你们先把“蓬头”、“稚子”、“垂纶”这三个词的意思猜出来。
(“蓬头”的意思是头发乱蓬蓬的;“稚子”的意思是小孩子;“垂纶”的意思是钓鱼。
)猜得好!连起来怎么说?(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
)(2)下面我们来猜第二句“侧坐莓苔草映身”。
“莓苔”的意思其实前面大家已经猜出来了,是什么?(人不经常去的草丛)“侧坐”也好猜?为什么要侧着身子坐着呀?(师示范,侧身观察,表现认真期盼的心情) “侧坐莓苔”我们猜出来了,意思是?那“草映身”呢?(野草掩映着身子。
)也就是说,我们猜“映”的意思是掩映、遮掩?遮掩住整个身体吗?怎样的野草才能遮掩住小孩子的身子呢?(3)前两句我们都猜好了,现在请大家合起来说一说。
提醒一下,想好了再说,尽量说清楚、说完整。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茂盛的野草遮掩着他的身子。
)(4)围绕着这句话,你觉得这个孩子哪儿让你觉得他特别有趣,特别惹人喜爱?“蓬头”这个小孩子为什么会头发乱蓬蓬的?我们现在就来猜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