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轨道组成及类型解析
轨道基本知识 3
第一节 轨道组成及类型 本节主讲内容
一、轨道组成 二、轨道类型
轨道基本知识
4
一、轨道组成 轨道:由钢轨、轨枕、道床、联结零件、道岔 及防爬设备组成。 作用:引导列车行驶方向,支承其载重及其冲击 力,并将其传递至路基或桥隧等建筑物。 组合形式:是在路基面上铺设道床,在道床上铺设 轨枕,在轨枕上铺设钢轨、道岔。钢轨与钢轨之间, 钢轨与道岔之间,钢轨、道岔与轨枕之间用联结零 件扣紧连接而成。
如何实现钢轨向内倾斜? 在木枕地段,轨底坡是通过楔形垫板设置的,钢筋混凝 土轨枕槽事先就按轨底坡的规定做成斜面,不需另设垫板。
在曲线地段,外轨设有超高,轨枕处于倾斜状态。当倾斜 到一定程度时,内股钢轨中心线即偏离垂直线而外倾,在车 轮作用下有可能推翻钢轨。因此,在曲线地段就需根据外轨 超高而加大内轨的轨底坡。
轨道基本知识
11
目前世界上的铁路轨距有几种? 有标准轨距、宽轨距和窄轨距三种。
标准轨距尺寸为1435mm, 大于标准轨距的为宽轨距,如1520mm,1600mm等, 小于标准轨距的为窄轨距,如1000mm,1067mm,762mm等。 我国铁路轨距 •绝大多数为标准轨距, •云南境内有1000mm轨距, •台湾省铁路采用1067mm, •海南省境内和部分地方铁路采用窄轨距。
16mm处
轨道基本知识
10
为何规定轨距测量部位在钢轨顶面下16mm处?
因为:1、钢轨头部有断面有弧; 2、线路上铺设的钢轨有轨底坡, 钢轨在轨枕上向内倾斜1/40的坡度放置;3、 车轮轮缘踏面外形 有一定的斜度,车轮轮缘和钢轨侧面接触点在钢轨顶面下10~ 16mm间; 所以规定轨距测量部位在钢轨顶面下16mm处。
三、判断题 • 我国直线轨道的轨底坡标准值是1:20。( X) • 速度超过160km/h 线路上三角坑的作业验收标准为不超过3mm。 ( √) • 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过大;如果偏向外侧,说明轨底 坡过小。(√) • 轨距是指左右两股钢轨头部中心之间的距离。( X)
在直线地段,两股钢轨顶面应保持在同一水 平。曲线地段应按规定设置超高。 水平用道尺(轨距尺)或其它工具测量。水平、 三角坑容许误差应符合《修规》的规定。
轨道基本知识 20
三、方向(轨向)
方向是指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即在直线上轨道 是否顺直,在曲线上轨道是否圆顺。
轨道的中线位置,应和它的设计位置一致。但在机车车辆运行 过程中,直线地段的轨道并不是理想的直线,而是由许多波浪 形的平面曲线组成,曲线长度大约在10~20m左右,由于曲线 半径极大,因而一般不易看出。这种曲线是由于车轮的横向水 平力作用,轨道发生横向位移造成。
看钢轨 表面光 带
轨道基本知识 26
本讲思考题
一、填空题 1、铁路轨道由钢轨 、 轨枕 、 道床 、 联结零件 、 道岔 、 防爬设备等主要部件组成。 2、我国铁路使用的主要钢轨类型是75 、 60 、 50 、 43kg/m等类型。 3、描述直线轨道几何形位的五大要素是指轨距、水 平、方向、前后高低 和 轨低坡。 4、直线轨道标准轨距是1435mm,在钢轨内侧轨顶 面下16 mm处测量。 5、铁路线路有 轨道 和 下部建筑 两部分组成。 6、钢轨类型以每米长钢轨的质量表示。我国使用钢 轨有特重型、重型、次重型、中型、轻型五种类 型。
型号
铺枕 根数
非渗水土 路基 岩石、渗 水土路基 道砟 底砟 道砟
根/km
Cm Cm cm 30 20 35 轨道基本知识 30 20 35
1840
30 20 35
1760~ 1840
25 20 30
1680~ 1760
20 20 30
1600~ 1680
20 15 25 8
(二)站线轨道类型
新建和改建铁路站线轨道结构应根据各类站线的用途
轨道基本知识 24
五、轨底坡
车轮踏面做成由1/20 和1/10 斜坡组成的锥形。经常与钢轨
顶面接触的是1/20的坡段,1/10 的坡段只在小半径曲线上才 与钢轨接触。 由于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主要接触部分是1/20 的斜坡,为了 使钢轨轴心受力,钢轨也要有一个向内的倾斜度。 钢轨中心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倾斜度称为轨底坡。按1/40设置。
根据经验: Ⅰ级铁路应采用次重型及以上轨道 Ⅱ级可采用中型轨道 Ⅲ级可采用轻型轨道
轨道基本知识
7
正线轨道类型表
条 件
运 营 条 件
项目
年通过总质量 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 度 钢轨 轨枕 混凝土枕 型号 铺枕 根数
单位
Mt Km/h
特重型
>50 ≤140
重型
25~50 140 ≤120
次重 型
15~25 ≤120
三角坑: 6.25m 范围内 水平情 况
轨道基本知识
18
三角坑计算
6.25m 6.25m
左股
-2
A
B
C -1
-3 右股 A′ B′ C′
AA′-BB′=+2-(-3)=5mm
BB′-CC′=-3-(+1)=4mm
轨道基本知识
19
通常水平差即使超过允许误差标准,也只是引起车辆的摇晃和 两股钢轨的不均匀受力及磨耗。 如果在不足6.25m(车辆的最大固定轴距为6.4m) 的范围内, 出现超过三角坑规定的标准(尽管水平都不超限),就有可能使车 辆的四个车轮只有三个正常压紧钢轨,另一个悬空。如果此时再有 一个巨大的横向力作用,悬空的车轮就有可能爬上钢轨顶面,造成 脱轨事故。因此,线路上发现三角坑,须及时消除。
结论:为提高轨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应积极发展无缝 线路、新型轨下基础及弹性扣件。
轨道基本知识 6
(一)正线轨道类型 正线轨道类型分特重型、重型、次重型、中 型和轻型。
轨道选型依据:应根据要求的运输条件、年通过总重密度、最 高行车速度,本着由轻到重逐步加强和既经济又合理的原则予 以全面的考虑确定。见下表
轨距测量工具:1、道尺(又称轨距尺) 2、其它工具(如轨道检查车)。
轨道基本知识
12
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其变化率:正线、到发线不应超过
2‰,站专线不得超过3‰(不含规定递减部分)。 即在1m 长度内的轨距变化: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2mm , 站专线不得超过3mm。
轨距变化率计算:
2m A′ B′ 1438 1441 6.25m C′ 1435 C D 3m D′
轨道基本知识 27
二、选择题 1、轨向是指轨道中心在水平面上的平顺性,也称方向。 允许偏差管理值中,速度超过160km/h 线路上作业验收标 准是( A )。 A. 不超过3mm B. 不超过4mm C. 3mm D.4mm 2、重型轨道结构采用的钢轨类型为(B ) 。 A.75kg/m B. 60kg/m C. 50kg/m D. 43kg/m 3、一般情况下我国铁路轨底坡采用的标准是(D )。 A.1/10 B. 1/20 C. 1/30 D. 1/40 4.轨底坡用1:n表示,它反映了放置钢轨时倾斜的程度, n越大,则倾斜越(B )。 A.大 B. 小 C. 不变 D. 渐变
中型
8~15 ≤100
轻型
<8 ≤80
Kg/m
75或60 Ⅲ
60 Ⅲ 1680
60 Ⅲ或 Ⅱ 1840 或 1680 Ⅰ
50 Ⅱ 1680 ~ 1760 Ⅰ
50 Ⅱ 1600 ~ 1680 Ⅰ
50或43 Ⅱ 1520~ 1640 Ⅱ
根/km
1680/17 20
轨 道 结 构 碎石 道床 厚度
防腐木枕
轨道基本知识
22
四、高低
高低是指钢轨顶面沿钢轨方向凹凸不平顺,在钢轨顶面中间 以10弦量取最大矢度。 按理想状态,一股钢轨的轨顶应始终处在同一平面,对行车平 稳最为有利。
高低:一 股轨前后 高度一样
轨道基本知识
23
造成不平顺原因: 由于路基沉陷、捣固不良、扣件松动、枕木腐朽和钢轨磨耗等 因素造成轨面高低不平。 在钢轨接头处,道床的下沉量比较大,极易造成低接头。 有些地段,表面上看轨面是平顺的,但实际上轨底与垫板或 轨枕之间存在着间隙(间隙超过2mm 称为吊板),轨枕与道碴之 间存在空隙(空隙超过2mm 时称为空板或暗坑),当列车通过时, 这些地段的轨道下沉较大,也会产生不平顺。 轨道前后高低存在不平顺,危害如下: 列车通过时,冲击力增加,使道床变形加速,从而又进 一步扩大不平顺,使机车车辆对轨道的破坏力增大。所以, 对轨道来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过程。 测量方法:线路维修时,钢轨顶面要目视平顺,前后高低 容许偏差用10m 弦量不超过《修规》规定值。 线路大中修验收标准中规定:普通线路空吊板率不得超过 12%,无缝线路空吊板率不得超过8%。
线路方向对行车平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线路方向不良
必然引起列车左右摇摆,加剧轮轨撞击,从而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它线路 病害,对高速行车尤其如此。
轨道基本知识
21
方向测量方法:
线路维修时,直线方向必须目视直顺,用10m 弦在轨头内侧顶
面下16mm处量取最大矢度。误差不得超过规定值。 曲线方向必须目视圆顺,用20m 弦量,现场实量正矢与计算正 矢之差不超过规定的值;曲线始终端不得有反弯或“鹅头”。
轨道基本知识 25
在巨大的列车动载作用下,轨道各部件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
和塑性变形,因此理论上的1/40轨底坡在列车动载作用下就不一 定仍是1/40。 轨底坡误差范围:不应大于1/12 ,或小于1/60 。
如何通过钢轨顶面上的光带位置判定轨底坡是否 正确?
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不足;如果偏向外侧,则说明 轨底坡过大;如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 线路养护维修工作可根据光带位置对轨底坡进行调整。
轨道基本知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