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财务杠杆应用及分析-经济论文

浅谈财务杠杆应用及分析-经济论文

浅谈财务杠杆应用及分析-经济论文浅谈财务杠杆应用及分析摘要现代企业都会采取负债筹资的方式获取资金,不仅是因为负债起着税盾和财务杠杆的作用,而且还能通过这些作用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即可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给企业带来财务收益,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使企业遭受财务杠杆损失。

正确运用,适度运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科学筹资、投资,降低综合资金成本,以实现最优成本结构。

对企业的长期债权人来说,只有将资产负债率与财务杠杆系数结合起来分析,可真正知道资产负债比率结构的优劣,能真正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使债权人全面了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本文将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研究:①企业的投资者如何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以及怎样优化资本结构;②企业的长期债权人怎样分析财务杠杆及其在报表分析中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杠杆、筹资、最佳资本结构、报表分析目录摘要 (3)目录 (4)一、财务杠杆概述 (5)(一)财务杠杆及其影响因素 (5)(二)财务杠杆是把双刃剑 (5)(三)财务杠杆系数 (7)二、我国上市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情况 (8)三、财务杠杆在企业筹资方面的应用及分析 (10)(一)财务杠杆在企业筹资方面的应用知识 (10)(二)举例说明财务杠杆的效应及其分析 (12)四、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应用及分析 (15)(一)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必要性 (15)(二)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应用 (16)五、财务杠杆应用的建议 (16)六、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20)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为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必不可少。

现代企业中的资本结构问题已成为筹资决策的核心,财务杠杆也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逐渐引起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财务杠杆理论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只要企业能合理的运用它,必然会收到好的收益,从而也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如何更好的利用这把“双刃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对此问题的研究也就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杠杆概述(一)财务杠杆及其影响因素1、财务杠杆的内涵财务杠杆(Financial Leverage),是指由于企业财务成本中存在债务利息、租金和优先股股利等固定性财务费用而对企业所有者收益(即股东收益)带来的影响(本文假设企业的固定性财务费用只有债务利息)。

当企业的负债增加或其他固定性财务费用增加时,财务杠杆作用也增大,此时,息税前利润的微小变动将会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产生较大的变化,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2、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因素影响财务杠杆的因素较多, 但其决定因素中比较重要的有:(1)未来的销售增长;(2)未来销售的稳定性;(3)产业特征;(4)企业资本结构;(5)管理当局对风险和控制地位的态度;(6)贷款人对企业和产业的态度。

(二)财务杠杆是把双刃剑负债筹资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使企业遭受财务杠杆损失。

负债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只依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就能满足资金需要。

负债筹资是与普通股筹资不同的筹资方式。

与后者相比,负债筹资的特点表现为: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一般比普通股筹资成本低,且不会分散投资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由于债务利息固定,当企业有利润时,扣除利息后,股东权益收益率将会提高,易于发挥负债筹资的财务杠杆作用。

但是,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要到期偿还;不论企业经营好坏,需固定支付债务利息,从而形成企业固定的负担;在企业经营不景气时,会加重企业财务困难,甚至会引起公司破产。

企业负债筹资必须遵守《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限制条件严格,且其筹资额具有有限性。

如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受有关规定的限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累计债券发行总额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等。

财务杠杆的作用来源于企业采取需要支付固定成本(债务利息)的融资行为。

财务杠杆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是正向的、积极的,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也可能是负向的、消极的,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巨额损失,使公司面临财务危机。

1、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及其界定财务杠杆具有正效应,即公司合理使用财务杠杆可以导致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提高。

具体地说,由于负债定期定额税前付息,只要公司的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资本边际成本,便会引起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提高。

因为支付固定融资成本之后留下的任何利润都属于普通股股东的。

财务杠杆正效应是因为财务杠杆具有节税的效果(指由于债务利息从税前利润中扣除而少缴的那部分所得税)及其降低公司总资本成本的作用。

财务杠杆正效应是公司负债经营的直接动机和目的。

企业利用债务筹资,由于负债利息是不随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变动的固定费用,所以当息税前利润发生变化时,股东收益会发生更大幅度的变化。

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股东的收益就会增加,从而给股东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的正面效应。

2、财务杠杆的负效应及其界定财务杠杆负效应是与正效应相对而言的,它是指由于财务杠杆的不合理使用而导致公司权益资本利润率的大幅度降低甚至为负。

财务杠杆负效应是财务杠杆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的结果,只要有一定的负债经营,就存在财务风险,就可能产生财务杠杆负效应,给公司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财务风险是指当公司有负债、租赁或优先股时,债务利息、租金和优先股股利等固定支出将会影响企业的税后利润,并对普通股股东收益产生的影响。

但是,财务杠杆也会给股东带来超过经营风险以外的附加风险,即财务风险。

财务杠杆导致每股收益的变动性增加,即息税前利润对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谷时,由于固定额度的利息负担会使企业利润迅速下滑。

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股东收益下降得更快,导致股东收益大幅度下滑,这就是财务杠杆的负面效应。

以上分析可知,在筹资取得的预期息税前利润既定的条件下,采用负债筹资还是股权筹资对股东每股收益的影响是不同的。

高于筹资方式的无差别点时,负债筹资会产生财务杠杆的正面效应,低于无差别点时,则会产生财务杠杆的负面效应。

(三)财务杠杆系数公司的财务杠杆的高低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来衡量。

财务杠杆系数是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反映财务杠杆作用的程度,揭示企业的每股收益对公司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敏感性。

用公式表示为:式中:表示财务杠杆系数;表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表示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润;表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表示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企业要寻求最优的资本结构就必须对财务杠杆系数做出合理的估算,它是每个企业衡量自身风险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选择负债程度的标准。

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可以通过它来确定财务杠杆效应,并据以选择最佳资本结构。

另外,财务杠杆系数主要受到税前利润和利息的影响,企业可以根据这两项数据迅速地算出财务杠杆系数。

即:财务杠杆系数(DFL)=(税前利润+利息)/税前利润。

利用的定义公式计算财务杠杆系数必须掌握每股利润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这是事后反映,不便于利用进行预测。

为此,我们可设法推导出一个只需要用基期数据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简便公式,如下:式中:表示财务杠杆系数;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表示债务利息;从上述两个公式中可以发现,若企业没有负债,不承担固定性财务费用,则不论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为多少,财务杠杆系数始终为1,企业没有财务风险;若企业有负债,则财务杠杆系数必然大于1,在公司资本总额、相同的情况下,负债比例越高,财务费用越大,越大,公司的财务风险也越大,公司可以获得的财务杠杆利益也越大,当公司略有变动时,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速度也会越大。

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就是由于负债经营而使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

由于经营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选择举债时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

企业借入资金越多,其财务费用也就越多,财务杠杆系数也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上升,则普通股每股收益将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则普通股每股收益将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就越大。

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

二、我国上市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情况我国上市公司中,负债筹资方式因其独特的杠杆效应成为企业普遍采用的重要筹资手段。

一些公司在盈利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却较低,忽视了对财务杠杆的利用;而一些公司在盈利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却不顾负债经营的风险,是企业保持较高的负债水平,面临很高的财务风险。

企业发展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融资,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在筹资过程中企业应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筹资额的过程中继续保持这个最佳的结构,我国大多数上市企业资本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并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环境的变化,努力寻求新的环境下的最佳结构。

企业要克服各种风险,在稳定中求得发展就必须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发展速度较快的企业往往必须依靠外部资本,特别是负债资本。

而且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资产负债率的大小。

我国上市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与国外企业相比虽然是比较低的,但也基本合理。

因为我国的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上市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不高。

但是各行业中也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过高或过低的不合理现象,比如能源、电力、冶金、农林牧草行业,在各行业中属于比较稳定和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因此可以保持一个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金融、地产、商贸旅游等行业波动性较强,发展稳定性较差,从而需要保持一个不太高的资产负债率。

但在我国的上市企业中情况恰好相反,能源等企业的平均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明显高于商业银行年贷款率,但其平均资产负债率却又明显地低于总体平均数。

而金融等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却又明显高于总体平均数。

因此,应根据本行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优的资本结构,而不应该盲目地增加或减少负债。

在实际应用中,财务杠杆的意义经常被局限,甚至由此产生偏差,不同程度的给财务杠杆的全面认识及有效使用带来不利影响。

误区一:将财务杠杆等同于负债。

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负债与财务杠杆之间联系密切,二者如影随形。

这容易让人们产生误会。

负债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前提,但有了负债并不一定就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正效应。

同时,负债与否也不仅仅取决于财务杠杆的使用,还要考虑多种因素从而做出决策。

误区二:只关注财务杠杆的直接效果,忽视财务杠杆的间接效果。

人们往往强调利用负债获得更多可用资本。

而忽视其所付出的代价--利息,利息的固定性决定了不管企业将来收益如何,是否有足够的资金都要偿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