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八个遗憾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八个遗憾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八个遗憾
平和之气,这就是我为什么欣赏朝日新闻那个点评的原因。

人应当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他人的不安与批判?舒展如行云流水的太极、悠然如空谷足音的古琴——从这些里,或许能找到答案。

是含而不露的锋芒,是博大包容的情怀。

从这一点来说,开幕式的主题符合我的想象
——像是要颠覆世界的批判和不安一般恢宏的历史画卷一样的演出。

朝日新闻的点评。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说得还是很到位的。

关于开幕式,被开场的击缶倒计时与脚印烟花震了一下。

无论从创意还是效果来说,都是相当完美的。

此后的画卷也很有创意,从京剧之后流于平庸,到了舞蹈部分几乎是冗长,但最后的结句——也就是夸父追日的点火仪式可以当得起任何赞美。

总而言之,鼓掌吧。

平和之气,这就是我为什么欣赏朝日新闻那个点评的原因。

人应当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他人的不安与批判?舒展如行云流水的太极、悠然如空谷足音的古琴——从这些里,或许能找到答案。

是含而不露的锋芒,是博大包容的情怀。

从这一点来说,开幕式的主题符合我的想象。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会选择了这么一首毫无激扬之气的主题曲。

它也许不适合动感的奥运会,配这场开幕式倒还算不过不失。

莎拉的表现好于刘欢,带有空灵悠远之气,后者的男声则不够厚重,没能起到相应的衬托作用。

如果要说遗憾,应该有以下几条吧:之一、镜头不知道是不是与国外导播事先沟通的问题,总觉得镜头没能抓住重点。

一些精心安排的,能体现匠心的细节被忽视了,而一些不必要的枝节则给得太多。

此外也缺乏对大场面的把握感,比卷轴,比如桃花阵,看照片很美很壮观,看电视则有点莫名其妙。

之二、解说机械化的介绍,既无激情也无美感。

解说词很无聊,主持人很罗嗦。

尤其难以接受的是在唱主题曲的时候,解说员仍旧喋喋不休,而此刻正应该是音乐烘托气氛,要让人静心感受的时候。

唱歌的当口,为什么要有噪音呢?之三、天气这个属于无法改进的部分,不过看到看台上一片扇子、普京热得无精打采、各国首脑纷纷擦汗的状况,天气的问题没法不说啊。

当天北京湿度达到90%,至少对看现场的诸人来说,在这么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呆上四个小时,再好看的开幕式也要打折扣了。

之四、配合特指最后的点火环节。

凤凰台四大名嘴从头瞧到尾,也没发现这个创意是夸父追日——这多少跟卷轴拉开的速度有关。

一开始人就在日环之中了,后来更是忽快忽慢,只有少数时候表现出了追日的意境。

这只能算小瑕疵,但因为点火这个创意实在是太赞了,小瑕疵便显得难以容忍。

之五、主题歌从曲调来说,属于平庸之作。

中文歌词则有点囧,感觉更像童谣。

这样的开头应该有个高潮的结尾,才能压得住,偏偏
高潮部分也没能好好表现,无法给人深刻印象。

之六、京剧开幕式给人的感觉是更中国,而不是更奥运。

运用了很多中国元素,从内涵与氛围来看,更加近似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历史的、民族的、带有魔幻色彩的。

遗憾在于,有些东西展示得过于表象,比如京剧,象是为了加入而硬加进去的,放在整场开幕式中看,太过突兀。

之七、太极同样的还有太极,之前两个人的太极非常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武术的内涵。

但后来的团体操则让人没什么看下去的欲望,尤其是再闯来一群莫名其妙的孩子。

精彩到平庸的转换太快,令人猝不及防。

为什么要将一切艺术都纳入到团体操的范畴本文来自3COME文档频道?之八、吟诵三千弟子的创意不错,吟诵那个环节则再次成了团体操。

在那样大的场地里,千人合诵听来只是一片嗡嗡,效果并不好。

换成一人独吟,众人做简单应和,听起来应当更有风味。

气势来自于语调的铿锵,并非声音越高越好。

中国式的吟诵,应该也是极美的。

开幕式更像一篇文章的引子,或一场盛宴前的致辞。

火焰升起,满天都是烟花,看到这些才突然想到:原来2008北京奥运就这么开始了。

(作者:《3COME文档频道》- 编辑:kind88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