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海陆变迁》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海陆变迁》
1912年1月6日,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新课学习 一张撕裂的报纸,你有什么办法将它重新拼接在一起?
轮廓对接
文字对接
新课学习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拼合
按照南美大陆和 非洲大陆轮廓剪 下来的地图,可 以拼合在一起。
新课学习 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的对接
这好比一张撕碎了 的报纸,拼合以后 的印刷文字和行列 也能一一对应。
课堂练习
2.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D)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极地地区有煤层存在 C.日本用城市垃圾填海,造出了18个小岛 D.海浪拍击海岸
课堂练习 读图回答3、4题。
3.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A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课堂练习
4.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
陆和南美大陆的相对位置有什么变化?
2亿年前
1.35亿年前
现在
6500万年前
距离越来越远
新课学习 今天我们看到的海陆分布只是地球海陆变迁的一 个“瞬间”,现在的海陆分布轮廓,是经过漫长 的岁月逐渐变化而形成的,它还将继续变化。
新课学习
拓展延伸
讨论:
南极地区发现煤层, 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南极地区在远古时期地处 温暖湿润地带,在那时形 成了煤,后来经过大陆漂 移,才到了今天的位置。
新课学习
依据六大板块现在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科学家绘出 了5000万年后的世界地图。
1.图中非洲大陆与 南美大陆是相互靠
拢还是继续分离?
2.澳大利亚大陆
向哪个方向移动了?
图中白色轮廓代表现 在各大陆的位置。
1.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继续分离
2.澳大利亚大陆向西南方向移动了
新课学习
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分别是 由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说明台湾海峡 曾经是陆地, 后来由于海平 面上升,变成 了海洋。
新课学习 造成海陆变迁的第三个原因是人类活动
日本的填海造陆
日本是一个地窄人稠的 岛国,多年来通过填海 的方式扩大陆地面积。
新课学习
人类在填海造陆的过 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新课学习
自
地壳运动
然
主要原因
海平面的升降
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海陆变迁
情境导入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 成语吗?它的原意是指什 么?现在用来比喻什么?
沧海桑田说的是陆地 会变成海洋,海洋也 会变成陆地。其实, 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 变迁。现在用来比喻 世事变化很大。
新课学习
动物园要新增一些小海龟。由 于海龟是两栖动物,饲养员为 它们准备的新家是一个水池, 里面既有“海洋”,又有“陆 地”。动物专家看了以后,建 议将水面缩小一些。三个饲养 员马上行动,每个人都提出了 自己的改建方案。
新课学习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布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新课学习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世界著名的山系也多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拓展延伸
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 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新课学习
1930年11月1日,在爱斯密特 基地庆祝完50岁生日后,魏格 纳(左)和同伴的最后合照。
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第 四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不幸的是, 就在这里他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拓展延伸
我来说一说!
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亚欧板块
科
落基山脉
迪
太平洋板块 勒 拉
非洲板块
山
印度安洋第板块斯山脉
系
南极洲板块
新课学习 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亚欧板块
落基
科
基
迪
山 脉
太平洋板块 勒 拉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山
安 第
系
斯 山
脉
南极洲板块
新课学习
参照教材26页世界近几十年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统计表,根据表 中给出的经纬度,把这些地点标注在下图中,看看有什么发现。
是( C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海陆变迁
海陆的运动和变化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海陆变迁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相对位置有何
(5)图瓦卢,这个陆地最高处只比海平面高出4.5米的太平洋岛 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全民迁移的国家。
海平面的升降
新课学习 (二)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19世纪初,德 1620年,英国
国地理学家洪堡 哲学家培根指出
也指出南美洲和 大西洋两岸可能
非洲之间海岸轮 是连接在一起的。
廓的凹凸吻合。
19世纪末,奥地利 地质学家修斯认为 南半球各大陆上的 地层非常相似,可 以虚拟地将它们拼 合成一个大陆。
冠梁
地基与房屋底面
角柱
之间,充当廉价 的减震器,可应 用于多种建筑。
新课学习 请你设计一个简易的地震应急包
应急物品
水
便携式收音机
压缩食品
药品
手电筒
耐磨手套
口哨
应急雨衣
防水火柴、蜡烛 处理外伤的急救用品和急救手册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 观点: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 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碰撞和张裂)、板块交 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课堂练习
1.依照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
多发区的是( B )
A.太平洋中心地区 B.环太平洋地带
C.澳大利亚
D.亚欧大陆内部
课堂练习
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 C )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亚欧变化 地壳运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首要原因
科学家在北美洲落基山 脉上发现了大量的三叶 虫化石,这说明了什么?
三叶虫生活在距今约2.4亿年~5.6亿年前的海洋中,说 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变成了山脉。
新课学习 造成海陆变迁的第二个原因是海平面的升降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反映了该 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
(1)由岩石组成的 地表是由板块拼合而 成的,全球划分为六 大板块。
新课学习
六大板块示意图
地震 火山
全球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新课学习 (2)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地震 火山
图中“→ ←”表示什么?“← → ”表示什么? “→ ←”表示碰撞挤压、“← →”表示张裂拉伸
原 因
人类活动
人
为
也很重要
原
因
新课学习
下面是科学家在研究海陆分布时发现的一系列现象,请
你指出哪些能够证明海陆分布是变化的。
(1)在台湾海峡底部发现了森林的遗迹
海平面的升降
(2)印度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洪
水一个月之后才退去。 ⅹ
(3)在渤海发现了海河故道遗迹。 海平面的升降 (4)日本用城市垃圾填海,造出了18个小岛。 人类活动
老李提议:改变斜坡垫板 的倾斜角度。
小张提议:抽去一些水。
大周提议:将斜坡上端的 沙土向下堆。
新课学习
1.他们的办法是否可以让水面缩小? 2.三个方案分别是从什么角度使“海” 和“陆”发生变迁的?
1.三种方案都可以让水面缩小,发生“海“”陆“变迁。 2.老李方案:模拟地壳变动导致海陆变迁
小张方案:模拟海平面的升降导致海陆变迁 大周方案:模拟人类活动导致海陆变迁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新课学习 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新课学习
视频: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新课学习
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由落基山脉和安第斯 山脉组成。这两大山脉分别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 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地 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德国 的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课堂练习
1.“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了( B ) A.地球表面形成亘古不变 B.地球表面形态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C.地球表面所有的陆地变为海洋 D.地球表面所有海洋变为陆地
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海陆变迁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理论
全球分为 六大板块
六大板块 处于不断 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 带,地壳活跃。
冰岛艾雅法拉火山
中国河北唐山
中国四川汶川
日本东海岸
伊朗西部
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
美国圣海伦斯火山 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
印度南部
印尼锡纳朋火山
墨西哥南部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地震
大多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智利瓦尔迪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