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素养与能力提升

教师素养与能力提升

践者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分为三个阶
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柏林那:新手阶段、熟练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
专家阶段
我国学者将教师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职业定向 职业适应 职业调整 职业成熟
准教师 初任教师 合格教师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 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主、地域、经济状况、家庭 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 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思想
1.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2.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3.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骨干教师 专家型或 研究型教师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1.接受系统的职前教育 2.接受各类在职培训 3.做反思的实践者,在教育实践中研究教育
(三)在教育实践中获得专业发展 1.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2.专业知识学习 3.做反思的实践者 4.在行动研究中获得专业发展
三、教育公正与学生发展
1.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的基本原 则
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2.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差异性:性别、民族、地域、家庭背景、身心发展水平 3.教育公正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充分发展 4.教育分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三节 教师观
(三)学生是完整的人,要将学生作为整体对待 1.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 2.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各方面也有具体的完整构

(四)学生是独特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所有人按平均水平发展 3.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4.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考纲: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
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
决心Βιβλιοθήκη 一、教师的角色 1.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 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
教师职业素养与能 力提升
教育学部分
REPORT
教育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章节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教师职业理念
2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第三章
教育法律法规
2
第四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4
第五章
中学德育
2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2
第七章
教学技能提升
2
第一章 教师职业理念 教师职业
教育
社会

第一章 教师职业理念
教育观
教师观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1.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的人 2.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 3.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动发展可能性的人
学生观
第一节 教育观
考纲(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纲):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特征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方向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及方法
(二)素质教育实施的方法 1.中学教师成为素质教育者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4.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第二节 学生观
考纲: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 的全面发展为本。
二、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及方法
(一)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
任工作
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转变
1.教室是实验室。 2.课程是经验。 3.教材是范例。 4.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 5.教师即研究者。 6.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7.家长是教育伙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