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杠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的相关文献综述一、选题的目的和文献检索情况概述(一)选题目的和意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增加企业权益,优化资本结构,控制财务风险。
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发挥财务杠杆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够明确。
一些公司在盈利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却忽视了通过借入资金调整资本结构来提高权益资本的获利能力,从而丧失了可能获得的财务杠杆利益;相反,有些公司在盈利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却不顾使用负债资本的风险而保持较高的负债水平,从而造成了财务杠杆损失。
更多的企业则难以对财务杠杆水平的适当程度做出正确判断,从而难以筹集企业发展所需恰当的资金数量以及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以构建一个适合本企业最优的资本结构。
随着公司法的实施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合理的调整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以便更好的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必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
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必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选择该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大量文献研究来探讨财务杠杆与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负债经营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怎样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使企业权益资本的获利能力稳步增长。
如何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这把“双刃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文献检索情况概述本文对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综述,分别从财务杠杆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响因素、作用等方面来系统梳理和分析现有相关文献,以期对今后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二、相关文献的主要理论(一)财务杠杆的概念及原理对于财务杠杆的定义,学术界的专家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国内学者孙哲慧(2011),刘肖君(2011)和冀爱兴(2010)结合西方理财学和国内财经界的理解,总结如下: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
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
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
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另外,国内会计行业权威组织结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认为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债务的存在而导致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产生更大变动的杠杆效应。
当企业存在债务融资时就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
国内学者杨忠红(2010)认为财务杠杆原理是指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使企业息税前利润(EBIT)的微量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大幅度变动的现象。
国内学者彭丽坤(2011)指出在企业资本总额及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固定利息就会相对减少,使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税后利润增加。
反之,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固定利息就会相对增加,使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税后利润减少。
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可以表示为企业每股收益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之比,称为财务杠杆系数。
财务杠杆效应具有两面性:由于负债是定期支付利息,只要企业的资本收益率高于负债的利息率,企业利用全部资本产生的收益在支付利息后,剩余的全部归股东所有,使股东的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的资本收益率,股东享受到财务杠杆利益,这就是负债经营所具有的财务杠杆的正效应。
反之,如果企业的资本收益率低于债务的利息率,财务杠杆则显示负效应,会使股东的实际收益率低于企业的资本收益率,每股收益呈现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财务杠杆主要是对负债的利用。
(二)影响财务杠杆的因素分析由于财务杠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
因此,认真研究财务杠杆并分析影响财务杠杆的各种因素,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
1.理论上的研究分析国内学者孙哲慧(2011),祝凌(2011),齐媛媛(2011)从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一债务利息))出发,认为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变化而同向变化,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
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息税前利润率、负债的利息率、资本结构。
孙哲慧(2011),祝凌(2011)认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
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同样由公式可知,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
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主权资本收益率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齐媛媛(2011)在论述中提到资本结构是指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比例关系,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高低对公司的风险也存在着相应的正、负方向影响另外.息税前利润率、负债的利息率、资本结构三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对企业的风险大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安排相互之间的比率系,促使公司、企业在合适的风险条件下,选择最适合企业的财务杠杆。
2.实际中的研究分析国内外学者认为企业在实际利用财务杠杆作用进行债务融资时,除考虑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周转率、降低企业负债利率因素外,还应考虑如下一些因素。
毕洪(2011)认为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作用进行债务融资时应考虑的实际因素有:(1)行业因素。
(2)竞争环境因素。
(3)经济周期因素。
(4)产品的生命周期。
彭丽坤(2011)认为影响财务杠杆利用效益的因素包括:(1)经济周期因素。
(2)行业约束。
(3)企业的财务状况。
(4)企业资产的结构。
(5)销售的变化。
(6)企业管理者的爱好。
(三)财务杠杆的作用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
财务杠杆的应用会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额外收益,但是同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从积极方面来说,孙铭璟(2010)在谈论企业负债经常时,认为负债经营对企业起到了如下积极作用:(1)负债经营可以弥补企业营运和长期发展资金的不足。
(2)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
(3)负债经营会给企业经营者带来“杠杆效应”。
(4)负债经营可以起到节税作用。
(5)负债经营可以降低企业资本成本。
(6)负债经营也是企业改善治理机制的一种外在监督因素。
(7)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8)负债筹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筹资时间短,花费代价小。
刘建青,罗雯(2010)认为企业负债管理意义重大:(1)负债经营能给经营者带来杠杆效应。
(2)负债经营可以弥补企业营运和长期发展资金的不足。
(3)负债经营不会影响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4)负债经营可以起到节税作用。
(5)负债经营可以从通货膨胀中获得利益。
(6)债务资本具有适度的灵活性。
从消极方面来说,刘亚楠(2010)认为企业负债经营对企业的消极影响主要有:(1)过度负债经营会使资本成本升高。
(2)过度负债经营会导致财务杠杆风险出现。
(3)过度负债经营可能会引起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
(4)过度的负债经营还可能导致公司的资本来源不稳定与现金流量需求增加。
刘建青,罗雯(2010)认为负债经营存在潜在的风险:(1)持续增长的负债最终会导致财务危机成本。
(2)过度负债有可能会引起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
(3)利率变动风险。
(四)财务杠杆的有效利用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利益。
也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损失。
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财务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权衡。
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过度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
通过相关资料的综合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和有效的利用财务杠杆。
湛新民(2005)认为企业应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
资产负债率30%为安全,40%较合适,突破50%,资金周转将出现困难,债权人也将考虑不再增加贷款。
刘建青,罗雯(2010)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负债经营时提到必须考虑企业的负债能力,从资金的期限结构和资金的来源结构上确定企业适度的负债结构。
资金的期限结构包括在企业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究竟安排多少流动负债、多少长期负债,才能使企业负债结构合理;资金的来源结构是指企业可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分别选择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或向资金市场拆借。
还可引进外资。
陈企华(2006)认为企业应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企业做投资决策时,应尽量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以保证资金的快速周转。
在资金的筹措上,也应以需求为依据,举债过多或过早都会使资金闲置,增加利息负担,造成资金浪费;举债不足或延迟又会影响企业经营。
使企业丧失良好的经营机会。
企业管理还应在产品结构、质量、经营、工作效率等方面切实统筹规划,实现企业管理最佳状态,提高资金利用率。
孙铭璟(2010)认为企业应通过如下途径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机制:(1)自我保险法。
(2)多元化风险控制法。
(3)风险转移法。
(4)风险回避法。
(5)风险降低法。
刘苹(2006)认为合理有效利用财务杠杆还应考虑企业的销售收入,经济周期波动情况,行业竞争情况,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情况等。
三、对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以及论文研究方向国外学者Grossman and Hart(1982)在《公司资本结构与管理激励》一文中提出以下观点:企业破产机制会约束企业管理当局的道德行为,并激励管理当局进行更有效率的投资活动,以避免因财务清算而招致的代理权丧失。
债务约束理论相信,债务压力的存在是保证管理当局高效率决策的关键。
Kim and IL—Woon(1985)在《关于财务杠杆对公司股东平均信息量的实证研究》一文中说明财务杠杆与普通股市场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他们运用一次或多次回归分析、正态Z值检验和模拟技术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普通股市价与财务杠杆在某些公司里呈正相关关系,在另一些公司呈负相关关系。
这种现象与每个公司的最佳财务杠杆存在统一性,前提是假设有正相关关系公司的财务杠杆低于最佳财务杠杆,而存在负相关关系公司其财务杠杆高于最佳财务杠杆。
作者运用7种不同的财务杠杆计算方法进行测试,发现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都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