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组合装置专题分析将原电池和电解池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知识,是高考试卷中电化学部分的重要题型。
该类题目的考查内容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描述、溶液中离子的移动、pH 的变化以及电解质溶液的恢复、运用电子守恒处理相关数据等。
解答该类试题,透彻理解电化学原理是基础,准确判断电池种类是关键,灵活利用电子守恒是处理数据的法宝。
具体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多池串联装置中电池类型的判断(1)直接判断:非常直观明显的装置,如燃料电池、铅蓄电池等在电路中,则其他装置为电解池。
如下图中,A为原电池,B为电解池。
(2)根据电池中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判断:原电池一般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电极或一个为金属电极另一个碳棒做电极;而电解池则一般都是两个惰性电极,如两个铂电极或两个碳棒。
原电池中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之间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不能和电解质溶液自发反应。
如下图中,B为原电池,A为电解池。
(3)根据电极反应现象判断:在某些装置中根据电极反应或反应现象可判断电极,并由此判断电池类型,如图。
若C极溶解,D极上析出Cu,B极附近溶液变红,A极上放出黄绿色气体,则可知乙是原电池,D是正极, C是负极;甲是电解池, A是阳极,B是阴极。
B、D极发生还原反应,A、C极发生氧化反应。
第二步:利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在确定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后,利用有关概念作分析和判断,如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描述、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pH的变化及电解质溶液的恢复等。
只要按照各自的规律分析即可。
第三步:串联装置中的数据处理原电池和电解池综合装置的有关计算的根本依据就是电子转移的守恒,分析时要注意两点:①串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②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在此基础上分析处理其他各种数据。
上图中,装置甲是原电池,装置乙是电解池,若电路中有0.2 mol 电子转移,则Zn极溶解6.5 g,Cu极上析出H22.24 L(标准状况),Pt极上析出Cl20.1 mol,C极上析出Cu 6.4 g。
甲池中H+被还原,产生H2,负极Zn氧化生成ZnSO4溶液,pH变大;乙池中是电解CuCl2溶液,由于Cu2+浓度的减小使溶液pH微弱增大,电解后再加入适量CuCl2固体可使溶液复原。
【典例解析】1.烧杯A中盛放0.1 mol/L的H2SO4溶液,烧杯B中盛放0.1 mol/L的CuCl2溶液(两种溶液均足量),组成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原电池,B为电解池B.A为电解池,B为原电池C.当A烧杯中产生0.1 mol气体时,B烧杯中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也为0.1 molD.经过一段时间,B烧杯中溶液的pH增大解析:选B 构成A装置的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两电极均浸在电解质溶液中,两极形成了闭合回路,所以A装置为原电池装置,且A装置为B装置提供电能。
A装置中的电极反应式:正极:2H++2e-===H2↑,负极:Fe-2e-===Fe2+。
B装置中的电极反应式:阴极:Cu2++2e-===Cu,阳极:2Cl--2e-===Cl2↑。
装置B是电解氯化铜溶液,铜离子浓度减小,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 增大。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
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池为________(填“原电池”“电解池”或“电镀池”),通入CH 3OH 电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池中A(石墨)电极的名称为________(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乙池中B 极质量增加5.40 g 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 2的体积为________mL(标准状况),丙池中________极析出________g 铜。
(4)若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NaCl 溶液,电键闭合一段时间后,甲中溶液的pH 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丙中溶液的pH 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 (1)甲池为原电池,通入CH 3OH 的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H 3OH -6e -+8OH -===CO 2-3+6H 2O 。
(2)乙池中为用惰性电极电解AgNO 3溶液,其中A 作阳极,B 作阴极,总反应为:4AgNO 3+2H 2O 电解,4Ag +O 2↑+4HNO 3。
(3)根据各电极上转移的电子相同,则n (Ag)=4n (O 2)=2n (Cu),故V (O 2)=14×5.40108×22.4 L=0.28 L =280 mL ,m (Cu)=12×5.40108×64 g=1.60 g 。
(4)若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NaCl 溶液,根据丙中总反应2NaCl +2H 2O=====电解2NaOH+H 2↑+Cl 2↑,溶液pH 增大,而甲中总反应为2CH 3OH +3O 2+4KOH===2K 2CO 3+6H 2O ,溶液pH 减小。
[答案] (1)原电池 CH 3OH -6e -+8OH -===CO 2-3+6H 2O (2)阳极 4AgNO 3+2H 2O 电解,4Ag +O 2↑+4HNO 3 (3)280 D 1.6 (4)减小 增大专项训练1. (2014·广东高考)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 ,其他均为Cu ,则( )A.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Ⅱ逐渐溶解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2e-===Cu解析:选A 当多个池串联时,两电极材料活泼性相差大的作原电池,其他池作电解池,由此可知图示中左边两池组成原电池,右边组成电解池。
A项,电子移动方向:电极Ⅰ→○A →电极Ⅳ,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A正确。
B项,原电池负极在工作中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项,原电池正极为得电子极,铜离子在电极Ⅱ上得电子,生成铜单质,该电极质量逐渐增大,C错误。
D项,电解池中阳极为非惰性电极时,电极本身失电子,形成离子进入溶液中,因为电极Ⅱ为正极,因此电极Ⅲ为电解池的阳极,其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D错误。
2.(2014·天津高考)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Li1-x CoO2放电充电C+LiCoO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放电充电Li2S。
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右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解析:选B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阳离子Li+向正极移动,A错误。
锂硫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Li,B正确。
电池的比能量是指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多少,两种电池材料不同,显然其比能量不同,C错误。
由图可知,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为C和LiCoO2,应为该电池放电完全所得产物,而锂硫电池的电极材料为Li和S,应为充电完全所得产物,故此时不是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的过程,D错误。
3.(2015·江苏高考·10)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H4+H2O3H2+CO,每消耗1 mol CH4转移12 mol电子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C.电池工作时,C向电极B移动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解析】选D。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每有1 mol甲烷参与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 mol,A项错误;因为电解质为熔融态的碳酸盐,所以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C H2O +CO2,B项错误;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极A是负极,电极B是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碳酸根离子向负极移动(A电极),C项错误;电极B上氧气得电子与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碳酸根离子,因此电极反应式为O2+4e-+2CO22C,D项正确。
4.(2015·扬州调研)如图所示,将两烧杯中电极用导线相连,四个电极分别为Mg、Al、Pt、C。
当闭合开关S后,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B.Al、Pt两极有H2产生C.甲池pH减小,乙池pH不变D.Mg、C两极生成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恰好完全反应解析:选D 甲池Al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为原电池,乙池Pt、C均不与NaOH溶液反应,故乙池为电解池,电流表指针偏转。
甲池中Mg为正极,产生H2,Al为负极溶解,Pt作阴极产生H2,C作阳极产生O2,甲池消耗NaOH,pH减小,乙池消耗水,pH增大。
根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则Mg、C两极产生的O2、H2体积比为1∶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完全反应。
5.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
研读下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K 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PbSO4+2H2O-2e-===PbO2+4H++SO2-4B. 当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 molC. K闭合时,Ⅱ中SO2-4向c电极迁移D. K闭合一段时间后,Ⅱ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解析:选C 选项A,K闭合时Ⅰ为原电池,Ⅱ为电解池,Ⅱ中发生充电反应,d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其反应式为PbSO4+ 2H2O -2e- === PbO2+ 4H++ SO2-4正确。
选项B,在上述总反应式中,得失电子总数为2e-,当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可以计算出Ⅰ中消耗的硫酸的量为0.2 mol,正确。
选项C,K闭合时d是阳极,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错误。
选项D,K闭合一段时间,也就是充电一段时间后Ⅱ可以作为原电池,由于c表面生成Pb,放电时做电源的负极,d表面生成PbO2,做电源的正极,所以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