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和专题八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1929年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开始的标志是A.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B.中小银行纷纷破产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D.大量工人失业,人民生活水平下降2.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有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突出②贫富差距扩大③信贷消费过度膨胀④股票投机活动过度A. 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 ①②③3.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它吸纳了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
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有关?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结构D.兴办(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4.在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总统胡佛采用的经济政策是A.国家干预经济B.重商主义C.自由放任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5.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的政策不包括...A.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B.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C.调整农产品结构D.扩大农业种植面积6.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7.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B.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的调整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D.既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8. 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
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
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A.优化农村环境 B.给农民提供补贴 C.提供就业机会D.提高农产品价格9. 关于在美国出现的“新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B.它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C.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促进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增长D.它已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10.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A.混合市场经济B.计划指导型经济C.社会市场经济D.政府主导型经济1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主要得益于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C.第三产业的兴起 D.新经济的出现12. 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则,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微章(见右下图),这一法规是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联邦紧急救济法》D.《社会保险法》13.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政策的总统是A.罗斯福 B.尼克松C.里根 D.克林顿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下列国家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是A.日本 B.英国 C.联邦德国 D.美国15.20世纪70年代,动摇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因素有①中东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②美元无法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③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的伟大成果④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⑤苏联勃列日涅夫的改革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16.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里的“严重缺点”主要是指A.高度垄断 B.自由放任 C.忽视农业 D.通货膨胀17. 20世纪50—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欧元的出现18.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心生。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心生”的举措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推行社会高福利政策D.积极发展“新经济”19.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实质上反映了美国A.控制了国际金融支配权B.操纵了国际贸易权C.控制了国际关税支配权 D.操纵了世界各国货币发行权20.战后美国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内容的基本特征是A.美元与英镑挂钩,英镑与其他国家货币挂钩B.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黄金挂钩C.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D.美元与日元挂钩,日元与黄金挂钩21.下列与《布雷顿森林协定》无关的是A.《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C.关贸总协定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立22.下列关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论述正确的是①1947年美国倡议成立,企图凭借其经济实力控制世界②基本宗旨是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③允许发展中国家采取保护本国工业的必要措施④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⑤由美国倡议制定⑥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⑦成立初期,只有欧美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参加⑧参加总协定的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受到致命打击A.①②④⑤⑥⑦⑧B.②③④⑦⑧C.①②③⑤⑥D.②③⑤⑥⑦23.美国倡导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欧亚的经济区域化对美国构成严峻挑战B.为了扩大出口市场C.便于利用墨西哥的资源和劳动力D.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24.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A.货币一体化B.国家一体化C.经济一体化D.军队一体化25.下列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1994年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会议审议批准后成立B.是当时世界上仅次于欧共体的世界第二大区域经济集团组织C.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D.其前途是建立一个纵贯南北美洲的自由贸易区26.APEC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不包括A.相互依存,共同受益B.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C.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D.实现成员国资源.技术和市场一体化27.20世纪90年代,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99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
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这些事件直接表明A.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D.自由竞争取代了宏观调控28.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B.世界贸易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29.二战后,美国的身影随处可见,但不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标志所代表的组织中?30.《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A.稳定国际汇率B.提供全球性援助C.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致力于经济复兴31.1992年,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是A.加拿大.美国.墨西哥B.加拿大.美国.巴西C.加拿大.美国.洪都拉斯D.加拿大.美国.古巴32.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是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减弱B.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C.跨国公司的普遍建立D.国际贸易的发展3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重要标志是①世界经济的信息化②世界经济的市场化③世界经济的自由化④现代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34.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挑战,其依据不包括A.不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B.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C.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D.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35.2007年8月15日,美国股市收盘时仍然保持了连日来的下跌势头,次日,欧洲.亚太地区的股市都反映强烈,股指纷纷下跌,中国上海证劵也比前日下跌了104.43点。
这一现象最主要说明A.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真正的经济霸主B.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C.世界各国各地区联系日益密切D.世界各国的普通群众都热衷于股票投资36.以下标志不属于国际经济组织的是37.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这种感觉直接源于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密切合作 B.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C.各国的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D.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38.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B.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9.1911年,中国《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字样。
1991年,中国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1992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
这主要反映了A.中国开始接受一些西方生活习俗B.政府以立法形式禁止吸烟C.我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D.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生活开始法制化40.二战后出现的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④联合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在一定历史时期,制造业生产指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速度,制造业生产指数高,则一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好。
阅读“美国制造业生产指数表”,回答问题(1)1929——1932年,美国指数变化的趋势是什么?指出其主要原因(4分)(2)1933——1937年,美国的指数变化呈现何种趋势?指出其主要原因(4分)答案:(1)下降,原因:1929——193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4分)(2)上升,原因:罗斯福新政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
只要我们明智而勇敢地对待它,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个任务通过政府直接征募人员可以得到部分完成,就像我们应付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工程,以促进和改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材料二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1)根据材料一,罗斯福总统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分)为此他提出了哪些措施?(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