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图所示区域为我国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 关于图所示区域的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为华北平原、②为黄土高原 B. ①为黄土高原、②为华北平原
C. ①②都位于第二阶梯 D. 该地区地势东高西低
3. 读图,判断①处的传统民居是
A. 蒙古包 B. 吊脚楼 C. 窑洞D. 土楼
4. 下列地理描述与其对应的地形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 “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B. “千沟万壑”——东北平原
C. “沙漠广布”——四川盆地D. “黑土广布”——黄土高原
5. 下图展示的地形区是
A. 内蒙古高原 B. 黄土高原
B. C. 云贵高原 D. 青藏高原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图示阴影范围地区是()
A. 长白山区 B. 黄土高原
C. 华北平原 D. 东北平原
7. 造成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退耕还林还草B. 植被遭到人为破坏
C. 黄土土质疏松D. 降水集中,多暴雨
8. 针对该地地表现状,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③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 ④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史料记载,数百年前,图示甲地区为一片茂密的森林草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往日的优美环境现已面目全非。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 甲地区是
A. 云贵高原 B. 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10. 制约甲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
A. 寒潮和台风 B. 火山和地震
C. 滑坡和泥石流 D. 干旱和水土流失
11. 要实现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是
A. 提高粮食产量 B. 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C. 大力发展交通 D. 大力发展旅游业
12. 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是()
A. 植树种草 B. 修建水库 C. 打坝淤地 D. 修建梯田
读下面甲、乙两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甲地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开阔坦荡 B. 黄沙万里 C. 千沟万壑 D. 雪峰连绵
14. 形成乙地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 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 B. 河流携带甲地泥沙在此沉积
C. 黄河上游大量引水灌溉 D. 我国北方沙尘暴频繁
15. 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即“黄土风情”。下列不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A. 安塞腰鼓 B. 青稞酒 C. 信天游 D. 窑洞
16. 有关黄河开发与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套平原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成为“塞上江南”
B. 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C. 下游“地上河”易发生洪水灾害,应开挖新河
D. 黄河水运价值巨大,已成为北方地区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17. 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梁、峁等B. 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C. 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D. 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18. 关于我国的四大高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蒙古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
B.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显著
C.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D. 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19. 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气候湿热,红土广布 B. 塬、墚、峁黄土地貌分布广泛
C. 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D. 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20.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A.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B.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D. 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作等
二、综合题
21. 读黄土高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黄土高原的成因,得到广泛认同的说法是“____”。
(2)中华民族的母亲河A是____河。
(3)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B____(山脉名称)。
(4)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____。
(5)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____。(填字母)
A.海啸 B.污染C.水土流失D.地震
22. 读图回答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B.___________ (山脉)D.___________ (河流)
(2)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从四大地理区域位置看, 位于___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阶梯。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护的主要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A2、B3、C【解析】略
4、【答案】A【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各地形区的地理特色,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熟记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平原为主,地势地平,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被称为“鱼米之乡;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天府之国”指的是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黑土广布指的是东北平原。 故选A。
5、【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黄土高原西起甘肃境内祁连山东端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南抵秦岭,北隔长城与内蒙古高原相连。黄土高原上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覆盖着深厚的黄土,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高原上黄土层厚度一般在50~80米,厚的地方超过100米。黄土高原在降雨比较集中的气候条件下,加上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强烈的流水侵蚀,造成了特殊的黄土沟谷地形与塬、墚、峁等,造成了高原上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形特点。黄土高原面积广阔,黄土层深厚,发育着独特的黄土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严重,均为世所罕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B 7、B 8、C【解析】6.【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由图可知,图中阴影范围表示的是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B对,ACD错。故选B。
7、.【分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等((自然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人为原因),导致植被破坏严重。综合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分析】
本题考查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可采取的措施有: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等,而不应该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 。综合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B 10、D 1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土高原的位置。甲位于黄河的中游地区,属于黄土高原。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要牢记。甲地区是黄土高原,该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位于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制约其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干旱。故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要理解记忆。黄土高原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近几十年来,通过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的整治,这里的生态环境逐渐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不少地方已满目青翠,林茂粮丰,摆脱了昔日的贫困局面。故 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夏季多暴雨造成水土流失。植树种草、修挡土坝、修筑梯田、建设水库,都能防止水土流失。结合题干问题,B、C、D选项为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A选项为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故选A。
13、C 14、B 15、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对,ABD错。故选C。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黄河的水文特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黄河的水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由图可知,黄河中游由于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大增,到了黄河下游,由于河道变宽,流速减缓,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淤积,从而形成图中(乙地)地上河的景观,B对,ACD错。故选B。
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的文化,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黄土高原的文化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由题意可知,安塞腰鼓、信天游、窑洞都属于黄土高原的“黄土风情”,青稞酒不是黄土高原的“黄土风情”,B对,ACD错。故选B。
16.【答案】B【解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