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学习]中考历史 热点专题十二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

[推荐学习]中考历史 热点专题十二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
专题概述
纵观古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因素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普遍真理。

随着科技在各方面的运用,特别是随着中国第一艘航母下海,辽宁号首降成功,神舟系列成功发射等,使中国的国防建设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要特别关注与科技及中国国防力量建设相关的时政热点图片及材料,同时要注意科技革命、科技理论与中国的关系等相关历史史实。

,知识清单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科学家及科技成就
三次科技革命
概念解读: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合称。

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技术革命;而技术革命是科学革命的结果,先进的技术及其应用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
推动世界近代科技发展的科学家
思品部分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时代的进步。

2.我国国防力量的加强及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之间的联系。

3.要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综合部分
1.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随着国防力量等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联系科技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进行史政结合。

3.通过我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精神进行结合。

拓展延伸
1.詹天佑、侯德榜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化学家侯德榜为救国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2.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有哪些消极影响? (1)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机、坦克、毒气弹等;二战中的原子弹。

(2)环境问题:大量生活垃圾、废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3)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4)其他问题: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1)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3)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4)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4.中国应如何应对科技革命?
(1)科技革命对中国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5.三次科技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

6.近代西方科技领先的原因?
(1)14、15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3)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与巩固,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4)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能力提升
1.(2015张家口9中模拟)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瓦特 ,图二 卡尔·本茨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做出了怎样的发明创造?
2.(2015秦皇岛海港区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5年9月20日,以“制器之器”为目标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虹口原美商旗记铁厂设立。

除了开设当年投资约25万两的费用之外,其后主要经费来自于淮军的军费,1867年曾国藩获得许可从上海海关取得百分之十的关税作为制造局的经费。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机器设备及主要原材料基本上依赖进口,但通过中国近代第一批科学家和技术工人的努力,也创造出许多“中国第一”:1868年8月,它制造出中国第一艘新式轮船;1878年制造出中国第一架钢制火炮;1891年生产出中国第一炉钢水、第一磅无烟火药;江南制造局底下雇用了大量的中国工人,包括满人和汉人,这些工人成为中国近代最早形成的一批技术工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除了机械的制造之外,另附设有广方言馆(即语言学校,原设于1863年,1869年并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以及工艺学堂,用以介绍西方知识,以及培养语言和科技人才。

材料二民国成立后,江南船坞更名为江南造船所,进入第二次业务发展高潮。

1918年,江南造船所承造美国政府的4艘万吨级木甲运输舰,两年后完工交货。

这是中国造船业有史以来的最大工程,……由此,江南造船所在造船数量、吨位等几个方面,均超过了当时在上海造船业处于垄断地位的美商耶松船厂。

……然而好景不长,从淞沪抗战开始,江南制造所所在区域便成为日军轰炸的重灾区。

1938年江南造船所被日军侵占,其后一直未能收复。

1949年国民党撤离上海时,将此处的船坞、船台、发电机和主要车间炸毁,更使其丧失了基本生产能力。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内部原因分别是什么?
3.(2016原创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

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

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全球通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这一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