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肖瓦尔特创作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作《她们自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
弗恩的英国女性小说家》不同于埃伦莫尔斯等女权主义批评人士的观点,她认为女性文学传统是源源持续的,不是由仅有的几位著名作家
实现的,这其中还包括名贯古今的作家和被历史遗忘的普通作家。


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历史上某些女性作家走红一时、转瞬即逝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事实被人们遗忘,造成历代女作家无法搜寻到属
于她们自己的成长历史,因此不得不重新翻看过去,反复地提醒和告
诫自己,女性应当充分增强自己的女性意识。

透过维多利亚时代到现
在的英国小说来挖掘女性文学的历史特点,补充几位女性主义代表作
家之间的差距与不同。

该书影响深刻,被赋予“时代杰作”之称,其
根本原因在于作品将长期被人们遗忘的英国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重读,在继承前人女性作家的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进行重新剖析,符
合时代潮流,并且手法独到。

与此同时,该书将女性文学传统视为一
种“亚文化群体文学”,并指出,女性作家创作受亚文化影响深刻,
具有一定意义。

总体而言,可将女性作家的作品划分为三个阶段。


中最受关注的是女性阶段的创作,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史实方面,
都对女性文学史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女性批评要求通过女性自身的
努力重新建立女性文学传统,重新书写女性历史。

女性作家们的友好
情谊由此显现,她们呼吁当代妇女增强沟通和联系,携手摆脱父权中
心文化的捆绑与束缚。

“女性文学被称之为亚文学,仅仅一个‘亚’
字就决定了女性在创作时必须顺从、依附于男性的知识、智慧和力量。

肖瓦尔特提出了女性的理想化境界,即女性拥有很多金钱,并根据男
性的工作量付给他们酬劳。

当然这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想法,所以肖瓦
尔特也提到了双性同体,即沃尔夫在《自己的一间屋》中提出的男女
双性同体论。


肖瓦尔特认为,女性批评重点在身为作者的妇女,对妇女创作的文学
的发展变化和结构分类进行分析。

女性的心理学、语言学等相关问题
都在女性批评课题中进行了解释说明,少数女性作家或女性团体创作
进程、文学史等课题也有所涉及。

毫无疑问,对特定的某些作家及作
品的研究也必然包含其中。

这种批评方法立足于女性创作,关注妇女
亚文化群的批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核心强调的正是这种批评理念。

学界常常引用肖瓦尔特对女权主义文论的分类,甚至可以说肖瓦尔特
的这一分类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与肯定。

她的分类清晰又不失理论
色彩,使女性的研读和诠释更具合理性,并说明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是
独立存有的,与男性理论之间并不存有任何瓜葛。

肖瓦尔特的女权主
义思想主张重视女性经验的中心地位,强调女权主义批评的现实性和
批判性意义,她的理论著作在女性文学发展及妇女解放领域发挥了积
极的作用。

在其代表作品《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肖瓦尔特认为女性
作为社会群体中的半数,应当重新而深入地思考“亚文化群体”这一
概念。

“多数女性形象是由男性作家塑造和表现的,女性在作品中的
地位在很大水准上也是由男性作家赋予的,女性成为被描述的对象、
审美的客体或男性某种情感的载体。

毫无疑问,女性在传统西方父权
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发展中的角色扮演很大水准上受到男性整体历史
的影响,而当女性融入到文学中时,还要更多地受到作家个人审美标
准的影响。

”肖瓦尔特则在自己的作品中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这
部《她们自己的文学》被视为她的代表作。

与此同时,她本身也凭这
部作品跻身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界的佼佼者。

肖瓦尔特经过长期分析与研究,赞同并鼓励女性文学要在文学领域绽
放自己独特的光彩。

肖瓦尔特就文学亚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亚文化发展经历较长时间对传统模式的追逐与效仿,对艺术衡
量标尺和社会人物观念的内化,然后才能反对这些标准和价值观,并
倡导实现少数派的权利和价值观以及争取自主权,最后摆脱依赖于对
立面之后向内在转化,对自我身份进行认知与探寻。

这一论点建立在
一种假设的基础上,“对于英国妇女来说,女性亚文化群(thefemalesubculture)首先产生于一种共同的、持续变得羞羞答答
的和仪式化了的身体体验……整个女性性生活系统——形成一种必须
隐瞒起来的生活习惯。

”基于亚文化的分段理论所提及的“三个阶段”学说充分体现了肖瓦尔特对女权主义批评所作出的贡献和努力。

1840
年到1880年的第一阶段的标志就是很多女作家不敢使用自己的真实名字,怕遭到批评家的批判,经常冠以男作家的名号,例如乔治艾略特。

1880年到1920年的第二阶段表达了对男性文化的敌意,开始具有反抗意识,作品中提倡了男女分离的乌托邦色彩,全面否定男性文学。


在1920年至今的“女人”阶段是女性自我探索阶段,抛开了以往的模
仿和对抗模式,真正开启了女性自我寻求之路。

因为女性过于敏感,并无法摆脱传统束缚,但是又本着女性的洞察力
矛盾地生活着,最终,由最初软弱的女性步入女权阶段,继而进入自
我寻求阶段,此阶段与肖瓦尔特的理论完全吻合。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以前说过:“我十分惊奇地发觉,为数众多的妇女都有着完全相同的
经历。

她们不但要进行生产工作,还担任着生儿育女的责任,因而变
得疲惫不堪。

”肖瓦尔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提出,作为母亲而
感到精神上的满足,而作为家庭主妇却难以施展个性。

女性正是处于
这样的压抑下,最终无法忍受,从而开始寻找自己的追求。

肖瓦尔特
后来描绘的女性作者作品中都谈到了爱与性的分离,母性在女性的事
业与价值的自我实现的相关作用下,她们的目光最能够察觉女性内心
情绪的微妙变化,极具亲和力与说服力。

不仅如此,此阶段的作者试图去理解男性的立场观点,去考察全社会、全世界的正义与公平问题。

综上所述,肖瓦尔特的思想意识更强调女
性应当建立起符合女性发展的、不同于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即建构
符合时代的属于女性独有的文学批评环境,为女性文学发展提供平台
和新方法,摒弃传统以男性为书写模式的文学概念,从男性为主体的
文学时代中解脱出来,让女性文学在文学界中独树一帜。

肖瓦尔特的
女权主义坚持强调妇女经验的中心地位,提出重视女权主义批评的现
实意义,通过自己的著作推动了女性文学及女性解放的进程与发展。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