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商务发展与瓶颈

电子商务发展与瓶颈

对电子商务发展状况的研究
​——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瓶颈的研究当上网已经不再成为一种时尚,当网上交易已经走进大众的生活,当人们开始垂涎于网络上一件件特价的商品时,我们开始与电子商务越来越紧密。

我们的视线也不断关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接下来就是我对电子商务发展状况的一个概述:
电子商务包含了两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

一般来说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指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

广义而言,电子商务还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种内部业务的电子化。

电子商务可被看作是一种现代化的商业和行政作业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消费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快信息交流以支持决策。

电子商务可以包括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各项社会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充实和扩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开拓出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信息世界的核心,也是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具有无法预测的增长前景。

电子商务还将构筑二十一世纪新型的经济贸易框架。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虽然目前还不能预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何时能成为主流模式,但电子商务的市场发展潜力是无穷的,因为:一方面,潜在消费者的发展速度惊人。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到2002年底,全球英特网用户已达6.5亿之众。

在中国,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6月底,上网用户已达到68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8.5%,而1997年10月首次调查结果只有62万,几年间增长了109。

7倍。

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是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而更多
的则是这个快速发展市场的潜在消费者。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

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Forrester估计,2002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大约为22935亿美元,到2006年将可能达到12。

8万亿美元,占全球零售额的18%,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

美国是电子商务应用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发展趋势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2001年,尽管美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全美零售额中的比例仍低于3%,但类似软件、旅游和音乐制品这些商品及服务的网上交易B2C部分已占到这部分交易额的18%左右,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出现。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引用Anderson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03年底,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B2B 和B2C的交易总额将可能达到40亿美元之巨,B2B的年均增速为194%,而B2C的是274%,其增速呈倍数增长。

当今世界,除电子商务市场以外,其他任何市场都难有如此高的增长率,因此,其市场前景极为可观。

目前,我国也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技术,可是却任然面对很多的问题。

例如:
 2010年的中国电子商务从发展进程上看完全是风驰电掣、策马奔腾,仅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就为1210亿元。

垂直B2C 向行业型转化,行业B2C向门户型转化,又加入了团购、SNS的模式,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的海量投入。

国内的网民更是形成了网购习惯,各网站都培养出了忠诚用户。

整个B2C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真可谓“风声水起”。

然而在实际的市场格局中却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和遗憾,这些不足之处是B2C不愿意正视又客观存在的。

一:人才的匮乏
“最宝贵的是人才”不仅是一句搞笑的电影台词,更不是一个象征性的
企业文化,而是实实在在影响和限制了中国电商发展的潜要素。

将中国电商比喻成奥迪Q7的话,那么人才供给的发动机却只达到了大众汽车的驱动需求。

这绝不是空穴来风和危言耸听,虽然国内各大院校都成立
了“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物流专业”。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这些莘莘学子们真的在学校学到了什么,在中国这种极特殊的电商环境中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完全是个谜一样的未知数。

外资的大手笔投入、各大城市政府的强力扶持、国内投资的前赴后继,使2010年的电商发展太过迅速。

让很多互联人都还没有反映过来,电商就已经暴红暴红的了。

无数的电子商城拔地而起,似茂林般密布。

这时高级的运营人才、市场人才、技术人才,出现了巨大的“供求荒”。

原因很简单,几年来中国电商的先锋人士们大多功成名就或者借机雄起,再不然就是有了不错的东家。

而新兴的第三梯队,显然还无法承担过重的担子。

作者这样一个普通的电商工作者,都曾一周内接到17个不同猎头公司的电话。

在如此状态下的电商企业,难免退而求其次,将要求降低、指标减少,以实现快速运营,抢占市场阵地为首要目标。

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只能用“淡定”二字来形容了。

二:缺少大量的货源
中国的电商现今也仍然存在着这一尴尬情况。

这一点,曾有多个经营传统行业的老板表示了疑惑。

中国地大物流,商品丰富,种类齐全,中国电商怎么可能缺少货源?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情况,众所周知电子商城的商品价格比线下渠道低,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大众的消费习惯、培养网民消费忠诚度。

再加上销售的商品没有地域限制,目标群体大同,导致商品价格的完全透明,这时候B2C就必须选择“赔本赚吆喝”。

“京东商
城”上曾经有多款手机是低于采购价出售,就是为了占领市场,这种情况在电商竞争中非常普遍。

在这种价格透明的状态下,就要求商城必须找到最有优势、成本最低、质量最好的供货商家。

看起来仍然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有钱不愁采购不到好商品。

但是,由于具备这些条件的优质供货商和厂家,基本都有着相对稳定的传统销售渠道和长期合作的代理分销商。

一来受到生产能力的限制,必须先要保证传统分销商的货源供给,这就很难保证B2C的一次性爆发型采购。

二来B2C的零售价格远低于传统渠道,采购价格自然就会疯狂压价,很多供货商觉得和B2C合作利润太低,得不偿失。

也就导致电商行业出现了大B2C的“抢货”行为。

三:盈利的不足
电商的盈利模式简洁明了,就是赚取商品差价。

不可否认,众多的大小电商,在和协的2010都狠狠的捞到了几桶金。

但是由于上述的因素影响,商品价格不得不低于线下价格,甚至为了实现全年流水目标,可以不惜一切的低于同类平台的销售价格。

这种状态下,导致着电商简单的盈利模式,却有着巨大的复杂型危险。

但并不能掩饰尴尬的实际情况,很多电商在年收入几百万、上千万甚至几个亿的流水背后,得到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利润,甚至有电商是“流水光鲜,利润羞涩”。

与线下渠道销售商品的“30-300%”的平均毛利率相比,电商的毛利很少超过15%.一但扣除人工和昂贵的市场宣传成本后,很多电商的盈利毛利率就会变成“负数”。

而且更令人恐怖和担忧的就是,电购的网民通常选择不要发票,这也是电商可以保持商低价格出售的重要原因。

可如果有朝一日国家强制要
求,所有网络商品必须按标准税率缴纳税款。

那么,中国的电商到底能存活几家?只能代表所有电商人一起“祝福”了。

四:经营模式的陈旧
中国人民流传最渊远的传统就是“跟风”,这个习惯不能说好或坏。

只能说用在电商环境中,确实是让人紧张又揪心。

团购的“流星雨效果”在这里就不再重述,它已经是很多电商企业“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中国互联网虽然永远需要创业者、需要开拓者。

可如果那些中、小型团购网站和完全不理解电商的小投资人,能稍冷静几个月或者稍稍沉淀一下再介入,国家是否会政策干涉“团购”也就尚未可知了。

透过团购看B2C模式,就不难看出:太多的行业型B2C纷纷向门户型冲锋,产品的类型不再是专而精,都是大而全。

想涉足电商的人不敢模仿又无法模仿,这时出现了国外的“团购”这种短小精悍的模式,自然就出现了“狼多肉少”、“一呼百应”的结果了。

在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上,只要我们冷静分析,那么,在中国这样那个庞大的客户群的基础上,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一定会在未来世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