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美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
历史地看,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往往本身就是数学家。
最著名的如柏拉图和达·芬奇。
晚近以来,爱因斯坦、希尔伯特、罗素、冯·诺依曼等文化名人也都是20世纪数学文明的缔造者。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体系。
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对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解,单有这门课学的具体知识是不够的,哪怕你对这门科学的知识掌握得足够丰富,还需要对这门科学的整体有正确的观点,需要了解这门学科的本质。
我们的目的就是从历史的、哲学的和文化的高度给出关于数学本质的一般概念。
数学之美的面纱是慢慢揭开的,数学推理的妙谛是逐渐展现的。
这涉及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而艺术与科学的联系是天然的。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得好:“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正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
数学本身就是美学的四大构件之一。
这四大构件是,史诗、音乐、造型和数学。
因而数学教育是审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这也让我颇为震惊。
看来数学与美学还真是息息相关呀。
那么数学到底美在何处呢?
一、数学的美美在思维。
数学,一开始就以抽象的形式出现。
有些同学说数学枯燥,除了概念就是公式,毫无感情色彩。
但是如果深入的去体会数学公式、定理等知识的诞生过程,就会发现这其中所运用的数学思维是多么的令人着迷,所么的美妙。
二、数学的美美在作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
哪儿有数,哪儿有形,哪儿就少不了用数学。
数学,在改造人类生存环境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由于数学能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就有一法多用性和一理多用性,因而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人们研究任何一门自然学科都离不开数学的基本原理。
三、数学的美美在形式。
数学具有美的、和谐的形式,具有对称、平衡、比例、规则性和秩序性等特征。
而这一切特征在数学中都有具体的表现。
著名的美学规律“黄金分割”把一条线段分成长短两节,使短节和长节的比恰好等于长节与全长的比。
实践表明
这一比例是最美妙的比例。
美神维纳斯的美,关键一点是她的身材比例恰好符合黄金分割律。
由于数学是使人产生美感的基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
都有意无意的应用数学知识。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艺术活动中,随处可见有数学的形式美。
我们的房屋建筑、我们用的桌椅、甚至茶杯,都具有优美的几何形状,既美观又实用。
在教学中适当的给学生讲讲与数学形式美有关的小知识,不仅能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所以,数学也是一种美,学习数学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数学的世界,正等待着我尽情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