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两课时)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两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领会作者为什么把古诗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பைடு நூலகம்多处行”,
并体会她眼中的儿童的特点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课文中的插图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面湖边—→玉澜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1.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
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围绕“儿童多处行”学 1-4 自然段。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大”。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4.教学生字词 (1)在文中圈画生字,读读带生字的词语 ju cong gai shao shi e niu wang zhao 聚匆概梢释额纽 (2)记忆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认读新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大概 匆匆 海棠 树梢 释放 感召 旺盛 聚精会神 四、围绕“行”字理思路。 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五、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练习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 疲倦。他们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 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三、学习 5、6 自然段。 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 春天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这两段话: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 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儿座喷花的飞 泉… 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再读读。 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课件:展现海棠树图。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 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 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 四、学习第 7 自然段。
学生: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学生: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文章表达了冰心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不必干涉,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 由教师梳理 过渡:同学们能够住关键问题提问,你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很高了!我们学 完了这篇课文,你们的问题就能都解决了。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啊!请同学们 带着问题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生字要借助拼音,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 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读过课文,你 读懂了什么?还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读了课文,我发现冰心奶奶笔下的儿童非常活泼可爱。 学生:读了课文,我觉得冰心奶奶和蔼可亲,喜欢和孩子们在一块。 学生:我觉得“春天,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灿烂!”这句话写得非常好。 学生:“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栋游人多处行,”这句诗出自何处? 学生:文中的一些词语,例如:蕴藏、扭捏、飞泉、感召等怎么理解? 学生:文中的一些句子,例如:“对,就是开的旺!”怎么理解教师要让学生 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根据情况处理。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提的问题也很好。一些问题我们会下一步的学习 中解决。关于“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的出处,大家请看这首诗。 (出示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板书设计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花儿饱满、春光烂漫 儿童活泼
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 样的喜爱儿童?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 五、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 1.出示第 8 自然段。 2.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都让人感到快乐。 3.指导朗读。谁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 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 进行句式变换 4.回顾全文。冰心奶奶为什么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呢? 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儿童就是最美的春 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 春光) 六、回归主题,情感升华。 1.这篇课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像 春天般充满活力,活泼可爱。表达了作者喜欢儿童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儿童多处就有春,因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最饱满,最 烂漫。儿童就是春天,儿童和春光一样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2. 齐唱《春天在哪里》。 七、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碰到
春游儿童,他们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充满儿童活泼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 儿童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9 个自然段,按照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第 3~4 自然段):游览时,“我们”处处遇上几童。 第三段(第 5~8 自然段):“我们”在玉澜堂的院落里,与儿童共赏开得正 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第 9 自然段):告诉人们春游“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水远不会找不 到春天的。 作者为了表现孩子们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这个特点,抓住了他 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用饱含情感的笔触着力刻画孩子们的形象,在描写人 物时,既注意描写群体,又注意描写个体。本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描写人物和景 物,并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语句,行文生动活泼。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烈,引 用古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生机勃物的儿童”这手法会不好理 解。由于大部分学生不曾游过颐和园,因此作者的游览路线也应该重点帮助学 生理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 9 个生字,会认本课 7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达到背诵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一幅画,请大家欣赏。(播放歌 曲《春天在哪里》,出示春天的画面。引导学生一边听歌曲,一边按照一定的 顺序观察图片,在歌曲放到一半时停下来。) 教师:多美的歌曲,多美的画面!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歌,谁知道有关描写 春天的诗歌? 学生: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学生: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学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教师:同学们知道的诗句可真不少,春天那么美丽,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有句诗说:“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出示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处, 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 过渡: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 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 在她 62 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只拣儿童多处行》去看一看吧。 二、板书课题,质疑课题。 教师:读了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拣”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拣儿童多处行? 学生:我能回答你的问题。“拣”就是选择的意思,冰心奶奶的意思是,寻 找春天就是要去儿童多的地方,儿童多的地方就有春天。
着汗珠,小小的身驱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
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了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
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反复明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
来画下来。 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读: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的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读
读。 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 (1“)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最嚷地从和园
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亨畔喝茶,那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