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教材简析: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在会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下,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单元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学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能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建议: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现实意义。
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读懂图意,初步了解折现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绘制特点,完成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在发现与回答问题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预测和推断。
3.通过对简单数据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发现和概括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1.发现、分析、表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画统计图、预测和推断发展趋势。
信息窗1: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13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懂得折线统计图也是描述和刻画数据的一种方法。
2、经历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过程,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能够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并进行预测、推断。
教学难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去过威海吗?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荣获了2003年度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
为什么威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海,了解威海,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
(出示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师:刚才我们出示的信息,全部都是用文字表达的。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生:条形统计图。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一)解决红点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绘制,绘制完成后在班内进行展示(课件出示)师:同学们绘制的非常好,从条形统计图形中了解到许多信息。
对威海的无害化垃圾处理能力,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统计图来表示吗?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3、反映威海市1998年到2002年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还可用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它是用一条折线来刻画信息的。
师:让我们一起关注大屏幕,看折线统计图是怎么绘制的。
(课件演示)师:你看懂这个过程了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个过程。
学生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先描点再连线。
师:在描点、连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要找准数据点,并在连线时要依次连接)4、初步阅读折线统计图师:看着这个折线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你能从中看出威海1998年到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吗?学生在交流的时候重点抓住变化来谈。
师:谁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先思考,然后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解答。
5、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刚才有的同学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有的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还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你觉得解决“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那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谈话:解决像“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6、(二)解决绿点问题: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表示这个变化情况,应该用哪种统计图呢?谈话:能自己在教材图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描述取水量的变化情况吗?先自己画图分析,再和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汇报时大致从下面两点: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威海市1998年到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情况,并能看出哪年的处理能力最强和最弱。
不同点:(1)方法不同,条形统计图顾名思义是通过条形来反映数量的,折(2)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的看出威海市1998年到2002年垃圾师:对于以上发现你觉得全面吗?有什么疑问吗?估计有的学生可能会有疑问,比如:条形统计图中,2000年与2001年,也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在这里两种统计图相差不是很大,我们都可以看出数量的的多少和它们的变化情况,但折线统计图在变化趋势上会比条形更直观一些。
折线统计图最大的特点是能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同学们在统计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进行选择。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师:折线统计图在教育、股市、医学、气象等等很多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去看看。
1、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说清楚这两幅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然后看图回答书上提出的前三个问题。
汇报订正后,师:这里在统计气温和降水量时,为什么选择折线统计图呢?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吗?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然后再完成第四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预测、推断能力。
2、达标练习(课件出示)学生一起回答。
板书设计:七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折线统计图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描点-------连线教学反思:(1)课堂中,通过让学生了解“联合国人居奖”、“垃圾无害化处理”、“重复用水量”、“新水取水量”等,拓宽学生的视野;继而又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情感教育。
(2)通过对“威海市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情况”的纯文字的描述,过渡到用已经学过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表达,再引入折线统计图,一方面让学生回顾已有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到对于同一信息,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刻画,每一种表达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
另一方面为出示新的表达方式“折线统计图”,学生会生产了解它的需要,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智慧广场---《排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4-125页智慧广场【教材简析】排列是学习统计概率知识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智慧广场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选取了3位同学排队照相的素材,旨在通过解决现实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排列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从解决排队照相的问题入手,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举例、画图等直观方法帮助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零散的思维条理化。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掌握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探究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卡片、自主学习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外出游玩的经历吗?见到一处美景,你们是不是非常想留念?小冬、小华、小平三人游玩时也想合影留念,她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课件出示)谈话:假如你是摄影师,能帮助她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新课的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渴望的探索过程。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3人排队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的规律。
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提示: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到答案,最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
教师在小组之间巡视指导。
2.预设情况第一种: 第二种:第三种: 第四种:小冬 想一想,排一排(可借助学具),并把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华 小平(结合学生的探究情况,分别展示、交流,重点交流排列方法的指导)3.讨论分析:以上每一种排队方法都要让学生分析一下,每一种表示方式的特点,能否做到不重复,不遗漏?4.归纳总结:刚才大家发挥了小组团结合作的力量,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示3个同学的排队情况,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到有序思考,这就是数学中的排列问题。
(板书课题)其实,这些方法之间又存在着共性的特点,就是先确定第一个人的位置,其他两人自由排列,数出有几种排列方法,依次类推,这样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一共有多少种排法。
(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设计意图:课前通过准备充分的学具或卡片等,帮助学生通过操作引领学生探究事物的排列规律,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方法的探究,让学生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深化、提升师:你能用一道数学算式把以上的排法表示出来吗?预设:2×3=6师: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设计意图:学生对算式2×3=6的理解,从最初的表层,借助学具来形象地理解,到后面的归纳为用数字来表示排列问题的实质,是思维高度的一次飞跃。
】谈话:刚才,你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你们组共同努力的结果。
你们自己能不能独立解答此类问题呢,向大家展示一下自我?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同学排成一行跳舞,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学生解答并说明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