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雎不辱使命》精典练习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精典练习及答案

《唐局不辱使命》练习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2、仓鹰击于殿上:3、因使唐雎使于秦: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以头抢地尔:6、故不错意也:7、轻寡人与:8、虽千里不敢易:9、请广于君: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11、岂直五百里哉!()() 12、长跪而谢之曰()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长跪而谢之。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5.岂直五百里哉?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4.唐雎面对秦王以相威胁时,他以作答,列举、、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②岂直五百里哉?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

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为国献身的人。

7.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8.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9.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0.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

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

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1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不能。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唐局不辱使命》练习答案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在3、因使唐雎使于秦:到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5、以头抢地尔:用6、故不错意也:所以7、轻寡人与:疑问语气词8、虽千里不敢易:即使9、请广于君:扩充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派遣)(出使)11、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是)12、长跪而谢之曰(道歉)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以大换小,这非常好。

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不敢交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的实力吗?3.长跪而谢之。

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5.岂直五百里哉?何况只是五百里呢?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摘掉帽子,脱光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意思:置意。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意思:青色。

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D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4.唐雎面对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胁时,他以布衣之士之怒作答,列举专诸、聂政、要离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有胆有识、正气凛然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疑问语气呢②岂直五百里哉?疑问语气呢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吗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

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4.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简析表达作用?)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5.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6.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7.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为国献身的人。

8.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唐雎威然不惧。

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9、唐雎列举三位“士”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事例,说明“士之怒”与“庸夫之怒”的区别,他们的刺杀都是顺应天意。

暗示自己将要效法他们,以此震慑秦王,让秦王放弃“易地”的要求,不辱使命。

表现了唐雎大义凛然、敢于为国献身的精神10.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说明秦王害怕了。

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有勇有谋、敢于斗争的精神。

1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4分)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②与臣而将四矣。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①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12.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色厉内茬的特点。

(2分)1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2分)12.(2分)怫然怒色挠13.(2分)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

(1分)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

(1分)(意近即可)14.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5.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____语言(或“对话”)描写。

(1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4)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16.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

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

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17.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不能。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