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西方经济差异的研究

关于中西方经济差异的研究

基 于 知 识 服 务 的 图 书 馆 信 息 生 态 系 统 研 究
经济Economy
经济,指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
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或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
活动。 涵义分别有:
(1) 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如我们农业经济
的急速发展。
(2)生活用度;家境。如经济宽裕,经济拮据。
经济制度
我国采用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其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 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种分 配制度并存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的 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西方各国的经济制度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它是以资本 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 剥削雇佣劳动。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 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 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 重要前提条件。 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方式,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是公有制,而资本主义是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
经济???
中西方经济差异
经济制度
经 济
经济体制
经济理论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制度
在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 构成该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又 被称为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或基本经济制度,它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 活动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性质。 经济制度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它决定其政治制度和社会意 识形态,并受到政治法律制度的保护。先进的社会经济制度,会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会阻碍生产力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不改变旧的经济制度,生产力就不能发展时, 必然会爆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的结果是推翻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 的经济制度。随着经济制度的变革,政治、法律、文化、思想等属于 上层建筑领域的东西也会发生变革。
经济体制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公 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改革。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西方现在现行的经济体制是毫无疑问是市场经济,即整个经济 运行依靠行之有效的市场机制。但是资本主市场经济也存在着计划 成分,例如凯恩斯主义的干预经济政策。
4、20世纪50年代货币学派的产生 ----第四次革命
5、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 ----第五次革命
•1960年英国皮罗 •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在理 论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震动。该书篇幅不大,但思想 深刻,在复兴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 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 •斯拉法的这本书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理论著作。
2、 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 ----第二次革命
•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威廉•斯坦利 •杰文斯、瑞 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几乎 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 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边际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经 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最终形 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体系”。居于支配地位,这也 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基 于 知 识 服 务 的 图 书 馆 信 息 生 态 系 统 研 究
谢谢
•据此,理性预期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主 张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自行加以调节,最终使经济达到自然率 的水准。
•理性预期的概念已经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对以往 的宏观经济理论模型和政策效果分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经济理论
我国的经济理论发展是从近代开始的,最初是从受西方经济 学的影响的。其整个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19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开始逐步传进我国,标志 性的事件是1902年严复翻译“国富论”,1923年,中国 经济学社成立
经济发展
二、西方经济理论的借鉴——以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需要为目的 我国世纪80年代前期所兴起的是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客观介绍,以期能 够开放国人的视野,为日后的改革的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而在80年代以 后,我国对西方经济思想的研究则与我国国内改革的实际需要相连,以期 寻找二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这一阶段,翻译出版的主要是西方经济思想 中的凯恩斯主义。同时这一阶段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所谓的滞胀现象, 凯恩斯主义不断遭人诡病,从而对其加以改良的供给学派成为了当权者的 不二选择,在这一国际背景的影响下,供给学派的相关理论也被引入我国。 伴随着农村改革卓越成效,国内进行全面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于是增长 经济学尤其是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 而我国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专注经济转轨的 研究更是催生了新制度经济学引入并应用在中国的进程。当前的供给侧改 革是借鉴了供给学派和新供给学派的很多理论而产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经济理论的最新的理论成果。
6、20世纪70年代以后理性预期 学派的挑战 ---第六次革命 •在20世纪70年代,理性预期学派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体
系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他们认 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 行为和理性预期。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他们都会 有相应的对策来避免或化解对自己的不利,从而会造成宏观 经济政策的无效。
•20世纪50 –60年代以美国米尔顿 •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 币主义者发起了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认为,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主要是因为货 币因素的扰动造成的。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产量、就业 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 货币问题。而财政政策对经济只能起到负面作用。 •弗里德曼提出两大思想: • 其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 • 其二,短期内,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量具有更大的效应。 •这些观点后来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使凯恩斯主义在二
经济理论
经济理论作为制定经济发展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的基础,在一 个国家占据着重要地位。 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经历了大致六次重要变革,分别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 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20 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20世纪50年代的货币革命、20世纪60年代的斯 拉法革命以及70年代的理性预期革命,这些理论也是对应着不同时期的国家 政策。 我国的在建国以后的经济理论发展可分为两部分: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 后市场经济时期。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反映的是社会经济采 取的资源配置方式,使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 的一种制度安排,属于经济运行层面。具有补稳定性,以及相对 独立性与差异性。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均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其中经济制度 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直接联系,使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 系;而经济体制是一种表层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 安排。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的形式外 化经济制度。 正因为二者存在以上的关系,所以说,经济体制只是实现经 济发展、增长的一种手段,并不一定是资本主义体制一定对应着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体制下只能采用计划经济。正如马克思在哲 学部分论述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一样,二者存在的辩证统一。
3、 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第三次革命 1936年英国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使西方经济 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这也 正是“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影响所在。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 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 方法,克服了此前传统的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 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这开辟了经济学 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 法,主张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 节。
1、1776年亚当 •斯密《国富论》 -----第一次革命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批判了当时居于 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 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 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 基础,开辟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开创了经济学说史 上一个崭新的时代。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很多,并且有些计算过程过于繁琐,所有在下文 的描述和分析中,仅以经济增长的指标代替经济发展指标(暂且不 考虑值增长不发展的情况)。
经济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济发展
结论
我国的经济与西方经济在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理论、经济增长 等当面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但是我国经济政策或者经济制度的选择都是围 绕着如何能产生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如何能让经济成果惠及更多的人这 样一个角度,所以正如周恩来总理的一句名言” 求同存异”,存在着再多的 差异,也仅仅是差异而已。同时,通过分析我们的经济发展的上层建筑可 以发现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借鉴西方先进的已成型的经济理论,服务于 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中西方经济的不同,不是批判西方, 褒扬自己,而是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我们自身的状况和西方的现状,见贤而 思齐,善莫大焉。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与我国基本国情的第一次 结合,即本土经济学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全盘接受苏联模式,采用社会 主义计划经济理论,批判西方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后经济理论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