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化管理:构筑无缝衔接的学校安全工作网
学校安全工作之重,重于泰山。
做好安全工作,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一件“积德行善”的大好事。
为此,我们进行学校安全工作流程化管理的实践探索,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全员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实行严密的流程化管理,落实学校各项安全制度和各岗位安全职责,构筑了无缝衔接的学校安全工作网络。
一、营造安全教育大环境,增强安全意识
1.安全教育时时讲
安全重在预防。
在“关爱生命,无险防险,升级防范,常备不懈”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推行“1530”安全教育法,即“每天放学前一分钟、周末放学前五分钟、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对学生开展安全警示教育。
各学校和幼儿园结合自身特点、季节特点和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制定安全教育流程,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把讲授内容记录在班级的“1530”安全教育记录簿中。
2.安全教育人人讲
为了让干部教师“会讲”我们把安全培训列入全年干训、师训和校本培训计划,在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新教师的培训中,都专门设置了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
我们还给全市所有班主任下发了《市民防灾应急手册》,普及安全常识。
我们规定:市、县(区)两级安全教育干部每学期为基层授课不少于两次;学校校长每学期给全体教职工做一次校园安全形势报告,分管校长给全体教职工做一次安全讲座,学校安全教育干部开展班主任安全培训不少于两次;每年定期对安全教育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促进安保人员专业化。
3.安全教育结合主题讲
学校利用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月、“防灾减灾日”、“消防日”,以及国旗下讲话、主题团队会、社会实践等各种契机,通过举办法制报告会、防震示范校评比、开办消防知识讲座、组织收听收看应急管理知识讲座、发放安全教育相关书籍和光盘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对学生进行防汛、防雷、防溺水、防火、防震、防盗、防触电、防煤气中毒和交通安全等知识教育,使安全教育更加生动、丰富、全面。
2009年初,针对师生心理问题日益成为安全隐患的现状,我们确立了“加强学生
心理监护机制建设,促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研究”的课题,全市11个区县的89所学校、827名教师参加研究。
目前,各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了团体心理辅导。
4.安全教育进课堂
我们要求学校让安全教育进入课堂,做到五个“落实”列入教学计划,每两周一课时,做到课程落实;统一免费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安全教育教材,做到教材落实;开展安全教育课题研究、优质课评选,做到教学科研手段落实;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做到课堂渗透的落实;抓好安全课程开设情况检查,组织师生安全知识考核,做到效果落实。
安全教育课开设情况已列入规范化学校达标验收的必查内容之一。
5.安全教育主动讲
我们每年召开新闻媒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面会,积极参与广播电台“政务热线”、“12345”市民热线答复,进行校园安全工作情况通报、安全预警;在教育电视台开辟“中小学安全教育”专栏,组织“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大众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普及安全知识;落实校园“三有一开展”工作:学校有固定的安全教育宣传栏,关键部位有警示语,有疏散逃生示意图,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这些行动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有效增强了各界人士的安全预防意识。
6.安全预案常演练
我们加强安全预案的应急演练,积极开展安全避险和自救演练,学校和幼儿园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安全演练,在演练中做到有专业指导、有演练预案、有过程检查、有事后总结、有信息反馈。
演练覆盖全体师生,保证演练质量和水平。
推行流程化管理,让人人都成为安全负责人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提出了“零事故”的工作目标和“零责任”的工作要求。
“零事故”是指通过严密的工作,尽量减少直至不发生安全事故;“零责任”指通过教职工的尽职尽责,实现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零责任”
1.狠抓安全制度建设,全面推行“痕迹化管理”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在安全管理方面全面推行
“瘾迹化管理”,制定了学校安全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学校对开展的工作留有文书和电子档案。
如电子机械工程学校关于饮食安全的工作制度就有25条。
这些“有迹可
2
(1)“人防”发展专业安保力量
在“人防”建设方面,学校建立了由校长负责、家长委员会代表参加的校内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并设立保卫机构,根据学校规模和实际需求,配备专职安全保卫人员。
保安工资由市、县(区)财政支付。
我们规定:规模在500人以内的学校,至少配备两名安全保卫人员;规模在500人至1000人的学校,至少配备三名安全保卫人员;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学校,按照不低于新增加学生数的2%。
增配安全保卫人员。
我们还与市公安局一起,加强了学校保安的上岗培训,对涉及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岗位技能等进行专业培训,做到保安全员持证上岗;学校对保安进行日常培训,提高保安的实战能力。
现在,学校和幼儿园普遍设立了校园警务室、治安岗亭,专职保安人员和法制副校长也全部配备到位。
(2)“物防”配置专业安全设施
在“物防”建设方面,全市各学校和幼儿园普遍配齐校园安保器械,购置了钢叉、电警棍、橡胶警棍、木棍等器材,部分学校还购买了防割手套、防割服、对讲机、催泪瓦斯、勾脚叉,安装了巡更机等设备,特殊教育中心还为残疾学生专门配备了宿舍紧急叫醒、呼叫系统和消防专用防盗网。
(3)“技防”引进最新的安防技术
在“技防”建设方面,我们与市公安局联合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报警监控联网系统建设标准》,实施“技防设施建设达标工程”,各学校和幼儿园普遍安装了校园监控摄像头、红外线报警器、一键报警、周界报警装置,对重点部位、重点房舍进行重点监控,并逐步实现与当地公安机关的视频监控联网。
一旦出现险情,派出所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快速出警。
2.建立有效的财政投入和综合治理机制
为支持学校建立安全体系,市、县(区)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
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作为直属学校的安全专项资金,拿出近400万元为全市70万名中小学生投保校方责任险,以提高学校防范风险和有效化解风险的能力。
我们还形成了市综治部门牵头,教育、公安、司法、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文化、卫生、工商行政管理、新闻出版、气象、地震、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实行上下联动机制,形成了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学校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大格局,确保校园安全。
3.整合家庭和社会资源,形成学生安全工作合力学校主动联系家长、社会,形成学生安全工作合力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组织学生身体状况摸底,建立学生重大疾病家长报告制度,并通报班主任、体育教师和学校医务人员,建立学生重大疾病档案,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适当关注;建立家长委员会,及时将学校的安全规定、安全警示以及学生在校的表现和身心健康状况告知家长;加强与所在社区治安等部门的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建立联动机制。
校园安全实现了保安持证上岗、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家长维护、社区参与、交警维持交通、民警保障安全的良好态势,建立了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