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力学复习题

建筑力学复习题

建筑力学复习题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0分,将相应的空格,对的打“√”,错的打’“×”)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及结构受力分析1、结构是建筑物中起支承和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

(√)2、静止状态就是平衡状态。

(√)3、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4、刚体就是在任外力作用下,其大小和形状绝对不改变的物体。

(√)5、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6、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移动。

(×)7、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8、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人小。

(×)9、力的三要素中任一个因素发生了改变,力的作用效果都会随之改变。

(√)10、既有大小,又有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11、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作用于刚体上两个力大小相等,向相反。

(×)12、平衡力系就是合力等于零的力系。

(√)13、力可以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14、力可以在物体上任意移动而作用效果不变。

(×)15、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16、合力是分力的等效力系。

(√)17、当两分力的夹角为钝角时,其合力一定小于分力。

(√)18、力的合成只有唯一的结果。

(√)19、力的分解有无穷多种结果。

(√)20、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2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汇交力必然使物体处于平衡。

(×)22、在刚体上作用的三个相互平衡力必然汇交于一点。

(√)23、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也是矢量。

(×)24、当力平行于坐标轴时其投影等于零。

(×)25、当力的作用线垂直于投影轴时,则力在该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26、两个力在同一轴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力相等。

(×)27、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该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28、力可使刚体绕某点转动,对其转动效果的度量称弯矩。

(×)29、力臂就是力到转动中心的距离。

(×)30、在力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力越大,力矩也就越大。

(√)31、在力的大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力臂越大,力矩就越小。

(×)32、力矩的大小与矩心位置无关。

(×)33、大小相等,向相反,不共线的两个力称为力偶。

(×)34、在力偶中的力越大,力偶臂越大,力偶矩就越小。

(×)35、力偶不能用力来代替,但可以用力来平衡。

(×)36、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转动和移动。

(×)37、力偶可以在作用平面任意移动或转动而不改变作用效果。

(√)38、在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不变的情况下,可任意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对刚体的转动效果。

(√)39、力偶矩的大小与矩心位置有关。

(×)40、若两个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短相同,则两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41、力可以在物体上任意的平行移动,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42、荷载是主动作用在结构上的外力。

(√)43、某物体对另一物体所起的限制作用称为约束。

(×)44、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荷载与约束反力组成平衡力系。

(√)45、约束反力的向必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运动向相同。

(×)46、绳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的向必然是沿绳索而背离物体。

(√)47、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反力向是沿着接触表面的公切线指向受力物体。

(×)48、固定铰支座约束,只允构件转动而不允有任移动。

(√)49、房屋的阳台、雨篷等悬挑结构的支座都可视为固定端支座。

(√)50、只受两个力作用的杆件称为二力杆。

(×)第二章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51、各力的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的力系称为平面力系。

(√)52、力的作用线都汇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53、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等于零。

(√)54、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是力偶系中所有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55、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同时为零。

(√)56、桁架中的每个杆件都是二力杆。

(√)57、当结构对称,荷载也对称时,反力与力却反对称。

(×)58、一个不共线的两杆节点,当节点上没有荷载作用时,两杆均为零杆。

(√)59、一端为固定铰支座,一端为可动铰支座的梁称为简支梁。

(√)60、一端为固定,一端为自由的梁称为外伸梁。

(×)第三章轴向拉伸与压缩61、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刚度。

(×)62、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强度。

(×)63、常用求杆件力的法是节点法。

(×)64、构件的承载力取决于它的力。

(√)65、危险截面是指力最大的截面。

(√)66、轴向受拉压杆件载面上的应力是不均匀分布。

(×)67、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轴力。

(×)68、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是正应力。

(√)69、材料相同截面不同的杆件,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截面大的应力大。

(×)70、材料不同截面相同的杆件,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变形相同。

(×)71、抗拉压刚度越大,杆的抵抗拉压变形的能力越小。

(×)72、材料变形时在弹性围,应力与应变成反比。

(×)73、弹性变形是外力卸除后杆件的变形部分消除的变形。

(×)74、塑性变形是外力卸除后杆件的变形不能消除的变形。

(√)75、材料和长度相同的杆件,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截面大的变形小。

(√)76、材料的收缩率越大,则材料的塑性越差。

(×)77、材料的延伸率越大,则材料的塑性越好。

(√)78、任材料都有一定的弹性围。

(√)79、为提高压杆的稳定性,应采用高强度材料。

(×)80、减小压杆的长度,能有效的提高压杆的稳定性。

(√)第六章梁的力81、当梁发生平面弯曲变形时,梁的轴线仍然在纵向对称平面。

(√)82、当梁弯曲变形时,梁的轴线由直线变为折线。

(×)83、平面弯曲是梁弯曲中最常见的一种。

(√)84、简支梁上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最大弯矩值发生在跨中。

(√)85、悬臂梁在自由端有集中力作用,最大弯矩发生在自由端。

(×)86、当梁横截面上的剪力为零时,所对应横截面上的弯矩也为零。

(×)87、当梁横截面上的剪力最大时,所对应横截面上的弯矩也最大。

(×)88、悬臂梁的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均发生在支座上。

(√)89、简支梁在跨中作用一集中力时,其弯矩图形是抛物线。

(×)90、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时,其弯矩图形是抛物线。

(√)91、梁的正应力在横截面上是沿梁高度呈线性分布。

(√)92、梁的正应力在横截面上是中性轴上正应力为最大值。

(×)93、梁的正应力在横截面上是离中性轴越远正应力越小。

(×)94、危险点是指横截面上应力最大的点。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0分)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及结构受力分析1、构件和由杆件组成的杆件结构是( C )。

A、建筑学研究的对象B、土力学研究的对象C、建筑力学研究的对象2、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是( B )。

A、建筑学研究的对象B、静力学研究的对象C、建筑力学研究的对象3、既有大小,又有向的物理量称为(A )。

A、矢量B、代数量C、标量4、在任外力作用下,不发生变形的物体称为( B )。

A、约束B、刚体C、白由体5、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或者使物体发生变形称为( A )。

A、力B、约束C、力系6、力的大小、向、作用线称为(C )。

A、力的等效性B、力的平衡条件C、力的三要素7、力的三要素中,任一要素的改变,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都( B )。

A、不会改变B、会改变C不一定8、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向相反且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这一定律为( B )。

A、二力平衡公理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C、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9、合力等于零的力系称为(B )。

A、等效力系B、平衡力系C、一般力系10、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这一定律为( B )。

A、二力平衡公理B、力的可传性原理C、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1、当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力矩的大小( A )。

A、不改变B、改变C、不一定12、一个刚体受不平行的三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时,此三力的作用线必然共面且汇交于一点,这一定理为( A )。

A、三力汇交定理B、加减平衡力系公理C、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3、合力在某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该投影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这一定理为(A )。

A、合力投影定理B、力的平移定理C、合力矩定理14、将绳子一端系在墙上,一个人在另一端用了20KN拉力拉绳索,则(B )。

A、绳受到了40KN的拉力B、墙上受到了20KN的拉力C、由于绳索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绳中受到的力为零15、判断下图所示平面汇交力系中哪一个合力值最大?( B )16、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C )。

A、矢量B、几量C、代数量17、当力的作用线垂直于投影轴时,则力在该轴上的投影等于( A )。

A、零B、力的大小C、无法确定18、当力的作用线平行于投影轴时,则力在该轴上的投影等于( B )。

A、零B、力的大小C、无法确定19、右图中力F,则F在X轴和Y轴上的投影分别为(C)。

A、70. 7N;70. 7NB、-70. 7N;70. 7NC、-70.7N;-70. 7N20、当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则力矩的大小为( B )。

A、某一数值B、零C、无法确定21、如图所示已知F=20KN,则F对O点的力矩为(A )。

A、-2OKN. mB、40KN. mC、20KN. m22、(B )可以在作用平面任意移动而不改变作用效果。

A、力B、力偶C、力系23、我们把大小相等、向相反、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称为( A )。

A、力偶B、力偶系C、力系24、力偶的三要素是(C )。

A、大小、向、作用点B、大小、向、作用面C、大小、转向、作用面25、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只有(A )。

A、转动B、转动和移动C、移动26、力矩和力偶一矩,它们与矩心位置的关系是( C )。

A、都与矩心无关B、都与矩心有关C、力矩与矩心有关,而力偶矩与矩心无关27、力偶在任一轴上的投影为(A )。

A、零B、力偶的大小C、力的大小28、力偶对作用面任一点的矩都相等,就等于( B )。

A、零B、力偶矩C、力矩29、力偶在其作用平面任意移动时,它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A )。

A、不变B、改变C、不一定30、当力在物体上平行移动时,其对物体的作用效果(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