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教学论》平时练习参考答案

《物理教学论》平时练习参考答案

《物理教案论》平时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四部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角度进行分类,可将学校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能够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有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等。

★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离散趋势的量数有全距、离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等★课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影响学科课程的主要因素有社会需求,学生认知发展,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科特点等几个方面。

★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的总目标分解为三个维度进行描述,这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物理新课程由12 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

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

★.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知识方面的目标分为了解、认识、理解、应用等四个水平。

★.物理学的美主要表现形式有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

11.根据说课性质的不同,说课可以分为示范性说课、研究性说课、评比性说课、检查性说课四种类型。

★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分为经历、反应、领悟等三个水平。

★中学物理教案的基本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法、自学法、讨论法等。

★中学物理课堂教案的基本课型主要有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探究课等。

★.教案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学生,教师和教案内容。

★.物理学习过程一般包括预习、上课、复习、练习、总结等几个基本环节。

★.评价试卷质量的指标主要包括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四个方面。

★.教案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过程与方法中的“过程”应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物理学科的探究过程,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

二、简答题、论述题、计算分析题、教案设计题★★:近三年高考物理试卷<全国Ⅰ卷和新课标卷)★★.根据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描述,科学探究过程包含哪些要素?答题要点: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要素。

★★.请简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答题要点: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五个方面:<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案方式多样化。

<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物理规律课教案一般包括哪些环节?答题要点:(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2>带领学生探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4>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中学物理教案中常用的教案方法有哪几种?运用讲授法有哪些要求?答题要点:讲授法,实验法,自学法,讨论法等。

讲授法的要求为:1>讲授的内容必须处理得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2>要加强实验。

(3>讲授时要突出重点,条理清晰,语言要准确简练,能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印象,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加速对知识的理解。

(4>讲授的知识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能力。

(5>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讲授知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相信科学,热爱学习的高尚思想情操。

★★中学物理教案的原则有哪些?答题要点:<1)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2)激发学习兴趣地原则;<3)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的原则;<4)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5)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原则。

★★什么是物理概念?答题要点: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

★★为什么说物理教案论具有综合性的特征?答题要点:物理教案论具有综合性的特征表现在:<1)物理教案论知识内容的综合性。

首先,物理教案论涉及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其次,物理教案论涉及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物理教案论涉及哲学和认识方面的知识;物理教案论涉及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物理教案论涉及系统科学方面的知识。

<2)物理教案论研究的是综合性的问题。

<3)研究物理教案论要综合运用科学研究方法。

★★你认为选择和应用教案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题要点:对教案方法的选择、确定,是要有客观基础的,决不能凭教师的主观意向来决定。

教师应当根据培养目标、具体的教案内容和教案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发展水平以及学校和设备、条件,教师本人特长和经验,并针对所要解决的矛盾的特殊性等,来选择行之有效的教案方法。

无论选择那种教案方法,都应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思想品德素养。

★★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案大纲”,其实质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题要点: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案大纲”,其实质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3>从关注教师的教案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物理概念教案的要求有哪些?答题要点:物理概念的教案要求是:<1)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2)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3)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4)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5)学会运用概念。

★★请简要阐述物理教案论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答题要点:物理教案论的研究对象是物理教育领域中教与学的全部活动。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物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即回答为什么教和学的问题。

第二,物理教案内容的构成。

即回答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第三,物理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方法。

即回答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

第四,物理教案的测量与评价。

即回答教的怎么样和学的怎么样的问题。

第五,物理教案功能和价值的拓展。

即回答物理教案需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针对知识技能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的不同特点,给出了不同的可选行为动词,请你至少写出6个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答题要点:观察,收集,调查,参与,参加,参观,查阅,经历,体验,感受,尝试,交流,讨论,体会,关注,注意,关心,乐于,勇于,敢于,发展,保持,建立,形成,养成,具有,领悟,领会,思考等等★★举例说明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的关系。

答题要点: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案形式,也是教案内容的一部分,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的。

因此,在物理教案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而且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怎样进行探究。

例如:……★★请结合实例论述物理规律的教案要求。

答题要点:<1)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使学生明确研究某个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例……)<2)使学生明确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实例……)<3)使学生明确并理解研究得出的结论<实例……)<4)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实例……)<5)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实例……)<6)教案中引导学生应用物理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例……)★★请结合实例论述物理概念的教案要求。

答题要点:<1)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形成概念的概括方法。

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首先应从具体的事例出发,即通过联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列举各种事例及进行必要的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小组实验等等,使学生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

其次,在学生已有足够数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就要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概括,即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去逐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以达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在中学物理教案中,形成概念的概括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概括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如建立机械运动、功能、力的初步概念等等,就是用这种方法。

另一种是把被研究的事物的某一属性隔离出来加以研究,用另外两个<或几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加以定义,如密度、加速度、电阻、磁感应强度等概念的建立,就是用这种方法。

<2)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物理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

在概念教案中,必须使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

例如“密度”这个概念,一定要使学生懂得不同的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而同一种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一定的。

只有从这两方面来分析,才能使学生明白:对一定的物质来说,不管质量和体积的大小如何,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

这种比值不变性,就是物质的某一种本质属性的反映,叫做密度。

理解了这一点,学生就不会把看成是质量越大,密度越大;体积越大,密度越小了。

(3>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物理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

通常说的概念的适用范围就是指概念的外延,它说明概念反映的是哪些对象。

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洛仑兹力,就是力这一概念的外延。

在物理概念教案中,对一些重要的基本的物理概念,要逐步使学生了解它的外延,使学生通过对物理概念外延的了解,逐步深化和扩展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4>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的观点是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个基本观点。

在教案中,揭示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和扩展对所学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比较,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就能使学生分清不同概念所反映的不同本质属性,避免概念之间的混淆不清。

例如,在热学中,热量、温度、比热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概念,学生只有认清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三个概念。

类似的问题还有:电势与电压、速度与加速度、动量与动能、振动与波动等等。

(5>学会运用概念。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教案目的,也是概念教案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因为只有通过运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概念;同时,在运用过程中,学生对概念上的缺陷才能暴露出来,以便于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完善和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如学过“密度”这一概念后,可以向学生提问:质量是1kg的钢球,切去500g。

其密度是否变化,或许有学生回答:质量减少一半,密度就变为原来的一半了。

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质量减少一半,其体积也随之减少一半,两者的比值即密度是否与其质量的大小有关?通过这样的分析,让他们悟出密度没有变化的道理,从而加深了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的理解,同时也进行了分析方法的初步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