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病害及防治
杏根腐病
根腐病多发生在 3~5 年生的幼龄树上。 栽 植过杏树或其他果树的地块、育过杏苗的地块、 土壤板结粘重的地块,均易发生根腐病。
症状
杏树根腐病菌属于弱寄生菌,土壤粘重板结, 排水不良,通气性差,有利于该菌的生存和繁殖, 易于发病。病菌通过雨水及土壤传播,先从须根 侵入,并传染到与之相连或相近的主根上,进而 地上部出现相应的病变。侧根和部分主根腐烂时, 韧皮部变褐,木质部坏死或腐烂。地上部表现的 症状如下:
杏疔病叶片
杏疔病病菌
杏疔病果实
病原
杏疔病的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疔痤菌 科。
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内越冬。挂在树上的病叶是此 病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春季,子囊孢子从子囊中放 射出来,借助风力或气流传播到幼芽上,遇到适宜条 件即很快萌发侵入。随着幼枝及新叶的生长,菌丝在 其组织内蔓延,5月间出现症状,到10月间病叶变黑, 并在叶背面产生子囊壳越冬。
发病规律
该病发生与树势、 地势及管理水平有关, 树 势健壮不易发病; 地势低洼, 土壤粘重; 施肥不足 或不大或受冻害均易诱发腐烂病。
防治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粪肥, 增强树势, 合理负 担,提高抗病能力。消灭病原菌, 及时清除园内死 树和死枝, 集中烧毁, 及时收集病皮病屑, 带出园 外烧掉,防止传染。
杏树流胶病症状
病原
杏树流胶病的病原菌为轮枝孢菌等数个种。 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丛梗孢科。初步确定, 该病原菌是因生理病变造成流胶后而侵入的腐生 菌,该菌侵入后又使流胶现象更为加重。
发病规律
一般4-10月间,温15℃以上就开始发生,25℃ 左右的中温雨后湿度大时就有可能暴发。树龄大 的桃树流胶严重,幼龄树发病轻。果实流胶与虫 害有关,蝽象为害易使果实流胶病发生。粘壤土 、瘦瘠土壤、菜园土和酸碱过重的果园容易出现 流胶病。
杏腐烂病
症状
杏树腐烂病主要为害枝干。症状分溃疡型和枝枯 型两种, 多以树干枝杈、 剪锯口、 果台部位居多, 有 时也会侵害果实。发病初期, 病斑圆形或椭圆形, 红 褐色, 水渍状, 略隆起, 边缘不清晰, 逐渐组织松软,手 指按压病部下陷, 常有黄褐色汁液流出, 以后皮层湿 腐状, 嗅之有酒糟味。病皮易剥离, 内部组织呈红褐 色, 后期, 病部失水凹陷、 硬化, 呈灰褐色至黑褐色,
杏细菌性穿孔病
细菌性穿孔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是核果 类果树共有的病害, 以平原和空气湿度较大的 地区受害较重, 严重时造成叶落枝枯,严重削 弱树势,影响来年产量。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 也可为害果实和枝梢。受害 初期,叶片为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不规 则形病斑,周围似水浸状,略带有黄绿色晕环。 空气湿润时,病斑背面有黄色菌脓。 最后病健 组织交界处发生一圈裂纹,病死组织脱落形成穿 孔。 果实发病,病斑黑褐色,边缘水浸状。 空 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黄色黏质物,后期病疤干 缩,边缘与健组织交界处开裂翘起。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性。结
合冬剪,剪除病枝、病果,集中处理。 适时疏枝修剪,使 果园通风透光良好,以降低果园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 在萌芽前,全树均匀喷布 3~5 波美度石硫合剂,
以铲除越冬菌源。 发病严重的果园,从谢花后开始,每隔 10~14 d 喷一次杀菌剂,直到采收。 可选择 70%甲基托布 津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 倍 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 3 000~4 000 倍液、12.5%腈 菌唑乳油 2 000~3 000 倍液等喷雾。
叶片焦边型:只出现在当年生新梢上,表现为叶 尖和叶边缘焦枯,而叶片中部保持正常绿色。树势 衰弱,生长缓慢。病情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
枝条萎蔫型:病株萌芽后,前期生长正常,但新 梢长到10厘米时,部分新梢的叶片则向上卷曲,叶 片变小而色淡,生长势逐渐减弱,叶片表现失水症 状,2~3天后,叶片凋萎枯死。
桃根癌病根部
杏根癌病根部
病原
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本病能为害桃、杏、苹果、梨、李、樱桃、花 红、枣、板栗、胡桃等多种果树,据报道,其 寄主范围多达93科331属643种植物。病菌有不 同的生物型。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癌瘤组织的皮层内越冬,癌瘤破裂时 进入土壤中越冬,雨水和灌溉水是传病的主要媒介, 此外,地下害虫(如蛴螬、线虫等)也能传病,带菌苗木 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 引起寄主细胞异常分裂,形成癌瘤,当寄主细胞开始 分裂后,即使除去细菌也不能阻止癌瘤的发展和增大, 从病菌侵入到显现病瘤一般要经过几周至一年以上。 病菌侵染与病害发生随土壤温度的增高而增加,碱性 土壤利于发病。
防治措施
(1)严格杜绝在粘重地、涝洼地和重茬地建园。 (2)使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抑制病菌的生存和繁殖。 用量为 400~600g/666.7m2,于土表 潮润时喷于地面。 (3)药剂灌根。当发现根腐病症状时,用硫酸铜 200 倍、代 森铵 200 倍或根腐灵 600 倍液灌根,每株 5~15kg。 方法是在 树冠投影挖深 30cm 的环状沟,将药液均匀分撒于沟内,将沟 填平 (4)因根腐病死亡的树应尽早清除,并用药将其穴内土壤彻 底消毒 1 次。
病部与健部裂开。病皮上产生很多黑色小粒点(病 菌的分生孢子器 )。但天气潮湿时, 从分生孢子器 中涌出的卷须状孢子角呈橙红色, 秋季形成囊壳 。发病严重时, 病斑扩展环绕枝干一周, 树体受害 部位以上的枝干干枯死亡。
杏树腐烂病枝干症状
病原(Valsa japonica)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为 Cytospora sp . 系一种壳囊孢,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菌丝、 分生孢子座在病部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角, 经雨水冲溅放射出分生孢子, 随风雨、 昆虫传播, 从伤口侵入, 潜伏为害。
防治措施
加强杏园管理, 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 少施 或不施氮肥, 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 酸碱土壤应适 当施用石灰或过磷酸钙, 改良土壤, 盐碱地要注意 排盐,合理修剪, 修剪在休眠期进行, 减少枝干伤口, 避免桃园连作。防治枝干病虫害, 尤其是蚜虫和 食心虫, 预防病虫伤, 及早防治杏树上的害虫如介 壳虫、 蚜虫、 天牛等。冬春季树干涂白, 预防冻 害和曰灼伤。
杏树病害及防治
杏树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杏疔病、细菌性 穿孔病、根腐病、流胶病、褐腐病、炭疽病、疮 痂病等病的危害,造成树体衰弱,甚至死亡,影 响杏树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及时防治病虫 害,是杏树获得优质丰产的关键之一。
杏疔病
是一种侵染性病害,其特点是:病原性,传染 性,症状特异性、病程、病害循环。
凋萎猝死型:主要发生于7~8月份的高温多雨季 节,且发病迅速。一般在春季,枝梢生长结果正常 ,到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后,突然全株枯死。
杏根腐病症状
病原
主要有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弯角镰刀 菌引起。
发病规律
杏树根腐病症状表现在地上部的时间一般从5 月上旬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8月中下旬。在树 势旺盛,土肥水管理条件好时,树体不发病。
症状
其病理过程主要发生在幼嫩的木质部, 染病后, 杏树的形成层停止产生新的韧皮部或木质部, 但却 向水平方向增生厚壁细胞, 形成由淀粉堆积成的内 含物, 与此同时, 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酶, 酶把细胞 膜溶化后形成烷酸胶, 即树脂。由于厚壁细胞不断 增殖、 细胞膜和淀粉的胶化三者不断地进行, 致流 胶持续进行。果实流胶多在伤口处发生,流胶粘在 果面上,使果实生长停滞,品质下降。
杏细菌性穿孔病叶片
杏细菌性穿孔病果实
病原
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是野油菜黄单胞菌桃李 变种 ( Xanthomonas cang ~ tr/spv . prun: i )短杆状 细菌,一端有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反 应。
发病规律
在叶片上各树种均有侵染, 在枝条及果实上仅 见猪皮水杏发病。病菌由叶片的气孔、 枝条和果 实的皮孔侵入。潜育期 1~ 2周, 大多在 6月上旬出 现症状, 温度低、 树势强, 潜育期长; 反之, 潜育期 短, 发病快。 24 % ~ 28 % 为发病适宜湿度。第一 次感染后, 以后每年都会发生, 第 2年发生的程度 取决于树势、 天气及管理等。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梢的病部越冬,翌年4~5月份产 生新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杏果。病 菌在果实上潜育期较长,常在近成熟期发病。当年生的 枝条被侵染后,夏末才显现症状,到秋季才产生孢子, 是翌年春季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多雨或潮湿的环境条 件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入。因此,春李和初夏降雨多 的年份,或地势低洼、枝条郁闭的果园发病都较重。
杏疮痂病
症状
疮痂病主要为害果实和新梢。 果实染病后, 产生淡褐色圆形小斑点,后变为紫红色,表皮木 栓化,发生龟裂。 新梢被害,呈现长圆形褐色病 斑,后稍隆起,常发生流胶。叶片病斑初期为暗 绿色,近圆形小点,后逐渐扩大成2-3cm,严重 时病斑聚合成片。
杏疮痂病果实症状
病原
该病病原为杏疮痂病菌,学名 Cladosporium car pophilum Thum,为半知菌亚门 芽枝霉属果疮痂芽枝霉。
桃、杏根癌病
症状
根癌病又名冠瘿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或主、 侧根上,嫁接处和地上部枝干也常见。被害部位形 成癌瘤,癌瘤的形状通常为球形或扁球形,初生癌 瘤乳白色或略带红色,光滑,后逐渐变褐色乃至深 褐色,坚硬,表面粗糙而不平。苗木受害后地上部 表现的症状特点是,发育受阻,生长缓慢,植株矮 小,严重时叶片黄化。成年果树受害,生长不良, 果实小,树龄缩短,发病严重时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发芽前至发病初期,彻底剪除病梢、 病芽、病叶,清除地面病叶、病果,集中深埋或 烧毁,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药剂防治 果树萌芽前,全树均匀喷布 3~5 波美 度石硫合剂,以铲除越冬菌源。 从杏树展叶期开 始,可喷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70%代森锰锌 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等。 每 10~14 d 喷一次, 连喷 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