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图书馆
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种内涵深厚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由过去、现在、未来三者并进,传承而发展,由物、人、神三者融合辉映而拱立
——周和平图书馆是人类汲取知识的神圣殿堂。
科学怪才卧薪尝胆的必经之路;政治伟人高瞻远瞩的必居之所;经国巨贾叱咤商海的不灭法器。
同时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知识,塑造自我,实现理想的“第二课堂”。
古语有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图书馆为每个人打开了一扇认知世界的窗口,不同行业的人,不同追求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港湾。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没有图书馆和资料馆,就没有今天的钱学森”,他在北师大附中和上海交大上学的时候,图书馆是他最常光顾的地方。
伟人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的时候,除了自己努力研习各种名著外,还在读者中吸收新民学会员,并和李大钊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毛泽东建立湖南青年图书馆并且每到一地都想方设法的建立简易的图书社,为青年提供先进的思想文化,为抗战力量注入鲜活的血液。
华人首富李嘉诚从小就随父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83岁高龄的他每天都还会坚持读书半小时,他更是深知图书对学生
的重要,由他出资建设的图书馆遍布世界,他说:“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有着林林总总的形式,但均秉持恒久不变价值观:为学者提供空间,让每一个人可以寻找到一生中所选择追求的知识”。
我认为书籍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就像眼睛一样指引着我们精神前行的方向,而图书馆就像书籍的母亲一样,温馨的呵护着她,给予她舒适和谐的环境,让她孜孜不倦的为人类提供精神食粮。
人生难免会有跌宕起伏,而当我们遇到未知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去面对人生呢?从书籍中我们便可以得到坚强的理由。
当我们感到世界对于我们不公平的时候请想想孙少平、保尔.柯察金他们是怎么样面对坎坷的人生的;当我们对未来迷茫的时候请翻开《李嘉诚自传》看看,他和我们一样年龄的时候在干什么;让我们不思学习的时候请看看《轮椅上的梦》学学张海迪是怎么学习的……想了解渭河平原50年的变迁吗,请翻开浩大的《白鹿原》,对于多名族的文化你又了解多少,拜读《穆斯林的葬礼》、《尘埃落定》吧……当然大学生还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了解国情国策。
而我们的图书馆就是承载了以上的所有作用,将各种书籍分门别类的整理起来,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如今纷纷扰扰的社会,很多人都在为了生计而疲于奔命,城市中充斥着铜臭的气味,而唯独图书馆却一成不变,始终都是古朴的特质,令我们心旷神怡。
一个安详的早晨,万物生气,走进图书馆我们心如止水,在这里没有贫富之分,没有贵贱之别,有的只是每一个虔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我们不需要伪装自己,和别人不需要话语的交流,只是一个会意
的眼神,便足以表达了我们无尚的心意;走进图书馆如果你不想读书,也会被这勤奋融洽和谐的气氛所感染,立刻悄然的钻进书海中。
找一个角落拿着我们心仪的图书,无比惬意的享受着作者带给我们的愉悦,或跌但起伏、或心领神会,这一刻所有的烦恼和喧嚣将无影无踪。
大学是学术自由交流,孕育人才的圣地,而大学的图书馆更是莘莘学子们塑造思想、汲取知识的朝圣地。
所以我们要珍惜这片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财富,努力的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让我们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