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人类社会
的内在矛盾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国家的存
在
2.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科学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
A.批判其错误观点
B.吸收其合理思想
C.把二者结合起来
D.批判地继承
3. 相对静止是指
A.物质绝对不动
B.物质永恒不变
C.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D.物质运动的普遍状态
4.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意识
A.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D.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
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6.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是什么观点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
7.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
方面
8.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
谣: ”钉子缺, 蹄铁卸, 战马蹶; 战马蹶, 骑士绝; 骑士绝, 战事折; 战事折, 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9. 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个人的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
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10.”没有革命的理论, 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
演绎方法
1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
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
发展的总趋势
1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纯粹是必然的
B. 有些人是必然的, 有些人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 又是偶然的
D. 纯粹是偶然的
15.”手推磨产生的封建主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
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17.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 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