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文章来源:心理育儿 文章作者:郭晓洁 发布时间:2011-08-07 浏览次数:54

亚伯拉罕·马斯洛说过,对孩子所给予的愿望和计划就像给孩子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束身衣。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能给他思想。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让孩子找到自己的
路,完整地发展自我。

当下,常听父母说:“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了,我希望孩子能多学点本领,别像我一样没有竞争力。”
“我没上过好大学,希望孩子不要像我,能考上好大学,有一份理想的工作。”

在这些期望背后,大都缘于父母认识不到自己的独特性,总是觉得自己不如人,试图将自己置身于
一个模子中,想要与他人统一。对自己的不接受让父母将孩子按自己的想象来塑造,让孩子以父母期望
的方式来生存,让孩子来完成自己未做到的事,弥补自己的内在缺失。

如果父母内心力量很强,他就越有勇气改变自己的行为,也会对别人少一点要求,这时,不管他从
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他见了有权威的人不会卑躬屈膝,见了比他弱的人也不会飞扬跋
扈,这样的父母也会尊重孩子自己的愿望,让孩子选择自己的生活。尊重和接受属于自己的一切是形成
高自尊的基础,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能接受自身的独特性,不必为了迎合父母的需求而扭曲自
己的内心,这样的孩子“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欣赏,能以一种高贵、真诚、勇敢的姿态,充满活力和爱
心地来应对生活”。

如果父母对自己现状不认同,又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改变自己的行为,父母就会将自己的这种内
在缺失转嫁给孩子,让孩子来弥补。父母不知,孩子通过建构自我的世界,让身体、感觉、情绪、心理
等各种内在的生命因素都得到完整的发展,然后再探索外在的世界,才会拥有丰富完整、和谐宁静的人
生。如果父母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用外在的衡量标准塑造他们、要求他们,直接导致孩子无法建构自
己的内心世界,这会把孩子带离自然法则指引的成长之路,而变成复制成人的生命,这会给孩子带去挣
扎和迷茫。

相关主题