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注水指导工作意见讲议
第三章 注水系统建立
第十三条 按照油田开发方案总体要求,实施产能建设, 建立注水系统。注水系统建立包括钻井、完井、投注、地面 注水系统建设等。
第三章 注水系统建立
第十四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注水井钻完井。要满足分层注水工艺的要求, 优化井身结构,生产套管的固井水泥返高要达到方案设计要 求,利用声波变密度测井评价固井质量。钻完井过程中要搞 好油层保护,保证钻完井液与储层岩石和流体性质的配伍性。 对于疏松砂岩油藏要搞好防砂设计和配套工艺选择。
第四章 注水调控对策
研究层系、注采井网和注水方式的适应性,分析平面 和层间矛盾。对于注采井网不适应和非主力油层动用状况 差的区块,要开展注采系统调整和井网加密调整,提高水 驱储量控制程度。平面上要调整注采结构,纵向上要细分 层系和注水层段,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动用程度,努力实现 油田稳产。
第四章 注水调控对策
第五章
注水过程管理
第三十条 水质管理。各油田公司应建立和完善注水水 质监测管理体系,加强水处理系统加药、排泥、更换和补充 滤料等各环节的运行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监督和检查工作。 油田公司每年、采油厂每月、矿每天对注水水源站、注水站 进行水质检测,井口选开井数的5%作为水质监测井,每季 度分析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三章 注水系统建立
第十六条 注水井分注。分层注水工艺选择要充分考虑井 深、井身结构、固井质量、地层压力、温度、流体性质等因素, 优选先进、适用的分注工艺。分注工艺管柱和工具要满足分层 测试、调配、洗井、防砂和井下作业的要求。油层顶部以上要 安装套管保护封隔器。分注管柱下井验封合格后,再进行分层 流量测试调配和注水。
中国石油
油田注水工作指导意见
(试 行)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二〇〇九年四月 〇〇九年四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注水技术政策
共8章 46条 46条
第三章 注水系统建立 第四章 注水调控对策 第五章 注水过程管理 第六章 注水效果分析与评价 第七章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四章 注水调控对策
积极开展精细挖潜调整,进一步提高注采井数比,采 取层段细分注水、细分层压裂、细分层堵水、深部调剖、 深部液流转向和周期注水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储层吸水状 况,控制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 提高注入水利用率和油田采收率。努力控制成本上升,争 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章 注水系统建立
第十五条 注水井投注。注水井要经过排液、洗井和试注才 能转入正常注水。排液时间控制在一个月以内,排液强度以不 一 损害油层结构为原则,根据油藏地质特征、敏感性分析及配伍 性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储层措施。排液、洗井合格后开 始试注,获取吸水指数、油层注水启动压力等重要参数,确定 油层的吸水能力,检验水质标准的适应性。在取得相关资料后 即可按地质方案要求转入正常注水井生产。
第二章
注水技术政策
要充分考虑储层砂体形状及断层发育状况、断块大 小及形态、裂缝发育状况等,确定井网几何形态、油水 井井别、注采井排方向和井排距,井网部署要有利于后 期调整。
第二章
注水技术政策
第九条 注水时机。中高渗透砂岩油藏,要适时注水, 保持能量开采;低渗透砂岩油藏,应实现同步注水,保持较 高的压力水平开采,低压油藏要开展超前注水。需要注水开 发的其它类型油藏应根据具体特点确定最佳注水时机。新油 田投入注水开发,要开展试注试验。
第二十三条 高含水期(含水率60%~90%):该阶 段是重要的开发阶段,要实施精细注水。油藏描述要精细 到小层、单砂体和流动单元,搞清平面上剩余油分布和层 间、层内剩余油分布。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注采井 数比,实施平面和剖面结构调整,不断改变固有的水驱通 道,降低单向受效和与注水井不对应油井的比例。
第五章 注水过程管理
第二十六条 按照简捷、高效、可控的原则,各油田公 司要建立和完善注水管理制度,明确油田公司、采油厂、采 油矿(作业区)、采油队等各级管理责任。鼓励管理创新和 技术创新,以促进油田注水工作的有序推进和技术管理水平 的不断提高。
第五章 注水过程管理
第二十七条 年度配注方案。每年十二月份编制完成下 一年度油田(区块)配注方案,油田公司审查通过后方可组 织实施,一季度要完成全部配注方案的实施。对存在高渗透 条带的注入井,要及时进行深部调剖;根据注入剖面资料, 对层间吸水差异大的井及时采取分层注入;对注采能力低的 井(层),及时采取油层改造措施,提高注采能力。要严格 控制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提高注水效率。单井配注跟踪 调整方案每季度普查一次,分析分层吸水量及吸水指数变化 情况。
第五章
注水过程管理
第二十五条 加强注水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是实现“注 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有效注水”的必要保障。要从注 水的源头抓起,精心编制配注方案、优化注采工艺、控制注 入水水质、强化注水井生产管理。从地下、井筒到地面全方 位抓好单井、井组、区块和油田的全过程注水管理和注水效 果分析评价,实时进行注水措施跟踪调控。
第二章
注水技术政策
第十一条 细分注水。主力油层要单卡单注,不能 单注的主力油层要尽可能细分。各分注段的油层数应控 制在5个小层以内,层间渗透率级差小于3,总层段数控 制在5段以内。
第二章
注水技术政策
第十二条 注水水质要求。在参考《碎屑岩油藏注 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应开展注水 水质的配伍性研究,通过岩心伤害实验、现场实际油 层回注验证试验,制定和完善适合本油田不同类型油 藏的科学、规范、经济、可行的注水水质控制指标, 严控二次污染,减少储层损害。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强化油田注水工作管理,提高油田注 水开发水平,特制定《油田注水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 第二条 油田注水开发要把“注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 有效注水”的理念贯穿始终,努力控制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和产 量递减,夯实油田稳产基础,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水平和水驱采 收率,培养一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开发技术队伍。
第五章
注水过程管理
第二十八条 注水过程分析与评价。定期对油田的注水 开发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评价油田注水开发状况是否正 常,注水技术政策是否合理,预测水驱开发趋势,制定下一 步的注水调控对策。要做好油田、区块、井组、单井年度配 注方案实施效果的分析与评价工作,搞清油藏注水开发动态 变化,针对油田不同开发阶段暴露出来的具体矛盾,研究制 定有针对性的注水调控措施,为下一年度配注方案的编制提 供依据。
第二章
注水技术政策
同一口井的各小层之间的注入和采出之 间是不可逆的。
一是:采出和注入的小层数不完全相同的。 二是:采出和注入过程中每个小层的贡献也是不完全 相同的。 例如:采出1000方,10个小层中可能有3个产液。 注入1000方,10个小层中可能有5个吸水。
第二章
注水技术政策
第十条 注水压力界限。井底注水压力严格控制在油层破 裂压力以下。确定合理的注采比,注水开发油田应保持注采 平衡,中高渗透油田年注采比要控制在1.0左右,低渗透油田 年注采比要控制在1~1.5,天然能量较为充足的边底水油藏 要根据压力保持水平确定合理的注采比。达不到配注要求的 层段要采取油层改造等增注措施,超注层段要采取控制注水 措施。
第三章 注水系统建立
第十七条 地面注水系统。要依据前期试注资料及注水量、 注水压力的趋势预测,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系统设计压力,设 计能力应适应油田开发5~10年的需要。注水站场设置要优化布 局,注水站应设在负荷中心和注水压力较高或有特定要求的地 区。注水管网应合理布置,控制合理的流速和压降;注水干线、 支干线压降控制在0.5MPa以内,单井管线压降控制在0.4MPa 以内。可采用“单干管多井配注”、“分压注水”、“低压供 水、高压注水”、“局部增压”等方式,降低能耗。
第二章
注水技术政策
第七条 注水技术政策是指导油田注水工作的重要 依据,主要包括油田开发层系划分与注采井网部署、注 水时机、细分注水、注水压力确定、水质要求等。
主要是: 主要是: 六个方面
第二章
注水技术政策
第八条 开发层系划分和注采井网部署。将性质相近的 油层组合成一套层系,采用一套独立井网进行开发,使每套 井网的开采对象渗透率级差控制在5以内,各小层间吸水相 5 对均匀。开发井网要具有较高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中高渗 透油藏一般要达到 80%以上,低渗透油藏达到70%以上, 断块油藏达到60%以上。
第五章
注水过程管理
第二十九条 注水井资料录取管理。注水井资料录取现场 检查,必须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采取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努力提高注水井资料全准率。注水井资料全准 系指日注水量、油压、套压、泵压、静压、测试、洗井、水质 化验八项资料全准。注水井开井当日要求录取注水量、油压、 套压资料,开井注水达24小时必须参加当月全准率检查。笼 统注水井要求每年测指示曲线一次,否则为不全不准。正常注 水井必须按照注水井资料录取管理规定取全、取准各项资料。
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油田开发建设和 生产过程管理中的各项活动,都要有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措施,符合健康、安全、环境(HSE)体系的有关规定, 积极创造能源与自然的和谐。
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油田开发注水工作必须遵守国家、地方有关法 律、法规和股份公司的规章制度,贯彻执行中石油的发展战 略。 第六条 《指导意见》适用于股份公司及所属油(气)田 分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的国内油田开发。 控股、参股公司和国内合作的油田开发活动参照执行。
第四章 注水调控对策
提高注水井的分注率和层段细分级数、注水合格率; 采取油层改造、调堵等措施改善储层的吸水状况、产液 状况;精细层间纵向上的注采强度调整,扩大注入水波 及体积,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和产量递减率,努力延长油 田稳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