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包含分》

(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包含分》

第2课时包含分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
课题包含分(P10例3)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例3呈现了在现实生活中平均分的另一种
情况——包含(连续的减法)。

例题直接给
出按2个一份分8个果冻的问题,并呈现
了操作分物的情境,重在让学生体会这种
情况的平均分的特点。

承前启后平均分的意义→包含
分→除法
教学目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加深对平均分含
义的理解。

2.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按份数分,一种是按每份数分,即“包含分”。

3.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包含分”这种分法的特点,培养
观察和对比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按“每份数
分”的过程,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难点:掌握“包含分”的方法。

化解措施创设情景、动手操作、合作
交流、观察比较及归纳总结。

教学设
计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教学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约5分钟)1.故事导入:有两只
小猴子分苹果,一只
小猴把12个苹果放
在4个盘子中;另一
只小猴把12个苹果
平均放在4个盘子
中。

猜猜它们分的结
果一样吗
2.引导学生回顾平均
1.组内交流,通过比较得
出结论:第一只猴子没有
平均分,就是说每盘放几
个都可以。

第二只猴子用
的是平均分,就是要每份
分的同样多。

2.回顾平均分的含义:每
1.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
小朋友。

哪种分法对?对的
在括号里画“√”。

()(√)()
分的含义,引出这节课继续学习平均分。

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约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P10
例3。

引导学生观察
图意,说一说“每2
个一份”是什么意
思?
2.引导学生动手分一
分,边分边说2个一
份。

3.明确“包含分”,引
导学生通过观察、比
较发现平均分和包含
分的异同。

4.巩固包含分。

完成
教材P10“做一做”。

(1)摆一摆,填一填。

(2)圈一圈,填一填。

5.师生共同总结包含
分。

1.学生组内交流想法,理
解题意。

2.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
动手分一分,反复强调
“每2个一份”。

然后汇
报结果:8个果冻,每2
个一份,能分成4份。

3.观察、比较和交流平均
分和包含分的异同。

不同点:平均分是把物品
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有
几个。

包含分是告诉每份
分几个,求能分成几份。

相同点:从结果上看本质
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4.(1)学生数出12根小
棒,动手分一分,在体验
平均分的同时得出几份。

(2)按照每几个一份,
圈一圈,直到圈完,加深
对包含分的理解。

5.再次明确包含分。

2.看图填一填。

(1)6个,每2个1
份,可以分成(3)份。

(2)6个,每3个1
份,可以分成(2)份。

3.有18个松果。

(1)平均放到6个篮子里,
每个篮子放(3)个松果。

(2)如果每个篮子装2个
松果,需要(9)个篮子。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约10分钟)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
P12练习二第5题。

1.独立完成,通过圈一
圈、画一画,理解“16罐
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
熊,求分给几只小熊,就
是求16里面有几个4”。

5.圈一圈,说一说。

12个苹果,每名同学分3
个,可以分给(4)名同学。

2.学生完成教材P12练习二第6题。

问:你是怎么想的?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12练习二第7题。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12练习二第8题。

2.学生独立完成,说想
法:14个玉米,每2个装
一袋,可以装几袋?就是
看14里面有几个2,就是
几袋?
3.独立完成,比较两种分
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独立完成,比较解决两
个问题的方法。

18个苹果可以分给(6)名
同学。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约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总数不变,每份数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五、板书设计。

包含分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六、培优
作业。

1.
10个足球,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5)份。

2.小熊收玉米。

(1)小熊一共收了(24)个玉米。

(2)每6个玉米装一筐,能装(4)筐。

(3)平均装在3个筐里,每个筐装(8)个。

七、名师
点睛。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的来分,求可以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求总数里面包含
几个要分的数。

八、微课
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平均分和包含分的异同”设计微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